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打造阳光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22-11-24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多媒体

李 贵

(庆阳市环县红星小学 甘肃 庆阳 745700)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教师重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转变对数学知识的错误认知。要想营造和谐有效的课堂氛围,则需要帮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这样才可以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情境中师生可以得到良好的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教师遵循人本原则,帮助学生总结数学学习经验。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用心体悟教学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1.导入悬念巧设疑问

科学的导入就像是一场盛大戏剧的序幕,通过良好的导入,可以有效保持小学生高度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悬念是一种关系数学问题探究的紧张心理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带着疑问和任务去学习数学知识。而教师则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会在破解疑问的过程中思考,再到最后学习认知数学知识的本质[1]。

例如在教学有关因素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悬念创设,让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用和颜悦色的神态询问学生,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会给大家表演一个绝技,大家想看吗?老师不用动笔就能算出二和五的倍数。而这句话将会引起小学生们的思考,课堂氛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数字,然后教师则可以快速说出答案。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拿出计算器去验证教师的答案,而这时学生会纷纷觉得教师真厉害,想要知道是如何快速算出二和五的倍数的。而这时教师则可以趁机导入本次课堂的新知识内容,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

通过导入创设良好的疑问情境,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有效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新课知识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新时代,创设教学情境自然离不开多媒体设备的帮助。通过有效运用多媒体动态图片、视频、动漫等元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多角度,多层次体现数学知识。让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活泼生动,调动学生的思维感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多媒体设备还能够让无声的数学知识变得有声音,使数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实现从教到学的过渡。而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和学生合作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和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探究数学知识。在多媒体设备上,一个正方形被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方形。而这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剪裁之后,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以及周长之和和原本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是否相等?之后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正方形剪裁拼接的视频,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数学知识,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剪裁拼接过程中的变化。而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不断闪烁画面,让学生了解画面的变化以及周长的变化,使学生知道周长变化的规律。这样除了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去思考数学知识[2]。

3.结合实际生活打造情境

任何教学情境的创设都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向学生展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这样才可以让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形象,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贴合时事和现实,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形象化。让数学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运用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灌输。

例如在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生活中的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实物图片。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大家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是否拥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说一说它们的特点。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需要在创设情境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原则,开展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体验生活化数学情境。

4.创设实践操作情境

要想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效果,则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情境。[3]。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学生打造相应的动手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玩游戏、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掌握数学规律与本质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而教师则需要结合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后,学生会了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让学生到操场上去实践操作,如何确定起跑线的位置。如何合理划分起跑线,才能够保证每一位运动员能够公平竞争?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了解圆周长的特点,深入理解圆的半径越大,则周长越大这一道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在互动合作中还能够促进师生平等相处。教师可以设置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游戏,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打电话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情境的方式,通过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本次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先自己做示范,用手势做打电话的动作,询问某位同学,请问17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呢。然后接电话的同学也会顺势回答出答案,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会同时得到有效强化,理论知识也会得到巩固提升。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究能力,还能够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5.设置独立思考情境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需要设置独立思考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并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同时教师也需要避免学生的独立思考出现混乱,陷入思想误区。教师需要利用问题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积极打造牵引式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载体,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习,有的放矢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启发性问题需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独立思考平台。除此之外,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切记不可盲目打断学生的思考,也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意见和想法[4]。

例如在学习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将长方体展开之后,其长、宽、高分别拥有怎样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如果剪开之后,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应其中的哪个图形?第三个问题。在观察展开的长方体之后,能否得出物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如何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来快速计算其表面积。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会结合问题独立探究和思考,而教师则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和学生积极开展互动,打造阳光课堂,促进氛围更加活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小学数学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逐渐进入改革深水区。如果教学方式仍停留在过去,就无法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利用更多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数学同样也是艺术的一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