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减负教学模式的实施探究

2022-11-24陈玉珍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书写形式习惯

陈玉珍

(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 甘肃 定西 748400)

引言

想要真正的做到减负增效,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其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规律入手,改变现有的教学形式,灵活学生的思维,最终实现个性化教学,创建高品质的数学课堂。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氛围不佳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假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最终就会导致老师的教学成果不佳。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具备充足的想象力,以及活跃的思维能力,是接受新鲜知识的最佳时机。但是,现阶段的教学情况,严重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产生的逆反的心理,需要老师改善当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处在贪玩的阶段,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自我约束力较差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课堂的混乱,致使教学氛围压抑。同时,在课后作业的预留上,老师以传统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作业逐渐失去兴趣,有效降低了作业完成率,严重阻碍了教学的质量。

1.2 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化,严重阻碍了课改政策的实施。并且,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的应用上,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还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同时,老师没有搭建沟通学习的舞台,学生无法开展独立的思考和探究,严重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老师没有按照学生的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致使教学效果低下。由于受到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忽略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无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了无效的教学课堂。此上种种严重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让课堂真正的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2.双减背景下如何实施减负

2.1 优化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环境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模式,方可获取不错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思维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老师搭建合适的教学环境,利用环境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双减背景的影响下,老师需要注重教学环境的构建,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逐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此外,老师还需要及时更换教学观念,以新型的教学理念,开展科学的数学课堂,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择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借助可行的教学手段,营造互动的教学课堂。同时,借助教-学-评一致化的教学模式,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让老师和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和位置,构建开放式的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帮助学生思维的活跃化,逐渐走向高阶思维[1]。

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规律,使其可以正常的进行运算。同时,应用情境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混合运算的定律,并通过知识迁移的形式,正确的解答应用题。并引导学生运用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解答“混合运算”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深入化的课堂教学。同时,帮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真正的将实现和理论进行结合。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2.2 激发兴趣,实施探究式教学

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奔赴的关系,想要搭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思维形式存在严重的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调查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的思维形式,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确保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质疑,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其搭建思维网状图,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借助探究式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慢慢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老师可以借助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合作中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意识到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并主动的开展数学学习[2]。

比如:在教学《加与减》中,通过分层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加、减运算的定律,并引导学生正确的书写竖式计算。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如:加、减之间的区别、以及相同点,深入了解加法和减法,并在这个过程中辅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同时借助卡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有效的缩短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作业的数量,真正做到了减负。在教学结束的环节,老师根据学生本堂课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2.3 巩固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抓紧每一个教育的契机,督促学生主动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醒学生修改错误,帮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规范的书写格式、有效的检查习惯等三方面着手。其中:良好的读题习惯是学生做题的基础。数学本身就蕴含大量的抽象、枯燥的题型,以趣味玩耍的形式,主动引导学生去学习数学,杜绝厌学现象的出现,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慢慢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规范的书写格式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点。老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定,对其实施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在书写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首先写下日期、问题的页码、问题的编号,慢慢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书面的整洁,在长久的训练中,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效的检查习惯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观察学生做题的过程、习惯,并针对学生的现象进行及时的反馈,告知学生哪些是优良的习惯,继续保持并提出表扬,告知学生哪些习惯需要纠正,就给予建议。同时引导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进行检查,逐渐提升做题的准确率。还可以借助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善于检查,勇于进步。在以上良好习惯的影响下,势必会提升教学的效果,最终实现双减的政策[3]。

比如:在教学《乘法》中,以加法教学的形式,慢慢引出乘法运算,让学生主动找寻两者之间的关联,并逐渐说明乘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名称,逐渐理解乘法运算的定义。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可以通过课上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以及书写习惯,并通过交流找错的形式,让小组成员之间指出对方书写和阅题的不足,及时帮助学生明白自身的缺点。并且,为了开展深入教学,以口算以及笔算的形式,开展乘法竞赛,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2.4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应试教学存在众多问题,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最终原因。在双减背景的影响下,老师需要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致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下,逐渐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从而获取广泛的数学知识。老师可以借助项目化学习的模式,有效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主动进行思考、探索、合作、学习、评价等,综合性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老师不可忽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上的讲解、课后的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更多的教学细节,需要老师不断的揣摩和更新。科学的教学环节,严重的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老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紧凑性、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等,确保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老师需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导学环节,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探索,自主的开展学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在老师有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4]。

比如:在教学《周长》中,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周长的含义。并在教学导入的环节,通过微课教学的形式,讲述周长的重难点知识,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形式,形象的展示物品的周长,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由什么部分组成。这样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形式,以包容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课堂为主,逐渐创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同时,在不断的教学中,老师要吸取学生的建议,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或者参加网上的教学课堂,不断的丰富自身,以全新、多样化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在双减背景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案等都需要进行优化以及改革,在慢慢提升课堂效果的同时,切实的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的实现减负的教学目的,实现双赢。同时,在不断的教学中,老师还需要进行改革,找出合适的教学形式,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在数学的舞台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书写形式习惯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用什么书写呢?
上课好习惯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养成书写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