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中小学英语“浸入式”活动教学法分析

2022-11-24张丽琴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课件多媒体

张丽琴

(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 甘肃 定西 7443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倡教师积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学陆续引入浸入式教学法,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提升、增强学科素养。浸入式教学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营造良好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包括校内和校外,师生之间依靠英语进行交流,尽量减少母语产生的干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弥补以往硬性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更易沉浸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在VR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取得理想的教与学成果。

1.浸入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浸入式教学是指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不但采用英语来教授第二语言,还会利用英语进行数学、社会科学等课程讲解。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英语不但是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习的主要工具。上世纪中期,浸入式教学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被提出,因当地的位置和历史背景特殊,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许多家长希望子女学习法语,并使第一和第二语言都能提高到较高的水平。因此他们提出,孩子在校期间优先学习法语,然后再进行英语传授,法语浸入式教学得以流传开来,并成为了加拿大地区最为常见的语言浸入项目。在后期发展中,浸入式教学发生较多变化,根据第二语言介入时间的不同,可分成早期、中期和后期,还可根据第二语言使用时间的不同,分成全浸入和半浸入两种形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在信息技术应用后,为英语浸入式教学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有助于知识强化。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后单纯留一些背诵作业,如单词写多少遍、语法知识背诵抽查等等,这些背诵只能让学生形成短期记忆,且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灵活运用。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媒体的应用可创建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使学生在课下也可处于英语浸入式环境中,根据课件内容复习所学知识,预习下堂课知识,还可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帮助加强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英语能力提升,在生活中做到灵活应用[1]。

另一方面,增加教学容量。教师所讲知识涉及到各个领域,有些无法用英语完全表述出来的,可通过多媒体进行表述,包括文字理论、图表解析、视频动画、名人故事等等,这些都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进行描述,无需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用黑板和粉笔进行书写表达,可节约大量教学实践,还可加深教学深度与广度,增加课上教学容量,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的应用,可将英语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下学生面前,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多媒体能够增加教学容量,但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应把握好尺度,才可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2.信息技术在英语浸入式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当前,许多学校采用浸入式活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学生在英语环境的熏陶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应用使浸入式教学如虎添翼,教师应牢牢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点,才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1 妥善处理好浸入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对英语教学起到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但是,教师不能片面的认为利用多媒体便万事大吉,而将全部所需讲授的知识都变成课件,通过PPT演示出来,这样势必会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在浸入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妥善处于好浸入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联系,不能从始至终都使用课件,避免主次颠倒。同时,应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只能帮助教师在浸入式教学中进行内容拓展和延伸,使英语知识点更加完善,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教师在知识点讲解中不应过度依赖课件,而是要以讲为主、课件为辅,使课件的作用得到恰当的发挥[2]。

2.2 课件避免过于华丽

教师在课件制作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并非单纯注重外表精美。如若在课件内增加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动画、音乐等,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因其年龄尚小,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其他事物影响难以专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进而增加知识理解难度,影响教学效果提升,将多媒体原本声情并茂的优势变成缺陷。可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小学英语的课件制作应避免过分华丽,以免得不偿失。此外,教师还应将多媒体在容量大、交互性强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促进课堂质量提升,使信息技术能够充分服务于教育事业。

2.3 注重课堂容量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为英语教学工作提供诸多便利,许多在课上需要介绍的内容与知识点都可事先作为素材录入课件中。在浸入式教学中,教师如若大批量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无法主动思考,则讲授的内容与传统教学的内容相比增加几倍的量,此举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虽然多媒体教学十分便捷,但若加入过多信息,很容易喧宾夺主,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课堂容量,不可贪多,而是要符合学生的接收能力,否则很容易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对英语学科产生抵触,产生与预期相反的教学效果。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为了使多媒体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增强人机交互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真正参与到浸入式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3]。

3.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 创建沉浸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一是立足实际,创建浸入式教学情境。以陕旅版三年级英语Unit 8 What Color is it?为例,采用浸入式教学模式进行颜色教学,教师可将各种颜色与学生熟悉事物联系起来,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参与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教师可结合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展示出森林场景,并为学生提供背景解说,即“There is a forest.”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What colors is sky?”学生回答“Blue”此时教师便会按下相应的按键,为天空涂上蓝色。然后继续向同学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ky?”学生回答“Coulds”此时教师追问道“What color is cloud?”学生思索片刻回答道“White”。通过上述教学引导,教师让学生说出了森林中各个事物的颜色,如苹果是“red”、树叶是“green”等。通过上述沉浸式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颜色相关的词汇,还可在真实的情境中加深记忆,便于学以致用。

