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022-11-24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乐器节奏音乐

杨 妍

(庆阳市环县老城实验幼儿园 甘肃 庆阳 745700)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对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歌唱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幼儿的歌唱能力,还需要关注幼儿的音乐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需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挖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帮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1.陶冶情操,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1.1 带领幼儿欣赏音乐作品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满怀着探究和好奇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睛就想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舒心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以及周围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幼儿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常常会使幼儿在听到音乐之后手舞足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舒缓唯美的音乐中进行美术创作。

比如在开展主题为“美丽的花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播放《春江花月夜》或者《枫桥夜泊》音乐歌曲,带领幼儿进入唯美的意境中,放松他们的精神状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1]。

1.2 打造音乐森林课堂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幼儿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能够通过音乐和生活建立沟通,融合自然元素,为幼儿营造更加广阔的音乐发展空间。自然中拥有很多引导幼儿接触自然中的事物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感性经验,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具,来打造音乐森林课堂。让音乐回归自然。首先,教师可以从环境入手,组织幼儿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收集一些自然的材料,比如树枝、好看的花朵、一些小动物等等。将这些自然材料布置在教室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氛围。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一些自然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雷声、风吹过树枝的声音、鸟叫虫鸣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自然声音的魅力,有助于让幼儿置身于自然的氛围中,让音乐陶冶幼儿的情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一些平时难以见到的自然景色:比如太阳在海平面上伴随着海浪声音和鸟叫声缓缓升起时的景色,或者雨水拍打在宁宁的山间小路上的景色。这样能够帮助教师营造活跃轻松的音乐森林课堂,让幼儿感受自然的声音,在自然声音的熏陶下,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2.寓教于乐,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

2.1 在合作音乐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通过集体性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寓教于乐,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形成。许多音乐都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小乐队、音乐小游戏、合唱或者集体舞等等。

比如在《小星星》这首合奏歌曲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和引导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六个音块中的一块,唱到哪个音就需要持有该音块的幼儿敲击音块。这种音乐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并让幼儿保持专注的学习态度。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去公园寻找春天”这一活动主题中,来创作乐曲《春游之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活动的组织权利交还给幼儿,让幼儿在团结合作中确定主题,创编节奏,选择要使用的乐器,并在最后的合作表演中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各自的任务,每个幼儿都拥有自己的责任,在团体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幼儿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感受到合作团结的喜悦,有效提升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幼儿能够更加友好的和其他人交流沟通,实现德育教育渗透。

2.2 了解不同音乐主题含义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德育发展,任何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如果缺少感情的基础,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则可以为教师的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在利用音乐教育实现德育教育的时候,并不是依靠强制的教育方式,而是依靠音乐本身的优美和动听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以及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2]。比如歌曲《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主要是以一个儿童的口吻叙述了他将捡到的一分钱交还给警察叔叔的过程。整首歌曲充满着幼儿所具备的天真和稚气,毫无思想道德教育的说教味道,运用音乐的方式,赞扬了歌曲中主人公拾金不昧的品德。

3.启迪智慧,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3.1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中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他们对世间万物都感到好奇,在他们眼中一块儿积木、一堆沙土、一个小动物等等,这些简单的物品都能够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样的,富有旋律节奏和情感的音乐,也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尤其是一些具有描述性和模拟性的音乐材料,他们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够促进幼儿将想象的东西用语言或者音乐表达出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音乐教育是语言培养的重要载体,幼儿会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不自觉哼唱一些听过的儿歌歌曲。他们会将这些歌曲的歌词和旋律串联起来,编排成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他们会体会到利用音乐来表达的快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这一特点,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3.2 培养幼儿音乐探索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发现法来挖掘幼儿的智慧潜力,培养幼儿的内在动机,让幼儿能够运用发现的技巧来保持记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因此坚持性和忍耐性较差,他们无法在固定且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长时间探索,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探索和实践环境,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为了让幼儿知道什么叫切分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木琴上尝试敲奏歌曲《布娃娃》,引导幼儿侧重于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拍打。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转圈儿、双手摊开或者跺脚等动作,将布娃娃着急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并利用简单的乐器来为《布娃娃》进行伴奏[3]。

再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瓶子、碗,并装有不同量的水,让幼儿进行敲击,感受到声音的高低区别。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小动物找家”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分辨mi、sol、la的高音,培养幼儿良好的音准感。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自己熟悉的歌曲旋律,让幼儿在听着音高的时候不看木琴动脑思考,敲打木琴创造自己的旋律,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4.强身健体,强化幼儿身体素质

4.1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

教师需要引导和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优美的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智力、德育和审美能力,还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古人云:诗、乐、舞三位一体。音乐和人的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作曲家都强调身体或手势语言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认为音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手势的延伸或者身体所执行的运动方向。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幼儿因为活泼好动,性格外向,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总是扮演演员。而还有一部分幼儿因为性格内向,沉默内敛,因此老师充当观众。这就导致部分条件较差的幼儿因为自卑等心理,不敢表现自己,不利于幼儿参与乐活动,提升身体素质。为了能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每个幼儿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提升,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系列节奏游戏。首先让幼儿听着铃声拍拍手,模仿铃声的节奏。之后引导幼儿利用跺脚的方式模仿大鼓节奏,再用拍手的方式模仿铃声节奏。最后让幼儿在听辨钢琴的高低音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来表示不同的节奏。游戏难度不高,而且还能够让幼儿充分运动自己的身体,从而使幼儿能够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活动中,在不同难度的音乐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4]。

4.2 应用乐器丰富户外活动

除了音乐游戏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击打小鼓或三角铃等乐器,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自主散步,在体会周围优美风景的过程中,灵活使用手中的乐器。比如当幼儿看见有趣的景色时,可以敲打自己的小鼓来吸引周围的同伴。当发现自然景色时,幼儿可以击打三角铃来召唤伙伴前来欣赏。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户外对抗活动,让幼儿利用乐器来起到相应的辅助效果。比如当开展拔河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利用什么乐器能够激发本组成员的动力。让幼儿想一想拔河时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用力,那么该使用何种乐器最合适。幼儿得到启发之后就会提出利用小鼓等乐器敲击节奏,每次敲击就让团队成员用力拖拽,从而发挥乐器的辅助效果。应用乐器丰富户外活动不仅契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开展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猜你喜欢

乐器节奏音乐
学乐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乐器
轻快漫舞
音乐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