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路径

2022-11-24王迎春王霞郭新伟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革命习作文本

文∣王迎春 王霞 郭新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革命传统的传承问题,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话提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领域也出现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科课程相融合的趋势。2021年3月23日,教育部提出加强红色课程建设的同时,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此举在落实革命传统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指示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可以说,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课程以培育小学生的时代担当是当下爱国情感培养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落实《指南》,本文以其为依据,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对革命传统教育有机融入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程、写作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探索。

一、丰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课型,融入阅读课程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为响应当前政策要求,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安排了49篇能够体现革命传统的课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课文覆盖了所有学段,且学段越高,内容占比越大。从作品主题上看,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革命传统内容集中体现在英雄榜样故事、领袖故事、民族精神及党和人民群众关系四个方面。具体来说,《朱德的扁担》《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懂就要问》等篇目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搞特殊、为国读书、诚实守信等品德;《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等篇目彰显了革命英雄勇于牺牲的精神;《七律·长征》《延安,我把你追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篇目展现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冀中的地道战》《毛主席在花山》《桥》等篇目展现了党和群众心连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优良作风。从作品创作的时间来看,从体现中国近代史中国社会性质的《圆明园的毁灭》到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发动前创作的《少年中国说》,从北洋政府时期的《七子之歌之澳门》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冀中的地道战》,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七律·长征》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国大典》,从抗美援朝时期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到建设时期的《邓稼先》,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千年圆梦在今朝》,无一不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从体裁来看,这些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演讲报告等,可谓十分丰富。

基于此,语文教师在开展革命传统相关课文讲解时,可依据现有文本,根据阅读课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开发。

第一,依托现有教材,凸显革命文本文体特征。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强调,应依据文体式确定教学内容。[2]部编教材中有关革命传统篇目所选文本有诗歌、报告文学、散文等,文本体裁不同,教学内容也应有所侧重。讲授以记叙为主的革命篇目时,应注重品位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比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为抓手,在反复诵读中探究人物的形象和品质。又如教学诗歌《七律·长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诗歌中的部分词语诸如“远征”“逶迤”“泥丸”“暖”“寒”“开颜”等所包含的意象,在反复诵读中领会革命领袖的信念与豪情。在讲授实用类文本时,应深入探究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结。比如教学《千年圆梦在今朝》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总结航天员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学习中华儿女坚定而执着的探索精神。特别在讲授演讲报告文本时,教师要注重文本的结构安排和对中心思想的分析。比如教学《为人民服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我们”与“人们”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学生理解“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

第二,进行群文阅读,拓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宽度和厚度。四川省教育科学院段增勇老师曾指出群文阅读教学的优越性,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超越,是对类文阅读教学的拨正,也是对单元阅读教学的更新。[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的元素,可借助群文阅读课程的优势,破除文体特征的界限,多向度打通文本的关节,拓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宽度和厚度。在拓展革命传统教育宽度方面,应加强革命传统篇目的横向关联。可以用同一议题纵向链接文本,使革命传统相关篇目在横向上产生关联,让学生对革命传统精神的历史体现产生直观印象,增强学生对革命传统精神的解读和理解。比如五年级上册,教师可以“爱国精神风雨路”为议题将《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冀中的地道战》等几篇不同文章纵向链接起来,学生会发现爱国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激发的人们的爱国情感的不同表现。在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的厚度方面,应使革命篇目多向联动,从而达到立体呈现的效果。多向联动是借助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立体呈现革命先辈精神,深刻学习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比如以“学习雷锋”为议题,教师可以将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作为阅读教学主体,关联央视纪录片《我们的雷锋》、《人民日报》刊文《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等资料,多层次地呈现雷锋的光荣事迹及伟大革命精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的人格魅力,从而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的厚度。

二、萃取革命传统教育元素,融入写作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写作是注重学生实践及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其表达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重视学生在革命传统方面的写作,有利于其在学习革命传统相关课文之后进一步内化革命传统精神。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将“习作”放置于每单元学习任务中,教师可结合单元教学的重点,萃取革命传统教育元素,积极开发革命传统教育写作课程。

