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法的几点尝试
2022-11-24张翔
张 翔
(定西市岷县梅川镇地不尺小学 甘肃 岷县 748401)
在实践教学法的运用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实践教学法渗透在数学课堂当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比较简单,掌握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并不算太难,但是能够真正将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就需要用到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边学边运用,这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才会被锻炼出来,小学数学课堂的课堂质量也会提升。
1.运用实践教学法,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当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情况,让课堂氛围尽量的活跃,使得学生能有更好的课堂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更加的认真,那么教师就需要运用这一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活跃课堂的氛围。游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比较的好动以及有好胜心,对游戏有着强十分强烈的兴趣。在课堂当中加入游戏环节可以让课堂的氛围一直保持在非常活跃的程度。
例如在进行《可能性》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游戏环节,从而使得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这一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关于“可能性”的初步认识,那么在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书本教材上的摸球游戏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游戏的内容以及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具,然后再根据班级上的具体人数进行教具的数量安排。在上课的时候,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按照同等的数量分为若干个小组,再将准备好的道教具发给每一个游戏小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介绍完毕之后,就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并在游戏开始之前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比如记录摸出来的球的颜色以及摸出球的颜色的次数。在游戏结束之后,让每一个小组将自己的游戏结果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师生探讨,总结出规律。运用游戏环节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规律发现的过程当中,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2.运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维能力活跃的表现,只有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才会产生疑问,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不断的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勇气。运用实践教学法的过程当中,教学内容虽然是偏向让学生动手做,但是让学生在做的同时进行思考也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点。只有学生边做边思考,才能让课堂的效率提高,并且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这一章节中,教师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在这一章节中,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那么在学习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将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分成不同的展开图,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每一个学生剪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展开图也会不同,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问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会问会有几种不同的展开图?还有些学生可能会问这些展开图怎么拼回去?这些都是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不用着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然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点,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问题答案,在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参与了解题的全部过程,不同于教师的提问,这个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运用实践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一般都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就可以多多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处在一个具体的数学环境中去思考相应的数学问题,这会让学生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对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以及进行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作用。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也要注意创设的情境需要符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时,不会产生违和感。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数学情境中思考问题。这一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且能在数学问题中运用分数去解决。那么在讲解完分数的相关知识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问题情境,教师:“假如今天是老师的生日,老师买了两个蛋糕,但是家中有三个人,那么怎样分配才能使每个人分到的蛋糕都是平均的呢?”在教师创设完问题情境之后,就可以将教具橡皮泥当做蛋糕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切橡皮来代替切蛋糕,从而得出平均的蛋糕分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这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进行思考,并且这是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这种具体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通过切橡皮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每块橡皮之间的大小,从而能够更加直观地得出如何分配才能平均的结论。
4.运用实践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许多教师都开始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童趣,非常喜欢一些色彩艳丽的画面,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趣盎然的画面,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丰厚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可以大大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加快课堂的整体节奏。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明白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受到教室空间的限制以及学生座位的限制,如果是用教具在课堂上展示的话,那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座位靠后或者是眼睛看不清而无法仔细的观察物体,这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如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的话,那么教师就可以随意的放大、缩小以及调整不同的视角,在台下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十分清楚的看到这个物体的不同视角,从而保证数学课堂的节奏不会被打断。这个章节中主要要求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物体,也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实践的过程,那么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物体的不同视角展示给学生,并在让学生观察这些视角之下物体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以及总结。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方便学生,还可以方便教师,学生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物体,教师也不用因为教具的太小而感到困扰。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可以起到优化实践教学的作用。
5.运用实践教学法,优化课后作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需要运用到实践教学法,在课后的作业部分也同样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的课后作业一般都是一些计算或者是应用题这些重复大量的机械性作业,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无聊,并且这种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虽然能锻炼到学生计算能力,但却不能锻炼到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优化课后作业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后也进行一些数学的实践活动,从而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比例》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优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数学实践。这一章节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认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比例进行初步计算。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就可以将比例的运用转化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当中逐渐熟练比例这一数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比例知识去绘制校园的平面图的课后作业。校园是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场所,但是运用平面图的方式将校园绘制下来,是学生没有做过的事情,这首先会让学生产生新奇的感觉,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去共同绘制校园平面图,使得学生能够和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能够合理分配绘制工作,从而完成校园平面图的绘制。这种操作性很强的作业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
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法,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后作业内容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在课堂上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课堂的整体氛围变得活跃、轻松,并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最后就是在课后作业的内容的选择上也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