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鲟鳇鱼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2022-11-24张信平刘建君于国庆程丽伟历德兴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期
关键词:鱼种制剂鱼类

●谷 贺 张信平 刘建君 于国庆 周 游 徐 宁 程丽伟 历德兴 韩 晴

(1.大安市水产良种场引育种中心 吉林 大安 137000;2.大安市农业局 吉林 大安 137000;3.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33;4.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8)

鲟鳇鱼是鲟鱼与鳇鱼的杂交品种,最大体重可以达到1000 kg,属于名贵大型淡水经济鱼 类[1]。鲟鳇鱼鱼肉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2],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并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3],脂肪中含有12.5%的DHA和EPA(亦称脑黄金),对软化心脑血管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鲟鳇鱼鱼卵加工而成的黑鱼子酱,有“黑珍珠”的美誉;鲟鳇鱼没有肌间细刺,只有一根软骨,俗称“龙筋”, 软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可直接食用;鲟鳇鱼鱼油可治疗烫伤、胃痛;鲟鳇鱼鱼皮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极好原料,有抗撕裂性、耐磨性和柔韧性,外形美观,防水防湿,坚固耐用。鲟鳇鱼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和抗病力都较强,适合开展人工养殖,满足市场对名特优鱼类的需求。因此,开展鲟鳇鱼池塘生态养殖可以实现渔民增收,具有良好的养殖 前景。

1 池塘

1.1 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建造地要求远离市区,无污染源,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池塘可以是土池,也可以是水泥池,北方养殖一般为土池居多,南方工厂化养殖多选择水泥池。鲟鳇鱼为大型鱼类,适合流水养殖,要求有较大的池塘面积, 3335~ 6670 m2为宜,池水较深,2~3 m为宜;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中溶氧含量在5 mg/L以上,氨氮含量在0.1 mg/L以下;池塘要有独立进排水口,有坡降,并配有饵料台和风车式增氧机。

1.2 池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要对养殖池塘进行清塘和彻底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为生石灰全池泼洒,生石灰使用量100~150 kg/667 m2。在鱼种放养前 15 d,注水15~20 cm,生石灰兑水后进行全池泼洒,池塘浸泡3~4 d,将水排出再注水浸泡池底。直至鱼种放养前10 d重新灌注新水,维持水深在1.5 m左右。进出水孔都要覆盖网纱,过滤水源,防止杂物进入池水。

1.3 池塘肥水培养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鱼类最好的天然开口饵料,因此鱼种放养前要先肥水培养浮游生物。常见的肥料有动物粪便有机肥、无机化肥和生物菌肥。无机化肥肥水快,但肥水效果不持久。动物粪便有机肥肥水效果持久,成本低,是养殖场的常用方法。干燥动物粪便用量为50 kg/667 m2,将干燥猪粪、牛粪、鸡粪、鸭粪等用水浸泡2 d,浸泡时加入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过滤除去杂质后,进行全池泼洒,过滤物可以包好之后放在池塘下风口,继续作肥料使用。

2 鱼种放养

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择优选择。鱼种要求体长在20 cm以上,健康,无损伤,活力强,进食量好,鱼种规格要大小均匀,方便饲养管理。鱼种放养前需要进行消毒和试水。先将鱼种集中放入一个大容器中,持续充氧,用5%左右的盐水浸泡10 min,可杀灭鱼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消毒后的鱼种要先进行试水,即将10尾鱼种放入池中,观察鱼种活动和适应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全部鱼种下塘,放养密度以400~600尾/667 m2为宜。

3 科学投喂

鲟鳇鱼为偏肉食性鱼类,野生状态下,鲟鳇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人工养殖需要投喂鲟鳇鱼专用配合饲料,要求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适口性好,饲料颗粒不能太大或太小,以鱼口裂的2/3为宜。刚放养的鱼种摄食习惯还没有养成,放养后要进行摄食驯化,提高饲料利用率。将饲料放在饵料台上,少量多次投喂,进行诱食,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左右。饲料投喂量随着鱼体重增加而进行调整,同时还要注意水温、天气和鱼的摄食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4 生态调控

4.1 空间立体调控

在鲟鳇鱼池塘养殖中,可以与鲢、鳙、草鱼等进行混养,混养鱼类选择的主要依据是鱼类的食性不同、栖息水层不同,鲢、鳙为上层鱼,团头鲂、草鱼为中层鱼,鲟鳇鱼、鲤鱼为底层鱼,混养在同一面池塘中,可有效利用池塘的空间;从食性上看,鲢、鳙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及悬浮的有机碎屑,鲟鳇鱼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混养在同一面池塘里,能更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饵料资源,有效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利用品种间的互补,控制混养鱼类间的矛盾,在小水面及池塘的养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立体空间,又能增加经济效益、调节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种、饵、密、混”的最佳养殖效果。

4.2 底质调控

池塘是一个复杂的小型生态系统,养殖鱼类、藻类、微生物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而底质作为池塘的“能量库”,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水质。控制和改善底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治标不治本;化学方法以生石灰为主,适用于养殖准备期,在养殖期比较常用的是氧化钙或者螯合剂;生物方法是使用微生物改良剂,通过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对底质进行分解,不仅能改良底质,还能通过生态占位控制病源微生物的蔓延扩散,达到改底降病害的双重效果,但费用略高,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性,目前较常用福底Ⅱ型,主要用于围栏养殖的投饵场,每隔20 d使用一次,有效降解底层有机废物,消除底泥发黑、发热、发臭等现象,降解吸附性水质改良剂所絮凝的有害物质,减少对池底的污染。

4.3 水质调控

水产养殖要先养水,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质好坏是池塘养殖的关键,因此水质调控是养殖中的重要环节。水质调控的方法有水位调控和生物调控。

4.3.1 水位调控 水位调控是改善水质恶化、缺氧浮头、中毒和患病等必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加注新水可以改善水体环境,掌握池水注排量。结合调节水质,随鱼体成长适时增加池塘水量。根据季节的变化,水位由浅到深,冰融后投放鱼种时,密度小,水温低,适合浅水养殖,水位在80~100 cm为宜。根据水温的变化,增加注排水次数,后期当鱼的密度增大时,水温升高,适合深水养殖,水位在2.5~3.5 m为宜。一般情况下,10 d或15 d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一般排出1/3老水,补充1/3新水。水质保持肥、活、净、爽。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

4.3.2 生物调控 生物调控即微生态制剂调控。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全池泼洒调控水质,又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或鱼苗饵料直接食用,提高鱼机体免疫力。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氨盐、硫化氢的浓度,抑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选择微生态制剂时,首先,要观察养殖池塘的水色,测定水体的理化因子,根据测定结果选择适合的菌种;

其次,施放微生态制剂时要根据水体量计算投放量,投放浓度必须达到要求,才能确保水体中的活菌数量,并营造适合菌种的生长条件;再次,在晴天、水温为20~25℃条件下投放的微生态制剂可快速繁殖,抑制水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鲟鳇鱼内外生存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调节效果。目前池塘养殖中较为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复合微生态制剂。

5 总结

鲟鳇鱼为大型名贵经济鱼类,随着野生鲟鳇鱼资源的枯竭和人们对名特优鱼类需求的增大,开展池塘生态养殖前景广阔。鲟鳇鱼体型大,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养殖前做好池塘消毒、选择优良鱼种、调整放养密度等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化学药物,通过生物调控的方法对底质和水质进行管理,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可以实现鲟鳇鱼的绿色生态养殖。

猜你喜欢

鱼种制剂鱼类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鱼类运动会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引发海啸(上)
冬放鱼种技术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