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略

2022-11-24陈延忠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有效性情境思维

陈延忠

(广河县牟家窑小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引言

伴随新课程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了构建高效课堂重要性,纷纷对课堂教学开始进行创新和优化。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把握和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况和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同时要关注他们情感方面的引导,培养其学习兴趣、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唯有如此才会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在课堂学习中突出其主体地位,进而打造有效、互动性强的小学数学课堂,推动学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具体实施中,老师要先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该目标来开展教学,另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需求,从切实角度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

1.小学数学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从课堂教学本质上来看,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度高等特点,可以说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故需要老师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素养发展均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难度较高的科目,很多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能让学生看到数学课程有趣的一面,从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开拓他们的思维,有助于解决学习能提,提高数学水平。

2.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见影响因素

2.1 教师能力

无论是哪门学科,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均和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从某种角度来讲,其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就需要数学老师注重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充分掌握新课标教育理念和最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这是身为一名优秀教师不可获缺的素质。只有老师能力达标,才能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实际上,很对数学教师并非专业出身,故就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这将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控场能力和教学水平,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和良好的心理疏导,必然就会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2 教学情境

创建教学情境是当下课堂教学常见的手段,该教学手段旨在能够将课本知识变得具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效率和效果的目的。尤其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部分老师在应用时,并没有真正了解情境教学法的实际作用和用法,导致整体运用偏于形式化,未能将其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特点进行了解和考量,导致所创设的情境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便不能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和效用。

2.3 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决定了后续教学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但是很多教师对于教学设计存在错误认识,其认为只是简单的课前准备,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将知识点进行罗列,缺乏教学环节的合理布置,同时也没有做到很好地教学创新。这样的教学设计,并没有站在学生真正需求的视角上进行规划,因此也就谈不上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学设计的作用就是引导作用,即吸引学生听讲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为其有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和指导。反之就不能发挥这些作用,还会遏制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3.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3.1 教学目标科学划定

想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关键,加之数学科目本身具有抽象、难懂、逻辑性强等特点,更需要老师科学定位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即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新课标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并且要精度和研究教材,全面了解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以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细化处理,采取由简到难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给予学生科学地引导。总的来说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以此基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素养同步发展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认识负数》这一课内容时,老师要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对其该课知识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对此老师可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即可。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通过温度计及相关温度来引导他们认识正数、负数,该方式既具象化,且易于理解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老师将温度计转为“数轴”,以此方式来就讲解负数,显然这样的授课方式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不仅不能理解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3.2 教学情境合理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型教学方法,由于其具备活跃课堂气氛、创新教学内容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在实际运用时,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结合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及特征创设情境,切勿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偏离或是不符合,这就不能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的目的,导致教学情境成为“花架子”。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可利用课堂上学生的座位来创设教学情境,并引出这一知识点,如:找出第三行第二排的同学,学生便能根据这个位置的信息很快找出相应的同学。通过该方式,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3 渗透生活化数学知识

数学本身就是服务于生活的一门课程,而生活中也包含着诸多的数学知识,基于此老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的生活化内容。具体来说,老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亦或是利用生活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以此方式来调动他们探知动力和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以此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即老师可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知道哪些节日呢?”这时学生们纷纷说道:“儿童节、劳动节、端午节……”随后老师再次问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节日都是什么时候吗?”在此基础上再引出本课教学内容,一方面已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另一方面也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下了一定的基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又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老师可结合日常生活的问题来导出本课教学。如向学生说道:“如果给我们教室铺设地砖,需要购买多少块呢?”通过这一问题,学生能够快速陷入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得出需要知道教室的面积和每块地砖的大小这两个条件。以此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且能增强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同时有利于锻造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3.4 巧用问题引导学生

基于小学生整体特点分析,他们的思维模式较为活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针对其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在提升数学水平的同时还能强大有效性。加之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能助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公式和概念内容上,更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及一定的逻辑性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类知识点。基于此,老师可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即根据教学内容及问题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既能化难为易,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老师可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来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并提问道:“在拼装过程中会形成几种形状的长方体?”“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在探索中会逐渐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其长宽高均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导出本课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

3.5 组织小组合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便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同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来说亦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将学生合理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使其下合作、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这一数学内容时,老师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授课。即让学生以“求解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面积”为主题来展开探索和思考,给他们充分的自学空间,使其在思想碰撞过程中不断梳理各个知识点而得到最终答案。该方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从而构成活跃且高效的数学课堂。

总结

综上,在当下实施数学教学时,老师要以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为基点,并努力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他们更多自学、独立探索的空间,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总的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教学过程,大力推行新课标,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性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