第一,利用现有革命传统篇目开发写作课程。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写作方面的编排上突出写作的实践性和过程性,加强了写作与文本阅读之间的联系。有学者将部编版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特点概括为“小练笔”“大作文”“习作单元”[4],三路并进,以期共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小练笔”坚持“读写结合”习作思路,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安排习作任务。“小练笔”切入点小,教师相对容易借此引导学生将革命传统教育落到实处。“大作文”每个单元一次,教师可以结合前面革命传统相关课文的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安排与革命传统相关的写作任务,不但要增强习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讲明习作训练的重点,更要在习作方法上对学生有所指引,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篇目的理解,便于学生完成相应习作任务。“习作单元”通常关注学生用词造句能力、作文结构布局能力、观察生活及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教师也可以在此加入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的习作任务,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留心观察”、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习作内容与革命传统教育元素产生关联,增强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此外,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大胆的想象”时,教师还可以引入革命根据地的观察经历、游览红色基地、与革命英雄穿越时空对话等素材,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第二,依托纪念日开发写作课程。教师可以利用政府设立的纪念日活动开发写作课程,有计划地将革命传统主题融入学生的写作之中。与革命传统有关的纪念日包括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及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除此之外,还包括学校每年举行的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九一八”爱国主义纪念日活动等。依托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开发传统革命教育写作课程,如针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主题的习作,可以这样设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抗日战争一触即发。从此,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在华夏儿女的历史上,这一段有血有泪的岁月铸就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美丽篇章。如今,中国正处于迈进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作为华夏儿女,我们要不断自强,让往日的屈辱化成奋进的力量,使中国日益富强。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感悟?请以“我爱我的祖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具体,感情真实,400字左右。

此类习作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其传承革命传统基因与革命传统精神,培养爱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此类习作主题,教师在引导上应立足学生实际,努力使学生的相关习作做到从当下出发,让革命事件与当下生活产生联系、形成回应,让学生做到有感可发。总之,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革命传统历史,品味革命传统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信念。

三、统整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5]。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场依存性、工具依赖性和实践学习的具身性。[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需要统整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应适时创设相关实践活动,视野由课堂转向课外,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加强对革命传统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设计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四年级下册“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收集革命传统诗歌,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的实践活动,要求班级每个小组每人收集一篇革命传统主题诗歌,完成一次以小组为单元的汇报分享。具体内容如下:

(1)能自主采用翻阅书籍、查找网络资料等方式搜集革命传统诗歌、摘抄诗歌、分类诗歌;

(2)能与同学分享搜集或创作的革命传统诗歌;

(3)小组内合作创编诗歌集;

(4)开展主题朗诵会,能声情并茂地朗诵革命传统诗歌;

(5)总结感受,体会革命传统精神,大胆抒发情感。

此类活动不仅强调学生运用革命传统诗歌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更关注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运用与发展,同时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认识。

第二,设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7]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优质的素材和范例,完全可以融入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我党不乏革命传统经典,可以利用这些革命传统经典设计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进行与革命传统有关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具体活动可设计如下:

活动一:观看革命传统相关电影,撰写观后感。利用小学德育课观看《地雷战》《地道战》《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电影,让学生写一段观后感想。

活动二:传唱革命传统相关歌曲,写听后感。在语文课前播放《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等歌曲,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形容听后感受。

活动三:阅读革命传统相关书籍,写读后感。利用阅读课读《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恰同学少年》《火印》等书籍,让学生写一段读后感。

活动四:参观革命传统相关教育基地,写解说词。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参观本地革命传统相关旅游景点,让学生了解英雄事迹,写解说词,传承革命传统精神。

活动五:参加革命传统相关演讲比赛,讲述革命传统故事,悟革命传统精神。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革命传统相关演讲活动,请学生讲述革命传统故事,回顾中国革命历程。

活动六:编演革命传统相关情景剧,涵养爱国感情。可以让学生将《小英雄雨来》《荷花淀》等课文改编成情景剧,精心排练后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统整部编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阅读课程、写作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以此落实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目标,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高度融通。

猜你喜欢

革命习作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习作展示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