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结合策略分析

2022-11-24王勇峰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育人课文语文

王勇峰

(陇南市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阅读、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读与写融合在一起利于学生优化思维、增强语感、提升语用能力。然而,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存在读与写结合力度较弱的问题,出现育人思想陈旧、形式僵化、课程缺位、体系不全的现象,这就降低了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质量。基于此,为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能有效提高探析读与写相结合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结合的要点

1.1 以学生趣味学习、全面发展为着力点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阅读、写作环境,只有学生对读与写感兴趣,才能有效消除读与写结合育人的阻力。基于此,教师需注重增强读与写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趣味元素是带领学生进入读与写结合学习状态的有利条件,全面发展则是教师组织学生读与写的核心动力,只有学生在读与写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强了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语用等能力,才说明读写结合育人举措具有可行性。例如,教师在进行《青蛙写诗》的教学时,可为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利用视频带领学生来到池塘边,引领学生用主观视角观察池塘,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几只飞在荷花上的蜻蜓,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坐在荷叶上的青蛙,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出新课,说道“真不感相信那只小青蛙正在写诗,想知道它写的是什么吗,那么就读一读课文吧”,其目的是用有趣的视频情境驱动学生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用视频中的信息续写课文,想一想金龟子、小燕子是怎么帮助青蛙写诗的,用视频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使学生能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大胆创想,并组织语言续写1-2段,达到培育学生语用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目的。因为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有待提升,所以教师用视频启发学生读与写,能起到看图说话、看图阅读的作用,学生对读与写会产生兴趣,为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写作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1.2 围绕教材内容读写结合

教材是教师组织展开读与写相结合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围绕教材内容指引学生读与写亦是师生高效互动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时,可先组织学生玩“找脚印”的小游戏,将一些动物的脚印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马、小猫、小鸭等动物的脚印,鼓励学生说一说这些脚印像什么,因为小鸭、小猫等小动物对学生来讲较为熟悉,所以可指引学生通过迁移认知找到脚印的“主人”,同时组织语言予以形容,为学生成功写话奠定基础。教师给学生时间阅读,学生会主动将课文内容与自己描述的内容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这不仅使学生能仔细阅读、深入思考,还能在学生比较、分析、归纳中强化其高阶思维,教师指引学生将阅读收获转化为看图描述动物脚印的动力,鼓励学生选出一个脚印用一句话予以描述,引领学生将句子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为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看图写话的习惯奠定基础。因为新课标强调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产生兴趣,并能在写话中大胆想象,能运用所学词语写出观察到的事物,所以教师不用在字数、措辞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过多的要求,指引学生通过阅读、联想写简单的语句,使学生能运用教材内容完成读写结合学习任务[1]。

1.3 在读写结合中注重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教师将读与写这两种育人活动结合在一起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为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发展给予支持。基于此,教师需在读写结合中助学生夯实语文学习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融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读出焦急、欣喜等情感,这利于学生体会词语的情感色彩,有效优化语感,为学生扎实记忆“连忙”、“快活”等词语给予支持,还可结合情境记住“教”、“长”等多音字,实现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夯实语文学习基础的目标。教师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引其缩写故事,从课文中提炼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有逻辑的把主要内容串起来,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归纳总结及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将写作视为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方法的育人举措之一,为学生今后高效解答阅读理解问题给予支持,实现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目标。

2.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结合的原则

2.1 生活性原则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需强调生活为基,其目的是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成长环境与阅读、写作联系起来,强调生活即教育,搭建生活化读写结合平台,拉近学生与阅读、写作的距离,确保学生能在生活实践经验助力下完成阅读、写作相结合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进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时,可指引学生想一想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并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为的是助学生唤醒同理心,能在“同化”的基础上认可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读,并能找出可以证明其喜爱故乡杨梅的词句加以品读。教师在学生读过课文后,指引其借鉴课文描写杨梅的方式写一段话用以介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如葡萄、芒果等,学生在课文的启发下会从味道、形状、颜色三大角度切入描写自己爱吃的水果,实现读与写相结合的语文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对杨梅及自己爱吃的水果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为学生准备与介绍水果有关的群文并提出问题,如“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均有什么特点”、“水果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水果还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理由”等,这不仅可助学生找到群文阅读的立足点,还能启发学生描写自己喜爱的水果,继而提高读与写相结合的语文教学质量。

2.2 目的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中读与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需具有目的性,解决学生读与写偏离正轨的问题,以免学生在过于活跃与发散的思维影响下降低阅读理解、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守株待兔》的教学时,可将“读懂课文,理解深意”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学生阅读前提问,如“种田人为何要守株待兔”、“你要是见到了他,要如何劝他”、“读过故事后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等,使学生能带着问题读,而后教师指引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大胆想象,想一想接下来这个种田人会做些什么。为使学生能懂得守株待兔的内涵并提升写作能力,教师除指引学生续写故事外,还可鼓励学生故事新编,将一些生活感受、实践经验及了解到的人与事转化为随堂练笔的动力,确保学生能拓宽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视野,进一步聚拢语文知识解决阅读与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用能力等综合素养,使小学语文教师能在读与写结合的教学活动中加强素质教育。

