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优势
2022-11-24成开玄
刘 林,成开玄
(1.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3;2.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06)
历经百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其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也包含了世界人民探索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是民族特殊性和现代化模式普遍性的辩证统一,打破了西方化即现代化的错误理念,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到之处,这种独到之处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风云涌动的时代中得以成功的显著优势[1]。这种优势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理论、规划和理念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
一、先进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优势
“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开辟和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先进文化的引领[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内容的精神洗礼。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未能抛弃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贵族意识、侵略精神以及对其他文化的排斥性等旧思维。这从根源上导致资本主义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资本家的私欲和资本的无限扩张;发展的手段是以剥削人民和欠发达国家来实现原始的积累和后续的发展;发展的理念排斥和压制一切与自己存在差异性的文化来实现所谓的文化现代化。最终的结果就是随着内部和外部的矛盾不断激化而引发的后续发展活力的缺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开辟和拓展的过程中,根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这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出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契合于时代特征的先进性。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思维方式以及价值理念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理念相结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着更深层次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中国人通过探索客观世界和认识主观世界的过程,提高了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中国人行动和思考的重要支撑,并变为一种民族精神和行为方式融入到实践中。譬如,注重提高个人的素养,加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注重把握认识的整体性,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吸收一切适合于自身的先进文化等等。反映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讲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定强调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以及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二是提供深厚的思想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开辟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在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构建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中国特色。同时,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对国家的认知,加强与国家的情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这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梦想中就能看出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身、提高自身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视角。首先,马克思主义客观的视角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不同时代下不同国家的背景、条件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后总结得来的。它反对后发型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直接套用先进文明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客观因素,结合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开发出一条适合于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为中国式现代道路中民族特殊性与现代化建设普遍性相结合提供了学理支撑。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视角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推动继续研究的起点以及科学方式的手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探索的实践,它们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发展到成熟并逐步壮大提供科学且丰厚的理论支撑。最后,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视角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借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展开了深入肌理的批判,它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P871),这描绘了资本主义精美的面纱下隐藏的黑暗,指引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的同时要深入地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对人类文明的真实效应。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的理论借鉴来源于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辩证认知。
总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合的历程,是一条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逐步建立起来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不断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展现出自身的先进性,依靠的就是这种理论优势。
二、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优势
由于对资本的过度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过分地偏向于物化,从而忽略了人在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进而引发了现代化与人的割裂,并使人在参与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异化,最终导致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被资本家无情地占有,使得真正能够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的人只占国家整体的少数,这些被迫置于底层的劳动人民无法享受到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物质、精神、权利和机遇等方面的红利,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繁荣成为虚幻的泡沫。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会使劳动者不断地否定自己,感到不幸,最终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并且,随着泡沫越做越大,资源分配上的不公也会不断扩大,逐步形成“贫困和富裕”两极分化的格局,就业、医疗、教育、政治等各种社会问题频发,这会严重地阻遏人民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失去人民这一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引发现代化建设的停摆甚至倒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其人民性的主体优势,充分地调动并发挥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物为中心”的现代化思想,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后劳动人民的生存异化。
一方面,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依托人民作为发展主体,可以有效地保障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时效性和创新性,在实践的过程中推动自身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首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相信人民。这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上,广泛地征求广大人民的意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坚定地相信人民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紧密联系人民。这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深入群众、团结群众、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扎根在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发展前的需求群众最清楚、发展中的问题群众最了解、发展后的危机群众最明白。与人民紧密相连,是保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时效性的重要手段。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紧紧依靠人民。这主要体现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调动群众,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人民的潜力是无限的,将人民置身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可以有效地激发人民的潜力,并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创造性,有效地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为了人民。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明确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标准,把人民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制度的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发展的权利、发展的机会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成为现代化发展成果的评价者、掌控者和受益者。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人民作为发展成果的受益主体,有效地打破了劳动产品与人的异化。保障了劳动产品不再是资本用来追求剩余价值和资本扩张的手段,而是让劳动产品真正成为劳动的成果而被人享用,实现劳动产品与人的同一,进而实现了现代化和人的一致,切实提高人民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获得感。
实践证明,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力地阻止了劳动与人的异化。保障劳动作为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以人的本质性力量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不是维系人肉体生存的手段,切实提升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参与感,充分发挥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突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开放的系统达成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熵增,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4]。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更为长久、更加稳定、持续强大的力量来源和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关键优势。