二是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涉及到如何问路、给人指路等内容,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浸入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校园为背景,在多媒体大屏幕中展示校园场景,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练习。由学生A扮演来校参加会议的上级领导,由学生B扮演校内学生,此时A向B提问“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teaching building?”学生B回答道“Go straight and then you will find it.”通过上述对话,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并能根据对方所提问题的不同灵活应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再如,生活中经常遇到购物、美食相关的场景,也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借助班里某位学生过生日的契机,或者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出过生日的场景,让学生为小寿星置办食物,其他学生纷纷送上礼物等等。学生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生日氛围下,并学习与生日派对相关的单词,如chicken、meat、gift等等,还学会了“I want to buy……”“How much?”等语言,在浸入式情境中自身的语言表达、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采取全英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浸入式教学强调依靠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由此减少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干扰。对此,教师可尽量采用全英教学方式,与学生用英语交流,逐渐渗透沉浸式教学。例如,在讲解与身体相关单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英文歌曲,如“body song”,一边唱一边跟着视频做出相应的动作,将表示“wave hand”、“shake head”等肢体动作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又如,在学习“animal”时,教师可兴奋的喊出“Let’s go to the zoo!”,此时学生的兴趣便会被调动起来,主动跟随教师一同开展这场“动物之旅”。再如,学习“snow white”时,教师可先在大屏幕中画出一个小女孩,并告诉大家“I want to introduce a friend to you.”此时学生便会对女孩的身份产生好奇,此时教师问道“Who is she?”将学生的好奇心勾起来,最后揭晓谜底,即“snow white”。在上述浸入式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但会加深对“snow white”的记忆,还对这一单词的意义有了别样的理解[4]。

3.2 引进VR科技,创新教学方法

近年来,VR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加上5G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使VR技术与教学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网络授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当前中小学英语的教学需求,引入VR科技进行教学资源与课程模式开发,为中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一是课前通过平台,可通过云端系统推送本课程相关的微视频、预习题目给学生,并收集学生的测试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对授课内容、进度进行调整,使英语知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及时答疑解惑,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是课上采用EON Conliseum互动平台为学生创建带有外国特点的虚拟环境,如国际机场、度假区等。师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英语沟通、弹幕互动等,更可展现出沉浸式特点。同时,在5G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依靠VR端口进行云数据上传和资源共享,将信息传递的延时降到最低。

三是课后教师还可结合学生课前测试反馈,以及虚拟课堂中的交流情况,依靠微信小程序设置英语闯关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在闯关后还可赢得一定的奖励。中小学生本身对游戏情有独钟,单纯的“啃书本”很难激发其学习兴趣,但通过游戏方式来学习英语,则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况且还能获得相应的奖励,学生们兴趣十足,形成良性竞争氛围。通过虚拟角色升级、做任务、得装备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对课上所学成果进行复习和巩固。

3.3 确定浸入实践主题,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以往英语口语教学多通过学生齐读、播放录音带等方式开展,虽然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有一定效果,但方式单一,见效周期长。同时,在师生英语交流中因缺乏情境支持,学生很难投入情感,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条件和氛围限制下,很难取得理想的练习成果。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浸入式教学模式开展,可事先确定实践主题,合理组织分工,在特定情境下进行朗读和问答,可使学生被快速代入到问题情境中,口语锻炼效果立竿见影。

3.3.1 明确活动主题

传统英语活动以课堂教学方式开展,学生对活动内容没有选择权,浸入感较差,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行确定活动主题与内容,减少教师的干涉,只负责从旁指导和启发,确保浸入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3.3.2 组织分工

参考国外成功案例,将班内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对组员进行明确分工,可分成常规小组与临时小组。其中,临时小组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分配,由学生自由分组完成自选活动,常规小组完成必选活动。根据活动需求,由组员完成资料采集、线上文件下载等工作。小组之间可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通过QQ群、微信群等进行交流,在校园网、外文期刊网中寻找所需资源,如英文电影、英文歌、学习素材等,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学生处于自然、亲切的语言氛围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能力。

3.3.3 活动开展

在浸入情境内,学生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一是朗读短文活动。该项活动作为口语训练最简单实用的方式,学生可自行选择所要朗读的文本材料,用一分钟时间熟悉文本,要求在90秒内读完全文,并细细品味语篇的语音、节奏、语调等,逐渐消化精髓部分,并代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二是情境问答活动。该活动为口语教学的重点所在,学生仔细聆听对方提问内容,在特定情境内用英语回答,不但要求回答正确,还要做到词汇丰富、语音和语调准确,对话不少于5句,最后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选出最佳小组。学生通过参与浸入式活动,可使英语口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4 关注成长,丰富评价手段

在中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还应对教学评价给予高度重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浸入式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综合评价,引导其通过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引导其在评价中不断进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英语能力提升和综合发展。在浸入式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这对教学目标实现具有直接影响。在形成性评价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符合浸入式教学的评价原则。在评价内容方面,不应单纯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还要注重口语交际能力、英文书写美观度、日常课堂表现等,通过多方面综合评分,才能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近年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部分学校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了网上评价平台,通过线上签到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出勤率,并对测试成绩、答疑表现、英文游戏等级等指标进行考核,按照教师事先设定的权重比例,自动计算出相应的分数。教师可以总分为依据,对得分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贴小红花、颁发奖状等等,对于得分较低的学生,教师可将系统的评分明细调取出来,耐心帮助其寻找问题,在交谈和总结后,明确学生后续的努力方向[5]。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注重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方法层面,将教学重心逐渐从知识点传授朝着素质培养方面转移。根据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浸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使学生始终“浸泡”在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下,有助于英语技能与学科素养的双重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创建沉浸教学情境、引进先进VR科技、丰富评价手段等方式,使浸入式教学实效得到极大提升。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