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小语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2022-11-24贺国磊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家国红色

贺国磊

(靖远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甘肃 靖远 730600)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包含很多红色育人元素,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明的革命先辈和一个个感人生动的红色革命故事中学习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红色经典课文以及来引导小学生学习中国革命史,感知革命先烈的伟大红色精神。小学语文可以称得上是人一生中的第一粒扣子,教师要帮助小学生扣好这一粒扣子,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结合不同学段挖掘红色教育元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拥有大量红色革命课文内容,这些课文内容生动形象。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段挖掘其中的红色教育元素,从课内精读再到阅读链接,让学生不断感受红色文化中令人动容的精神品质。

第一学段指的是一二年级,一二年级的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朗朗上口,故事内容鲜活生动。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的红色故事激发小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他们主动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例如一年级刚刚入学的阶段,就明确了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而在之后的插图中则可以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五十六个民族的孩子站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前欢声笑语。而第一课天地人则是以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幅水墨画为背景图。之后的金木水火土文字学习虽然较为简单,但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包含哲学和辩证法。学生在一二年级无法体会到苏轼那种心怀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也无法体会金木水火土这些简单文字所表现出的哲学辩证。在一二年级,教师需要为学生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使学生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不断感受其中的红色文化[1]。

第二学段则是三四年级,三年级注重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衔接,以大量难懂的词语和句式为桥梁,使学生能够在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过渡到高年级。四年级课文内容安排了人物品质和家国情怀的主题单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民族认同感。除此之外,还安排了诗词单元,使学生能够感受诗词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第三阶段则是五六年级,属于高年级学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开启实践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抄一抄革命家书、歌唱爱国歌曲或者背诵朗读爱国名诗名句等等。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基于文本内容融合红色基因

利用鲜活的文字、独特的句式以及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可以照射人物的内心,让小学生体会到红色革命故事中革命先烈那高洁奉献的品格精神。所谓力透纸背,指的就是那些能够穿过文字和纸张直击人们心灵的文字。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借助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感悟其中的红色精神[2]。

例如在《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用了生动形象的文字,让人们感受到山洪的凶猛以及人们的惊慌失措。这些描写深刻体现出了洪水带给人们的威胁,其中老汉的沉着冷静和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又形成了明的对比。在木桥前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在这一危急关头下,每个人都想要自己能够活下去,但如果都不顾他人那么每个人都会失去生的希望。但那个全村都拥戴的老汉站了出来,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去抢着过桥,而是维持着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这个窄窄的木桥。在最后面对自己的儿子插队这位党员没有动用私情,而是让自己的儿子这名年轻的党员最后上了那座窄窄的木桥。本篇课文通过细致的文字描述描绘出了一个柔情似水,但又刚毅坚强的党员形象。

而在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再一次让学生分析一下本篇课文的题目。让学生集体讨论一下本篇课文的桥指的是那座木桥吗,显然不是。这个桥比喻的并不是那一座通往生命的展木桥,而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支部书记。在关键关头,是这位党员将生的希望带给了广大人民群众。在这之后,教师可以以当前时代的医生、警察、消防员军人等等为榜样,在人民需要的时候,都是这些人不顾安危,主动成为逆行者,维护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安全。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英雄,有的只有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普通人。他们都拥有非常神圣的灵魂,从而让学生对这个国家充满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懂得为他人奉献。

3.红色阅读教学聚焦红色主题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能够成为红色基因融合的切入点。实际上阅读的本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改善学生不良的精神状态,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

比如《黄继光》这篇课文,其中主人公的英勇奉献精神让人动容,能够作为红色基因的切入点开展教学。其中很多词汇具有时代特点,而且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很难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式。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词汇,比如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等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影视短片,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感受文本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对黄继光伟大壮烈的举动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受[3]。

当学生沉浸在视频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思考。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联想本篇课文内容,从而在分析黄继光的动作神态时,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受。让学生能够感受黄继光那种壮烈牺牲,不惧风险的伟大红色精神。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对黄继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红色精神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

再比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中,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的话,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需要重视培养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提炼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读写结合实现红色基因的融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简洁语言概括每个段落的大致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小英雄雨来和鬼子斗智斗勇的过程有更加清晰深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形成小英雄雨来那种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聚焦于课文的主题。比如在《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学生在阅读本篇课文时,能够深入感受那种敢于探索的伟大航天精神。形成中国航天人那种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进行红色精神融入时,教师需要聚焦于本次课文的主题,并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通过其他课外读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以生为本优化课程设计

部编版语文教材拥有双线并进的特点,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特点,给予学生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例如在讲解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的课文时,教师就需要把握本单元的主题思想以及各个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句的学习和阅读提取课文主要信息,了解课文或者某一段落的主旨大意。比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讲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变化。让学生能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理想。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升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就需要深入分析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教育元素,通过红色革命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小学生体内潜在的红色基因,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教师应该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打好中国底色,使学生不仅拥有渊博的学识,还能够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家国红色
红色是什么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红色在哪里?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