2.3 综合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若想调动学生的读、写积极性,需赋予读与写相结合育人活动的综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时,可赋予启发性学习资料的综合性,利用网络为学生搜集整理与奇思妙想相关的绘本、漫画、有声故事、动画电影等资源,将图片、音频、视频视为驱动学生参与读、写结合学习活动的动力,还可将上述资源视为学生多角度“读”的载体,在看漫画、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取信息,这些学生“读”来的信息亦会转化成其写作的有利条件,助学生在《彼得潘》、《小飞象》、《魔法满屋》等内容的启发下大胆想象,创设奇妙的世界,用文字将这个世界描述出来,如人们住在云端、口袋怪兽爱派发糖果等,继而使学生能在习作中掌握主动权,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所读内容的助力下提高作文质量。再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的教学时,可指引学生合作阅读趣味故事,为使学生能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养成阅读习惯、接受文化熏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与文字历史、传说、民俗民风及孔子、老子等人物相关的故事,在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而后指引学生合作将一个故事改编成“微剧本”并合作表演,进而赋予读与写相结合教学举措的综合性,学生不仅能会读、会写,还能强化表现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继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2]。

3.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结合的路径

3.1 改进读与写结合的育人思想

教师在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需基于新课标改进育人思想:第一,关注学生在读与写相结合学习活动中的全面发展情况,除学生要增强口语交际、写作等能力外,教师还要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健全人格、心理健康,在课上加强美、德、劳等教育内容的渗透;第二,在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如人文性、工具性等,教师要在学生读与写的过程中尊重其独特体验,鼓励其分享、讨论、质疑,使学生不仅可以多角度剖析课文,还能多思路随文练笔;第三,倡导学生在读、写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探究、合作、自学,为学生在读与写相结合的学习实践中表现的积极主动给予支持,助教师实现育人为本目标,可围绕学情设计、优化读写结合教学方案;第四,助力语文课堂增强活力,既要保障育人活动根植现实,又要引入多学科知识、拓宽读与写相结合的视野、加强学习实践,使学生能有效增强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时,可将德育、美育、体育视为读、写相结合教学活动中需渗入的主要内容,实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为保障该目标触底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影视剧片段、红色油画、主题雕塑等内容,使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形象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加之课文内容与线上内容的高度重合,助学生拓展阅读、类比分析,搜集更多足以展现出革命先烈优秀品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接受影视剧艺术、油画艺术、雕塑等艺术熏陶,透过事物表象洞悉讴歌革命精神的本质,实现美育、德育、智育紧密交融的目标。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可指引学生以“革命先辈的战斗生活”为主题延展性阅读,使学生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理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助学生重视体质健康,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磨砺意志,传承革命先辈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等优良传统。教师在学生读课文及延展性阅读的基础上,以“写给英雄的信”为主题指引学生随堂练笔,将自己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转化为写作动力,确保学生言之有物、有感而发,还能牢记书信格式,有效增强写作能力,继而实现小学语文读与写相结合的素质教育目标[3]。

3.2 丰富读与写结合的语文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有效结合离不开教师丰富育人形式,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更优。例如,教师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时,可采用“合作互助+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发展实况规设具有组间同质属性的学习小组,为的是确保各小组能建成读写结合学习实践共同体,学生之间能产生正向影响,增强协同效应,在探究、合作、自学中分享阅读与随堂练笔的成果,维系“1+1>2”的高效学习关系,确保学生能在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实现阅读、写作相结合的求知目标。为使学生合作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要创建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布置读、写相结合的学习任务,如“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并结合关键句说一说为何要保护地球”、“请设计一条公益广告用以指引人们保护地球”等,使学生能基于任务清单积极参与到读与写结合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其中,学生设计公益广告的过程就是读写相结合的合作学习过程,能有效培育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人文素养、环保精神等综合素质[4]。

3.3 开发课程提高读与写结合的有效性

教师在语文课上引用教材以外的内容,如视频、漫画、新闻等,为学生拓展阅读、捕捉写作灵感提供有力条件,这说明固有教材很难满足学生的读写结合学习需求,教师要开发课程提高读与写结合育人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开国大典》的教学时,可以“记录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统筹利于学生读与写的数字资源,如视频、新闻等,使微课可成为学生跨越时空走进开国大典的桥梁,为使学生能厚植爱国情感,教师还可以10年为单位将国庆节的阅兵大典视频放在一起助学生浏览与比较,学生会惊叹于祖国的强大,因国家繁荣昌盛而感到自豪,使学生能在爱国意识驱动下精读课文,对“排山倒海的掌声”、“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等美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以“报道国庆节盛况”为主题随堂练笔,将视频、新闻及课文中的内容转化为写作的动力,加之学生情感驱动,保障所写内容生动、感人,同时能真实、客观的呈现出国庆景象,助学生提升借景抒情的写作能力[5]。

3.4 完善读写结合语文教学体系

小学语文教师将读与写结合在一起需有效完善育人体系:第一,解析读与写相关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情及育人要求制定读、写结合教学方案,赋予读与写教学活动阶段性及层级性,满足每位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的发展需求;第二,将课后服务视为小学语文读与写结合育人的载体之一,展开主题式读写结合育人活动,使学生能在“我爱汉字”、“故事里的中国”等趣味主题活动中拓展性阅读、高效写作,有效拓宽读与写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学渠道;第三,教师需将读物管理视为读写结合育人的着力点之一,将读与写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从课上延展至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时写阅读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仿写语句等,确保学生能在居家阅读同时主动练笔,还可积累词汇、开阔眼界、优化语感,为学生不断增强语文素养给予支持;第四,教师需鼓励学生参与板报设计、校内广播站投稿、作文竞赛、手抄报设计大赛等活动,助学生把日常阅读过程中积累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多形式写作的原动力,在多元化写作活动中感受文字魅力及创作的乐趣,使学生能热爱语文,提高读与写联动学习的自主性,继而有效化解语文教学阻力[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展开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需将趣味元素渗透、教材充分利用、夯实学习基础视为要点,在课上践行综合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及目的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改进读与写结合的育人思想,丰富“读写结合+”教学形式,利用数字资源开发微课满足学生读与写联动学习需求,教师还需完善读与写结合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继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育人课文语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他们用“五招”育人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