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墟中摇曳的玫瑰*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2022-11-24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艾米丽福克纳玫瑰

谢 迪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一位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南方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他的作品中有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通过意识流及象征隐喻等手法对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进行描述,展现当时社会人性的邪恶与暴力,反映了美国当时在世界大战前夕的社会现实。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等都是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后期的代表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寓言》(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诗歌文学类作品[1]。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作品写作风格独特新颖,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也是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本文通过对小说的故事进行解读,分析文章中的写作叙述方式及主题,来展示作者所要表达的社会现实。

一、故事解读

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发表于1930年4月,当时是刊登在美国《论坛》杂志上,主要讲述出生于南方贵族世家的女主人公艾米丽,从小生活在父亲的严密保护下,由于父亲的专制、傲慢而对女儿的所有追求者拒之门外,以致于断送了女儿的大好青春,使得在父亲死后,艾米丽成为性格怪癖的孤家寡人。而后来遇到北方修路工荷默并爱上他,与沉浸在爱情中不能自拔,所以在后来荷默因为趋于各种舆论想要离去时,艾米丽忍受不了而亲手杀死恋人荷默,并与恋人的尸体相守40年,最后郁郁而终。故事从头到尾的叙述都以悬疑、曲折和离奇贯穿。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得知,随着内战的结束,兴起的北方的先进工业文明对南方的传统文明有很大的影响,以致于导致南方的守旧思想面临衰败。南方人们对于失去自己的传统文明而感到痛心并进行反抗,但守旧思想被先进文明所代替,这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性。在整个故事中,作者运用了隐喻的手法讲述了南北战争后计划经济对南方的影响,以及南方贵族在没落后的思想状态变化,披露了南北文化冲突下的矛盾突显。艾米丽作为南方传统守旧观念的代表,她经历的悲剧人生代表了南方保守传统的衰落,而修路工荷默则作为是南北战争后兴起的北方文明的象征。作者让具有明显南北文化差异两个人相爱,却最终抵不过各种舆论与文化冲突的压力造成悲剧的发生[2]。小说中通过对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悲惨命运进行了诠释,艾米丽是父权、家族传统思想与南方守旧文明共同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兴起的不可阻挡的北方工商文明势力的残害者,还和她固执倔强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以致于最后造成悲惨结局,这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福克纳的南方情结

威廉·福克纳出生在密西西比州南部的新奥尔巴尼,在一个充满复杂和冲突的社会中成长。福克纳是受南方传统习俗影响的庄园家族的后代,除了继承了传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他还深受南方传统的认可和拥护。所以在小说中表现了他的南方情结,感受南方传统风俗、道德和精神的丧失。一方面他承认并接受了损失的事实;另一方面,他知道无论多么落后 当代南方传统对于许多曾经经历过的人来说,结果或多或少是悲伤和痛苦的。他作为最典型的南方作家,对南方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南方历史和现实中的罪恶,如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主义,福克纳意识到人性被扭曲和异化随着现代文明的入侵,南方的传统价值观逐渐丧失,并表达了他对南方的爱与恨。福克纳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南方作家,是一位伟大而成功的先锋派作家。他作为小说家的伟大成就是由于他的叙事技巧、哥特式技巧、以及象征和意识流运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几乎所有主题和写作技巧的缩影,表现其他小说所没有的个性,拥有其他小说所没有的特长。这就是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3]。

三、小说故事情节的叙事艺术

威廉.福克纳虽然创作了很多部的短篇小说,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却是他所有著作中最经典、最著名的。整个故事的讲述分为五个部分:回忆曾经的家族昌盛、接受的早期传统教育、与荷默相恋并遭到反对、杀害荷默并与尸体相伴、被人们发现。福克纳通过独特的叙述技巧将这看似独立的五部分紧密连接在一起,展示了特有的艺术魅力。

(一)运用倒叙的叙事方法

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会写一个回顾性的叙述来填补故事中的空白,那么在读者的角度上,此时所展现的有关人物或事件顺序上出现一个倒置的叙述。这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叙述顺序与故事中的事件发生的实际顺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福克纳的作品中,人们的记忆不是按照顺序进行的,而是现在和过去的结合。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文章虽然不是很长,但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当时情景的回忆。小说中对于艾米丽的往事叙述是通过一些周围的男性居民来回忆的,所以整个故事情节都是按照这种以叙述者的回顾口吻进行叙述,是以一种倒叙的叙事方式开展。

