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2022-11-24胡艳丽
胡艳丽
(康县白杨镇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6508)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实践应用、提升思维并有效发展、具备审美能力并有效创造、理解文化并有效传承,可以说核心素养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教育措施[1]。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有效的教学措施,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在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快速成长。语文教师应积极优化阅读教学并最大化的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不断提高并快速实现培养目标。
1.阅读教学优化思考
要实现阅读教学有效优化的目标,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挖掘以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根据思考的结果、挖掘的不足设计阅读教学方法[2]。通过思考与挖掘,阅读教学优化的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阅读内容的优化。以往阅读教学中引入的阅读内容采取的是教材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策略,这种阅读教学措施增加了学生阅读量,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阅读的内容却表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导致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时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的现象,表明阅读教学缺乏系统性而降低了阅读教学效果[3]。因此,语文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效地优化,应采取的措施是整合教材与课外阅读,实现教材与课外阅读之间产生关联,进而在丰富学生阅读内容的同时能够系统性地学习一项语文知识,比如人物描写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人物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文章创作中灵活化地应用语言并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人物特点。第二,阅读教学措施的优化。以往阅读教学中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未能实现由学生思维推动阅读课堂开展的目的,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在阅读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而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发挥的效果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应注重教学措施的优化,能够设计出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一缺陷的策略,并且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以往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成积极主动、自主研究知识的学习方式,进而让学生将学习作为自己的娱乐活动,利用自己充足的闲余时间去阅读学习,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快速成长[4]。
2.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优化措施
2.1 阅读内容优化——课内、课外全面整合
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第一步要先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优化的措施应采取课内、课外阅读全面整合的策略,具体措施为:首先,教材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托,在阅读教学中仍然要以教材为主并充分发挥出教材的价值,但是在教学中需要先对整本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性分析,掌握整本教材要培养的内容。通过对整本教材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下应用的教材编制中采取了将同一类内容归入了同一单元内,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学习一类语文知识时能够产生更多地了解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阅读教学内容受到限制而未能促进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的目的。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中的第三单元,除了融入古诗外,还编入了两篇文章《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文章都围绕动物、昆虫知识开展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阅读掌握描写方法,能够应用语言清晰、准确的将描写的内容特点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文字阅读如同真实观看一般掌握描写的内容特点,但是这一单元只融入了两篇文章,未能满足成长中的学生实际成长需求。因此,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内容时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优化。其次,完成对整本教材进行全面分析并挖掘出不足后,可利用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内阅读存在的不足,同样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中的第三单元为例,可以根据《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文章搜集出相似的优秀文章,并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阅读引入的课外文章内容,并将详细描写的内容圈出来,在进入《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这两篇文章阅读学习时同样圈出详细描写,然后让学生对比圈出的各篇文章描写手法,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将这些描写方法应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将学习的描写手法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最后,注重选材原则。教材中编入的文章是教育专家精心编制的内容,文章质量优质并能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等快速成长。而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师遵循如下原则选择课外读物:一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原则。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方面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化,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保证学生实际的识字能力可以有效阅读、学生能够有效理解阅读的文章,进而实现有效阅读并保证课内、课外联合阅读的质量。二是遵循内容相似化、语言描写差异化的原则。在实施课内、课外阅读联合策略的目的是:引领学生阅读相类似的文章,并从相类似的文章中学习到不同的语言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需要先对选择的内容与课内文章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对比,将与课内文章写作手法不同的相似文章引入阅读教学中,进而达到课内、课外阅读联合策略的教育目的。
2.2 阅读教学方法优化——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优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除了要对阅读内容进行优化外,还需要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有效地优化,在优化中应采取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原因是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从被动转变成主动、从根据教师要求学习转变成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并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全面成长,具体设计策略为:
(1)实施读写结合策略并有效优化
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包含着语文建构与运用培养元素,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时可采取“读写结合”的措施,这一措施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原因是这一方式已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广泛性的运用,但是这一措施却是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措施,只是在应用时进行有效的优化,达到充分发挥出“读写结合”策略作用的目的。
例如,在阅读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牛和鹅》一文时,这篇文章采用的描写手法将作者遇到鹅、受到鹅的欺负、突然获救时的情绪,运用文字清晰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些手法正是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的。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只是引领学生学习这些写作手法,虽然当时学生能够有效记忆,但是在学习过后会因存在遗忘的问题而未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积极采取“读写结合”的策略,但是要对应用的策略进行有效地优化。以往实施的“读写结合”策略是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描写语句进行仿写,进而促进学生掌握这种描写方式并提各项学生语言能力。在优化中,应采取先由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语言描写自己当时的情绪,可让学生将自己的描写内容书写下来,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描写的内容与课文描写的内容相对比,自主选择出哪一种描写方式能够将自己的情绪清晰地表现出来,并再次对比挖掘出自己描写中存在的不足,这一措施积极引入了学生思考与分析的过程,可让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挖掘出自身语言应用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描写可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2)实施对比策略提升学生思维与审美能力
不同的作者在描写同一类事物时会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对写作事物拥有不同的情感,语文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时应采取对比文章的策略,引导学生欣赏每一篇文章并进行评价,再通过教师逐一的讲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目的,并促进学生从中学习到各种写作手法,再通过引导学生创新创造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风筝》一文时,教师应在教学之前搜集多篇描写风筝的文章。由于每位作者与风筝之间存在不同的故事及情感,创作的文章会表现出情感表达不同、写作手法不同的特点,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可将搜集出的优质文章引入阅读课堂中,同《风筝》这篇课文共同开展阅读教学,并让学生对比每一篇文章,将每篇文章具有的优势挖掘出来,还要将描写手法圈出来并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语言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创新创造:“如果你来描写‘风筝’要如何描写呢?”学生在理解这些描写手法基础上进行思考,进而能够创造出新的描写手法并提升了学生创造能力。
(3)引入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促进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并设计出有效的培养策略。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时可以采取思维导图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阅读法并进行实践应用,可显著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并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在掌握这一阅读方法后并应用于阅读中,会因降低了学生阅读难度而提升了学生阅读兴趣,可促进学生有效阅读并快速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在阅读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时,教师可将思维导图阅读法传授给学生,具体为:首先,书写下标题并进行分析“为什么窝囊?”其次,逐一书写下每一段的含义并保证书写简短精悍。再次,整体分析思维导图并回答出标题分析提出的问题。最后,书写情绪化思维导图,将文中描写作者情绪的内容列入思维导图,分析作者情感并完成阅读理解。通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法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能够快速理解文章深意,达到了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快速成长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有效优化的目标,应先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优化的具体策略,并且在策略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并快速成长,进而实现阅读教学优化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采取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措施,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并促进学生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