APP下载

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内涵、教学特性与实践路径

2022-11-24姚燕涣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革命阅读教学评价

文∣姚燕涣

教育部于2021年印发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该指南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积极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补了革命文化内容,意在大力培养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使革命文化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实现语文课程育人的价值,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分析了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内涵、教学特性,探索了教学实践路径,以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成效。

一、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内涵

(一)以崇高理想点染生命底色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革命传统主题的篇章。据统计,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共计有35篇(不含同步阅读材料)课文与革命传统文化有关。如五年级上册选编的梁启超的散文诗《少年中国说(节选)》,气势磅礴,感情充沛,激励少年奋发向上,承担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担。再如四年级上册选编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周恩来在少年时就意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欺凌,必须要强大,从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学生通过学习革命文化,深入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理想,深刻领悟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从一个新的高度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立存高远,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二)以坚强意志点染生命底色

当代小学生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最好年代,物质丰富、生活美好。然而远离饥荒年代的他们往往缺少艰苦奋斗的历练,缺乏磨砺坚强意志的经历。教材中所选编的一个个发生在革命年代的鲜活真实的故事,便是学生培养坚强意志最明亮的指明灯。如长征故事中,工农红军不畏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两万五千里,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军神”刘伯承为能够全身心投入革命战斗,减少对大脑的损伤,他拒绝注射麻醉药,意志如钢,沉雄坚毅。这些真实的革命故事激励着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怕吃苦,不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迎接磨难,努力成长为一个坚定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以文化自信点染生命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支脉,革命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历史中“革命理想高于天”“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都生动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转化和发展。将革命文化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革命文化的内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朴素感情,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性

(一)文化性:指向文化传承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开展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校本化的实施探索是通过拓展与革命文化主题相关的资源,把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从而在学生心中立下革命文化之根。站在母语表达的立场上,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文化典籍为主要媒介,引导学生读懂、读透、读活革命文化思想与内涵,使革命精神转化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实践性:指向思维发展

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驱动着教学者变革语文教学方式,从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以素养培育为中心,设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合作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实现深度阅读、深度体验、深入思考、深刻表达,实现读写合一、听说合一、学思合一、知行合一,使革命文化学习走向立体、走向全面、走向深刻,实现从知识到素养、从素养培育到价值体认,让学生完成自身个体的知识与文化体系的建构。

(三)整体性:指向整体效应

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将革命文化内容学习与个体的思考、阅读、研究、生活和经验等结合,加强革命文化内容的时代性和可读性,使其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教师应树立“根”思维意识,化繁为简,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深度的阅读实践,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

针对革命文化如何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问题,我们应在厘清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和特性的基础上,从教学资源、学习任务驱动、思维活动、多维评价等方面提升革命文化融入教学的成效,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在阅读关联中关注革命文化资源的时代性和丰富性

虽然部编版语文教材增加了不少革命文化内容,但在目前的教学中仍未能取得预期的育人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革命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语文教材中记载着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的故事,体现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英勇献身的故事,《十六年前的回忆》中革命先驱李大钊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等。这些英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与学生存在较大时代距离、生活距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教师需要开发及拓展相关的革命文化资源,使其更具有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关联来实现。所谓阅读关联是以阅读为基点,推动阅读的文本关联、媒体关联和生活关联,不断完善个体知识结构,实现意义的建构。在操作层面上,笔者归纳出三种关联方式,分别是文本关联、媒介关联、生活关联,形成“文本—媒介—生活”阅读关联。

在文本关联的层面上,教师可以补充反映新时代建设的精神文化典范的资料,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岁月”时,教师可引领学生拓展阅读抗疫期间众多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故事、了解为国家航天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航天科技人员等,让革命文化内容更具有时代性。

在媒介关联的层面上,教师可借助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各种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向动态的真实情境体验,教育由抽象转为形象,让学生真切、深入感受革命文化内容所描述的各种场景,产生情感共鸣。[1]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革命文化主题“责任”时,可结合课文内容推荐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科学家的故事》《钱学森传》《决战朝鲜》《袁隆平传》,脱贫攻坚专题片《摆脱贫困》等纪录片给学生观看,丰富革命文化学习的途径。

在生活关联的层面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文本阅读产生经验关联,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革命精神。此外,除了文本资源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馆等承载着革命历史文化,这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充分感知和体验,使革命文化学习更加丰富、有趣和立体。

(二)在学习任务驱动中激发革命文化学习的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实施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设计与学生知识经验相符合的、富有挑战的阅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专注积极的状态自觉进行革命文化的学习与探究。教师在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可设计以下三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学习任务二:搜集与分享阅读抗美援朝及其他英雄的资料,说说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学习任务三:为最喜欢的英雄写赞诗或颁奖词,表达对英雄们的敬仰。

三个学习任务层层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先理解与分析课文,感受毛主席痛失爱子之后的悲痛心情以及博大的胸怀,然后通过阅读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以及卫国戍边、脱贫攻坚甚至航天科技等领域的故事,丰厚阅读积淀,促进思维的发展与创造表达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写赞诗或颁奖词的方式,进一步领悟革命文化精神。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带领学生完成“阅读—思考—表达”的学习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知、体认革命文化精神。

(三)在思维活动中增强革命文化学习的深刻性

教师将革命文化融入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进行联结与想象、分析与综合、评价与创造等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提高革命文化学习的理性思维,增强革命文化学习的深刻性,实现对革命文化的认同。下面将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说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革命文化。

一是联想与想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距离较远,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展现课文讲述的故事场景,更好地感受文学形象的独特魅力,体会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领悟文学作品体现的革命精神。该单元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教师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色或事物,想象诗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理解并体会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期盼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以及忽闻捷报的狂喜之情。总之,通过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的同时,丰富对革命者形象的感受与理解。

二是分析与综合。这里指在阅读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分享英雄故事,并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之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让英雄愿为国捐躯,让学生理解这些都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通过对文学形象的对比分析,挖掘内容所体现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增强对革命文化认知的深刻性。

三是评价与创造。评价和创造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教师可先对文学形象所体现的革命文化精神的赏析与评价,增加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再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阅读体验。教师可在《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中设计两个学习任务:一是“英雄事迹激励我前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心中的英雄故事,如卫国戍边的英雄故事、脱贫攻坚的英雄故事、航天英雄故事等。二是“最可爱的人,我为你歌唱”,请学生为心中的英雄写一首诗或者一段颁奖词。实践证明,学生呈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有阅读研究报告、思维导图、视频等。学生的表达充满个性、思想与创意。

(四)在多维评价中强化革命文化学习的综合性

遵循语文学习规律,根据革命文化学习的特点,将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应从学生对革命文化学习的情感价值、革命文化知识的学习、革命文化的认同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革命文化学习的情感价值体现在从学习中收获真善美等内心体验。革命文化知识学习注重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学习与认知。革命文化认同度则关注学生学习革命文化后是否能重新审视、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习行为来推进。如《军神》一课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为:(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中人物有什么表现。(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3)画出文中描写刘伯承的句子,说说人物的内心想法。(4)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5)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教师可围绕这些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课堂学习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展示性评价是以学生阅读成果为导向,通过学生的现场展示、汇报交流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阅读小研究报告分享、阅读分享会以及课本剧表演三个方面,通过对学生成果的内容及展示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此外,教师还应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在学习革命文化篇目后,教师要让学生及时进行“学后反思”,交流所学知识与心得体会。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笔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加强革命文化教育,须将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使小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了解历史,产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继续弘扬革命文化精神,为学生奠基生命的底色。

猜你喜欢

革命阅读教学评价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的出行革命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