(二)跳跃式的叙述方法

在本篇小说中,没有遵循传统的叙事方法,而是为了描写主人公艾米丽的悲惨人生运用了许多跳跃思维式的叙事方法。这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看似讲述的故事情节很是混乱,但实则是为了映射女主人公艾米丽的混乱心理状态。因此,通过作者的这种凌乱表述,使思维跳跃式的进行,让读者更进一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其实,作者运用这种跳跃的蒙太奇式的叙事方法,将凌乱的事件进行内在的有机整合,将它设定在小说读者的整体思维逻辑中。福克纳通过这种跳跃式的叙述技巧将整个故事分为几个小部分,经过不同的叙述者各个角度的叙述和解释,让读者在读小说时,有意识地或不自觉地沉浸在整部小说当中。无论它是什么戏剧性的故事,都通过福克纳的跳跃式叙述展示给读者。一般情况下,这种跳跃式叙述多用于电影中对于恐怖或是惊悚事件的展现,但福克纳却把此种方法巧妙运用于小说中,让人们亲身感受艾米丽凄惨的一生,对于小说中的死亡以及艾米丽陪伴尸体时的那种阴森忧郁展现的淋漓尽致[4]。

(三)体型叙述法引出故事情节

从小说的叙述者的角度一般把叙述方法分为作者叙述型、个人叙述型和集体叙述型三种。福克纳在写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时,就采用了集体型的叙述方法。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们”是指一个集体,是艾米丽居住的杰斐逊小镇的居民们。通过那些居民,其中大多为男性,讲述他们各自对于艾米丽一生所持有的看法。虽然艾米丽不怎么与他们交际,但对于艾米丽的行为他们一直都有所关注。他们非常关注主角艾米丽的行为。例如文中写到“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并且有讲到整个村子的居民都参加了艾米丽的葬礼。这些居民都以旁观者的身份关注了艾米丽的一生。所以,福克纳以这种叙述方式,让读者从别人口中得知艾米丽的一生,更加展现出艾米丽的凄惨与不幸,更能影响读者的同情与共鸣[5]。

四、《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解析

(一)古屋:展示了社会地位

房子作为居住的地方,应该是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是给人带来温暖的避风港。艾米丽的家族是当时的贵族家庭,她所居住的房子是能代表南方贵族特征的、并能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地位相符合。小说中写到:艾米丽的房子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味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从这幢漂亮的房子就可以看出当时艾米丽的家族很富有。然而在艾米丽父亲去世后,屋子也变暗了,空气阴湿不透气,表示艾米丽的家族已经开始没落。最终,艾米丽还在古屋里杀死了自己的爱人,并与尸体陪伴,根本没有出门。这幢漂亮的古屋变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揭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南方守旧思想也随房子一起变成了一堆废墟。

(二)玫瑰:爱情与怜悯

题目是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但整部小说中却没有对玫瑰进行详细描述,只是在结尾提了一句,给人留以思考。玫瑰作为美好爱情的象征,被福克纳选择用它作为小说的标题,隐喻出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含义。通过对小说的解读,了解到玫瑰是一种村民对艾米丽的尊重和感情;还表明艾米丽在追求爱情时的勇气和执着;更是代表爱情,表达了艾米丽对荷默深刻的爱情;还是艾米丽的化身,在她孤独地死去后,在那片废墟中,赫然成为了小镇村民们顽固心理中的一株玫瑰,摇摇曳曳,生根发芽。然而,艾米丽却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真正爱情意义上的玫瑰,她被父亲禁锢在保护伞下,与外界隔绝,变得孤僻,所以对于荷默的出现才会那么义无反顾地想要追逐,以致于最后忍受不了荷默的离去而造成悲剧的出现,孤独一生,郁郁寡中。因此,福克纳通过在题目中以“玫瑰”为名,为艾米丽献上一朵玫瑰,表达对艾米丽的同情和无奈,更是反映出了作者对当时南方陈旧思想存在的复杂心理。

