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生态栽培技术要点

2022-11-24日孜旺古力阿不都热合曼米拉吉古丽依布拉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期
关键词:软管覆膜越冬

●日孜旺古力·阿不都热合曼 米拉吉古丽·依布拉音

(1.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 新疆 吐鲁番 838000;2.新疆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葡萄对生长环境如日照、温度和水分等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因素会对葡萄浆果的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阳光玫瑰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葡萄生态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展开深入研究。

1 新疆葡萄栽培面临问题

1.1 葡萄的耐寒性差

芽眼进入休眠期后能够忍耐的极限低温为-15℃,超低温会引发葡萄冻害。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枝蔓仅能在短期内承受-20℃的低温气候,当气温在-26℃~-20℃时,老蔓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在我国,-17℃通常被视为葡萄埋土越冬和露地越冬的温度分界线,分界线以南地区不需经过技术处理葡萄即可安全越冬,分界线以北地区则需进行不同程度的埋土覆盖,才能保证葡萄安全越冬。在新疆寒冷的冬季,吐鲁番地区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8℃,葡萄芽眼和新梢无法忍受这样寒冷的气候,因此必须埋土防寒,待次年春季扒开土墩。由于每年的埋土和开墩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葡萄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开墩时间一旦掌握不好还有晚霜冻伤或损伤出土芽眼的风险,影响葡萄 产量。

1.2 气象灾害影响严重

气象数据显示,自1955年至今,吐鲁番地区每年4月中旬前后发生霜冻的概率达14.3%。每年4~6月是葡萄开花坐果和幼果膨大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新疆地区降温型和旱风型大风的高发期,大风会袭击果穗和花蕾,导致落花、落果;在旱风型大风天气下葡萄植株水分会加速蒸腾,对有机物质的输送和积累造成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干枯、萎缩,从而影响葡萄的产量。干旱荒漠地区的细沙在风力作用下会形成扬沙、浮尘天气,甚至沙尘暴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授粉率也会因此下降。

1.3 水资源不平衡

新疆地表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总量为884亿立方米,径流量共计793亿立方米。吐鲁番-哈密盆地是新疆重要的葡萄种植区域,缺水是制约当地葡萄种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吐鲁番盆地对河流、泉水、机井和坎儿井等水资源的利用率已经达到河水出山口年径流量的140%,只有调整农业结构比例才能维持葡萄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吐鲁番-哈密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由于降雪极少,干燥土壤中的葡萄枝蔓极易发生脱水现象。进入春季以后,葡萄在开墩后需要及时进行灌水和施肥,以免与其他作物竞争水资源[1]。

2 新疆阳光玫瑰葡萄生态栽培技术要点

2.1 传统埋土覆盖技术

阳光玫瑰葡萄植株需要在冬剪后浅埋10~ 15 cm,但由于葡萄植株在休眠状态下各组织和器官对低温的防御能力极低,因此在极端低温天气和寒冷期延长的条件下,枝条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预先在葡萄枝条上铺上一层棉被,然后覆土25~30 cm;也可以采用纸箱、编织袋等代替棉被,然后再覆盖树叶、干草等,最后覆土25~30 cm,从而达到冬季保温效果。在葡萄掩土的迎风面上培土,形成月牙形土埂,可以进一步提升保温效果。为免遭倒春寒带来的霜害,可在秋末至开春萌芽前用0.025%~0.5%的萘乙酸加盐溶液喷洒在葡萄植株上,或通过早春灌返浆水等方式延迟葡萄的萌动期。随着现代化葡萄生态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近年来塑膜覆盖保温技术和休眠期管理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

2.2 现代化覆膜技术

现代化覆膜技术是一项改良的葡萄冬季防寒技术,与传统埋土覆盖技术相比,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和劳动力。在葡萄越冬过程中,架空式双层覆膜技术在寒冷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为葡萄提供有效的保护,并且在转暖期产生的温室效应比较微弱,不会导致烧苗抽条,有效延长葡萄的生育期。与传统的埋土覆盖技术相比,采用覆膜技术时,必须在秋季做好全部保温工作,无法在进入寒冷期后追加其他保护性措施。为了避免发生严重冻害,必须灌足封冻水,覆膜封边应在最低温度在0℃以上时进行,从而提高葡萄安全越冬的概率[3]。

2.3 建立防护林,抵御气象灾害

为了抵御葡萄生长季节大风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必须在葡萄园内及四周建立防护林。阳光玫瑰葡萄园宜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方式,可对风力进行连续削弱,从而达到更好的防风效果。葡萄园内的土地可以用防护林带划分为面积2~5 hm3、长800~1000 m、宽300~500 m的地块。防护林的高度应在15 m左右,由1~ 2行常绿针叶树以及两侧的灌木共同组成宽度为6~12 m的窄林带。此外,采用高粱秆、苇席、树枝等材料制成的风障也能够有效降低葡萄园内外的风速和风蚀量,防风效果最好的是采用高粱秆制作的风障,风速最多可下降38.22%,具有良好的固沙效果,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大风对葡萄叶片和果穗造成的损伤,减少落花落果现象[4]。

2.4 自压软管微孔滴灌技术

自压软管微孔滴灌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投资成本低、方便省工且节水的农田灌溉技术,利用渠道或水池流向田间地面时由于自然落差造成的水压,水肥一路通过铺设于地面的干、支软管,最终从软管上的微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采用该项灌溉技术的葡萄园,葡萄沟的长度以50~60 m为宜,超过70 m会影响喷水的均匀度;葡萄沟的坡度不宜过大,应不超20°。自压软管微孔滴灌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水源、主管道、贮水池、控制阀和软管等,当水源为地下水时,应选择出水量为80~85 m3/h的水泵;主管道应选用直径110 mm的PVC管按照一定坡度铺设,主管道深度为1.3~1.4 m;每隔4行在中间部位修建1个贮水池,尺寸为长100 cm、 高70 cm、宽60 cm,并在进水口处安装蝶阀以控制水流;此外,为了防止软管中进入过多的杂质,每个贮水池应在距离底部10~15 cm高处设置 4个出水口,贮水池和软管中间可以采用直径 50 mm的PE管进行连接。自压软管的直径应为80 mm,间距15 cm打双排孔,在葡萄沟的中心位置进行布设[5]。

猜你喜欢

软管覆膜越冬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民和县玉米春季覆膜工艺试验研究
萝卜萝卜快显形
水蛭越冬技术
源源不断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千奇百怪的石头
发动机散热器进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