三、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规划优势
作为现代化进程的开创者和先行者,自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两次工业革命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等方面获得的物质财富,始终走在人类文明现代化进程的前列。我们不否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他们始终未能处理好人与现代化不同方面之间的矛盾。比如,在政治上出现分裂、在经济上周期性危机循环、文化上出现各种负面思想、社会上各种矛盾激化、生态上自然灾害频发等。究其根源,是因为资本无限扩张的欲望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开展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全面性,只是片面地注重对资本的发展,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共同进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全面协调的规划布局,正确地处理现代化与各方面的关系,以“五大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谋划“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这与马克思对现代化建设应该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的思想相契合”[5](P130)。
首先,“‘五大发展理念’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动力、路径、方式和目的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导向”[6](P23)。这符合了现代化建设多维度、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性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创新贯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全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协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领域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在发展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可持续性。四是坚持实行更高水平的开放,打造合作共赢的发展局势,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五是坚持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其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贯穿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设计上的整体性。一是经济上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国内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二是政治上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与民主党派的密切合作,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在政治上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是文化上坚定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向好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四是社会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社会治理朝着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效的方向发展,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更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坚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长久的生态力量。
第三,依靠“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谋划构筑的“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内容上的全面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相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片面、孤立、静止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价值导向的选择上是全面的,在谋篇布局的设计上是联系的,在目标方向的采选上是运动的。总结来说,“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共同推动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规划,将全面性和恒久性设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题,在规划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势。
四、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念优势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迈进现代化以后产生的首个制度形态,其自身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7](P52)。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普遍性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后发型国家来说也确实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并不代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是唯一可行的模式,因为不同地区和国家因其地理位置、文化形态、历史背景等原因拥有其自身特殊性。然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等优势带来的国际秩序主导者的地位,将国际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秩序的制定和裁判权垄断,凌驾于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之上,大肆推行所谓的“西方化即现代化”的理念,用鼓励、引诱、胁迫的手段要求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开展自身的现代化建设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援助、帮扶的幌子,利用输出资本、技术封锁、商品倾销等手段大肆侵占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将援助变为掠夺,将帮扶变成扰乱。以文明自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用野蛮的手段迫使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依赖,使现代化发展模式从多元化导向一元化,严重阻遏了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这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容的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开放的胸襟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坚持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首先,坚持相互平等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用平等、尊重、谦虚、谨慎的态度加强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破解霸权主义思维。其次,坚持互学互鉴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明确自身的国情与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家所长”[8](P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反对单纯的模范和复制,坚持并鼓励在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本国的特性,根据现有的条件以及发展的方向辩证地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成果,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破解人类文明一元化。最后,坚持合作共赢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在发展的过程中兼顾各国合理的利益诉求,在平等的基础上谋求与各国的紧密联系,实现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破解单边主义思想。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共存的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逻辑标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对人类文明未来的精准洞悉,为人类文明的美好明天构筑命运共同体。首先,讲求求同存异。“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傲慢、偏见的态度以及将自身的理念、文化、道路强加给其他国家相比”[9](P289),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差异中谋求同一,尊重多样的人类文明,反对任何领域、任何形态的霸权主义。共同营造出和平的发展环境,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加强互通有无。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突变以及东西方之间碰撞摩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加强与不同文明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意识形态、民族文化等客观因素上的差异造成的冲突,在对话中解决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共同营造出稳定的发展环境。最后,坚持同舟共济。无论是世界经济的低迷,还是全球疫情的肆虐,都表明人类文明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同舟共济的信念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引领世界各国、各民族积极参与到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实践活动中,共同营造共进的发展环境。
从积极加入WTO到“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舞台的每一步都充分地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理念,展现了中国人民宽厚仁爱的君子胸怀。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元和单边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决反对“小圈子”的立场和狭隘的个体优先意识,积极推行“和平崛起”,建构“和谐世界”,“以邻为伴、与邻友善”,以及“命运共同体”等国际共在话语,“让文明多样性之花绚丽绽放”[1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在包容精神的面前只有文明和谐,“文明冲突”毫无立足之地。
从理论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取胜资本;从主体上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取胜资本;从规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五位一体”布局、“五个文明”取胜资本;从理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取胜资本。先进性、人民性、全面性、包容性,综合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这种独特优势确保这条道路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人民,它不仅行得通、走得对,更能行得好、走得稳。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定能在谋幸福、谋复兴、谋发展、谋进步的路上行稳致远,并在奋斗的过程中为“世界更为和平的生活环境,更为富裕的生活条件,更为和谐的国际关系”[11]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