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策略分析
2022-11-24白绪芳
白绪芳
(定西市岷县中寨学区 甘肃 定西 748400)
小学数学作为奠定学生数学基础,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与影响。为此,构建一个高效的、科学的、合适的教学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作为构建高质量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能够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且要能够合理的对其进行应用,确保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职能与作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1.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与问题
1.1 缺乏学习气氛,学生兴趣缺失
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的理学类课程,有着庞大的知识体系与繁杂的理论公式,即便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对于年龄尚小的学生而言也有着较高的难度,非常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当前大部分教师仍然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基础理论概述为主,做题练习为辅,整个数学课堂长期处于枯燥乏味的氛围中,学生很难参与到深度学习当中。而兴趣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必然条件,显然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不具备的,这也将成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一大障碍。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差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凭借与途径,教师通过新颖且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育其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特性与特点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当前的小学生便是被单一的教学方法逐渐抹去了积极性,只是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推进被动的学习,自身的数学基础与数学水平自始至终都是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到知识核心当中。这对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学生积极性的缺失意味着信息技术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也就无法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更无法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
2.1 避免对信息技术的依赖
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使用,帮助教师缓解了板书的疲劳,使讲课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献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但是,长时间的多媒体使用让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工具产生依赖,一切的课程教学都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完全脱离了教材课本。而一旦失去这一凭借,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也无法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信息技术的应用反而成为了累赘。诚然,信息技术对于大部分教师与学生而言是一种极为高效的教学与学习途径,大量实用功能以及广阔的资源平台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而一旦形成依赖性,必然会导致整体课堂的效率下降、质量下降。为此,教师要能够合理把握应用力度,应当将其作为辅助性的教学途径,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使其始终保持着促进作用。
2.2 兼顾学生差异性
数学这门课程存在着一个较为有趣的现象,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一直居高不下,水平较低的学生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大除了是因为教学整体存在问题,也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有些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很容易与教师的教学脱节,从而导致自身的数学水平逐渐下滑;而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强而导致数学水平迟迟不前,此类学生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但是在学习方法或知识接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自身的学习效率收效甚微。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直接对其进行高难度的数学培养会显得操之过急,其尚未具备一个优质的培养基础,对自身的数学学习与思维培养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信。盲目的对其进行培养会造成效果低下,甚至适得其反的情况。
对学生差异不管不顾只会加剧此种情况,一味的追求平均成绩是错误的。整体的平均水平高并不能代表每一位学生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数学能力,教育工作必须要能够细致到每一位学生之上。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各种职能,切实的为每一位学生着想,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
2.3 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师的节奏进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到长久以来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向来不高,地位较低。而随着应试教育的落幕,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理应尽快的实现学生地位的转变。
为此,教师要能够额外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及时实现自我地位的转变,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思考。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的背景下,切勿本末倒置,将内容重心放在信息技术当中,而是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策略
3.1 强化难点整合,清晰教学视野
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应用题运算方面,虽然小学运算量并不大,但对小学生而言,一旦所涉及因素较多、数值较大,就非常容易出现失误。而传统教学往往都以板书为主,很难将复杂的问题情景展示出来,学生也因此很难提升数学水平。而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换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通过动画或其他形式,将问题以更加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运算过程当中由多媒体软件进行辅助,步步解析、步步推进,再由最终的答案进行推导,并针对同意题型进行题干的转换,检验学生的基础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初步掌握多媒体的使用,开展自主学习探究,以此来突破小学数学中的运算难点。
3.2 加强学生管控,避免工具依赖
小学生年龄较小,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控与自制能力,在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与高效时,并不能进行良好的把控。教师要能就学生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能够明确的告知学生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危害,家校联合,共同控制学生对技术的依赖。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深刻的贯彻“双减”政策的内容核心,合理的对课后作业进行设计与安排,确保作业形式的新颖,使学生无法单纯的凭借“傻瓜”式的搜索便能完成,而是要能够通过“互联网+独立思考+亲自实践”的方式来进行作业的完成,以此从根源上解决学生过度依赖、过度使用、不良使用多媒体与互联网的问题。
3.3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氛围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兴趣,而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一个优质的学习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优质情境创设对于文科类课程而言是较为简单的,而对于理学类课程来说显得较为困难。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实现信息技术结合的同时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同时,由多媒体所创设出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到学习当中,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思考,以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会更加高效。
例如:《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北师大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这四种图形,并且能够合理运用不同图形组成具有美感的形状。对于小学生而言,书本中的图形过于单调,且文字较多,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张更加美观、更加具体、更加有趣的图片,并结合书中内容,实现双线程教学。并且,在最后的美感培养环节,可以将由相关图形组成的建筑,或知名建筑中的图形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其对图形美的认识不再知识局限于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审美,达成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而言,过于复杂的情境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只需要合理的设计一些新鲜的环节,展示更新颖的内容,就能够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其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
3.4 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当前时代的小学生有着更广阔的认知视野,这就意味着一般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吸引其注意,更无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为教师提供了多种选择,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登陆教学网站、查找教学资源的方式来了解当前流行的、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应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以此来打破学生对传统数学课堂的固有认知。
例如:“随机点名”。收集班内同学的照片,通过点名软件来随机抽查学生回答问题,每一次点名都是随机的,当照片开始闪烁的时候就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而学生也会为了这一回答方式认真听讲,希望自己能够被抽到回答问题。再比如,“小组竞赛”。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抢答竞赛,由教师出题,多媒体滚动播放题目,当教师说出“开始抢答”时,小组代表便以举手的方式进行抢答,各小组的成绩也通过多媒体进行记录,这一记录在每个月进行汇总,最突出的小组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都离不开多媒体等信息教学工具的辅助,足以说明信息技术对推动数学课堂发展的促进作用。
结语
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信息化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的有效助力。小学数学课程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有着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基础、提高数学能力、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职能。为此,只有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才能够全面达成课程价值,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优质的数学课程中得以进步、得以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