(三)对于艾米丽的象征主题分析

通过对小说的解读,得知艾米丽是由于南方传统制度的崩塌而搬去了家族遗留下的房子里,也是因为不能接受当时家族没落带来的影响而完全封闭了自己。而艾米丽是在倔强什么呢?她是在对当时的南方制度崩塌的反抗,是对已经衰败的南方文化精神的一种缅怀和坚持,因为作为南方贵女,固有的贵族思想和骄傲都是艾米丽所拥有的尊严和威信,以及南方贵族女性独有的风格,她想要以自己固有的方式来捍卫日渐衰落的南方文明,封闭自己,让自己仍然活在过去南方文明兴盛的想象中,这导致她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人和时代之间的严重混乱,所以才会在与新兴的北方文化的抗衡中失败,最终被时代抛弃了。艾米莉的悲惨结局不仅在于她的倔强不愿屈服,也在于她代表衰败的南方阶级文明对社会变革的反抗所造成。而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更使得艾米丽的反抗发展为毫无意义的斗争,她的固守思想更是加剧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在传统社会价值被颠覆的时代,孤独的舞者艾米莉一个人奋起追逐着这场光明,而她始终坚信并用尽一生去坚守的南方文明却残忍剥夺了她的青春、爱情,甚至生命。在这个私欲和享乐的时代,有多少人是因为坚守了一种失败的信念而最终付出了一生呢?福克纳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写下了这篇小说,揭示了当下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人类本性的泯灭,而艾米丽在当时对于信念和爱情的义无反顾地追求和坚定,和对那个时代文明的不懈斗争和勇敢精神,都像一朵摇曳在风中的玫瑰,无限绽放着自己的芬芳和色彩。

(四)通过复杂的主题展现作品魅力

福克纳通过小说中对于女主人公艾米丽凄惨一生的讲述,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女性的关注,也展现了福克纳的创作思想。整篇小说中虽没有看到“玫瑰”,但通过对艾米丽小姐的纪念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想通过文章,送给属于艾米丽的一朵玫瑰;并通过对于当时南北方文化的冲突进行描述,揭示了当时南方守旧思想对于人们的残害,让人们的心灵都蒙了一层垢,而变得不再纯净,才有了艾米丽在后面忍受不了爱人的背叛而杀害了自己最爱的人,直到死的时候也才是后悔莫及。福克纳在小说中感性地用玫瑰香感动所有读者,鲜活地塑造了当时情境下充满爱与恨的复杂情感的人物角色当中,让读者能在阅读中与小说人物达成共识,置身于小说中。小说不仅揭露了美国南部的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还提出了关于现代文明主流文化的问题。这篇小说主要是福克纳对于当时自己的故乡丢失的文明进行惋惜。但是,发展社会的命运将清除和抛弃一切古老的东西,受到新文明的影响,传统守旧的象征都会崩塌,而在一切尘埃落定后,人们看到的就只有满地狼藉,然而在这片充满腐朽臭味的废墟中却有一支玫瑰摇摇曳曳,散发出它独特的香气。这就是福克纳写这篇小说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和精神所在[6]。

在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作者福克纳并没有基于自己的主观思想和精神对小说进行限制。而是通过塑造相对独立的小说人物形象,与当下的时代背景做成鲜明对比,运用集体型叙述方法,通过小镇居民各自对艾米丽的看法和观点,让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受写作限制。而且,福克纳通过跳跃式的叙述技巧将几个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展现作品的独特和新颖性,同时表达对于当代社会文明残害下的女性的同情。小说通过对艾米丽悲剧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二战前美国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揭示其残酷的内在本质。艾米丽的悲惨结局是由美国南方文明固守思想下的产物,这表明美国女性要想在当时残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自我救赎时所要付出的沉痛代价。因此,福克纳在进行创作《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独特主题时展现了强烈的思想内涵;在塑造人物特点时,通过对主人公人物的悲剧展示来揭露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冷酷和软弱。

通过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分析解读,了解到女主人公艾米丽在当时残酷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坚守南方传统贵族思想和追求爱情而未果的悲惨人生。作者福克纳通过独特的叙述技巧将人物形象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让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感受艾米丽的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深刻理解当时艾米丽的痛苦与无助,来揭露当时美国南方守旧思想下的社会现实与对人性的摧残。福克纳用玫瑰的芬芳寄予对如艾米丽一样的女性的关注和尊敬,让这株带有芬芳的玫瑰摇曳在充满腐朽臭味的废墟中,为被压迫的人们带去希望。

猜你喜欢

艾米丽福克纳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刺玫瑰
今夕何夕
刺玫瑰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一封未开启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