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云集 名师荟萃
——记国家艺术基金“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活动

2022-11-24

黄河之声 2022年12期
关键词:器乐二胡民族音乐

邢 璐

2022年3月7日,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在浙江音乐学院开班,项目旨在对面向全国遴选出的优秀中青年民族器乐演奏人才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人才战略工程,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培育新时代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青年民族器乐演奏人才,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水平,推动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创新性发展。笔者很荣幸作为20名入选学员之一,参与了此次学习的全过程。

转瞬间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课程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期间,浙江音乐学院为学员们精心安排了人文艺术课程、音乐理论课、专业指导课、采风考察、汇报演出等学习板块,邀请了国内最权威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及指挥家为学员倾心授课,从理论到实践给予学员全方位的指导,可谓一场大师云集、星光璀璨的学术盛宴。

此次培训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课程以人文艺术及音乐理论课为主。其中李诗原教授的《民族器乐的创新发展》学术讲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开,从“民族器乐的存在方式”和“民族器乐的创新发展”两个方面,对民族器乐的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实、历史与发展进行了学理性分析。杜亚雄教授在题为《中国传统乐队组合及当代变革与发展》讲座中,通过对中国传统乐队组合的类别、历史、特色及展望四个方面的讲解与梳理,得出以下结论,即:想要复兴中华民族的器乐文化,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努力学习本民族音乐遗产,二要看到本民族音乐的特点,三要学习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不能只学欧洲。四要赶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故步自封。杜亚雄教授认为:“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只有了解历史,才能了解特色,只有了解特色,才能不盲目模仿。只有不盲目模仿,才能走自己的路,才有国乐的前途。”一席话发人深省。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本次项目的负责人杨九华教授为大家做了题为《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立意和体系构建》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围绕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三个问题展开:一、内容和结构框架问题;二、意义与价值取向问题;三、理论与问题再思考。杨九华教授表示,从古至今,尤其20世纪的百年变迁之中,我国的独奏与合奏器乐艺术既保留了民间器乐的传统,又体现了当下的创新。如今,我们需进一步思考,如何使中国音乐在经历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之后,既保留丰硕成果,又能冲破西方艺术的桎梏,建立“世界性”。中国器乐在世界多民族文化语境中被接纳并产生影响,甚至出现特殊的音乐文化效应,在音乐创作、表演实践、理论研究和艺术传播等多方联动,实现中国乐器进入国际视野中,中国器乐融入世界艺术交流中,甚至使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植入世界多文化语境中。著名音乐理论家田青教授此次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学术讲座。田青教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否则何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他首先讲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柱子——儒、释、道,以及传统文化的两层楼:上层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精英文化,下层则是以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强调了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接下来,田青教授以三个数字:5000、100和30,概括了理解今天中国社会问题的三个途径:5000是指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心,塑造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00是指中华民族从自卑到自信又要自强的百年征程;30指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的社会发展,构成了传统文化复兴的物质条件。田青教授鼓励在座的青年教师要有“大文化”概念,不可重技轻艺,不可轻文化、轻思想,将音乐学院办成“音乐技术学院”,技术只是基础,技术之上还有艺术、文化、思想的学习与传承。他还强调,不能以“抛弃传统”、“毁灭传统”为创新,有限的创新是建立在把古典艺术烂熟于心之后的再创造。田青教授的讲座令学员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跨界讲座《人与世界的兴会》。通过引用大量中国古典诗词和文论中有关“兴会”的解释和实例,高世名院长指出,在中国艺术世界里,物我之间最原始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在中国艺术范畴中,没有“兴”就谈不上感觉,没有感觉就谈不上艺术创作。因此,“兴”不仅是一种创作手法,而是人与世界之间奇妙的遭遇,是一种“兴会”。在人与世界的兴会中,造化的一切气象映照于人心,激荡着人的性情,人性在此之中方能超越自身的局限而通达于世界。在讲座中,高院长通过两种途径让在座的学员充分体认并认知到人与世界的“兴会之道”,首先就是贯穿整个讲座的“诗文”修辞,其二则是对历代山水国画的品鉴。高院长用其渊博的学识、诗意的语言与对艺术的深入洞见引领在座学员云游天地、穿越古今,为学员们拓宽了中国古典艺术视野,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悟习空间。作为第一阶段培训的压轴讲座,浙江音乐学院王瑞院长为学员们带来了题为《中国民族器乐的人文性与现代性》的精彩讲演。王瑞院长认为,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从历史中走来,向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走去,首要问题是在当前纷繁多元的文化生态中明晰中国音乐的文化内涵、文化品格和现实意义,明确自己的使命、坚守和方向。中国民族器乐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核心问题在于对一些基本认知的模糊导致的徘徊与彷徨,以至于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国民族器乐时常会对自己的文化身份、存在意义以及坐标感到困惑。为此,王瑞院长提出了“人文性、现代性、主客体意识、文化自觉”四个关键词进行阐释。最后,王瑞院长总结道,中国民族器乐的音响特质与审美品格是“和而不同”,中国音乐人的思想追求是“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国之大者”的艺术情怀和责任担当,正如北宋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青年一代民族器乐演奏家任重而道远,应为奏响新时代民族音乐最强音而努力奋斗。

此外,中央音乐学院王次炤教授《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问题》、安平教授《世界音乐选介及其文化生态分析》;中国音乐学院沈诚教授《基于中外文化融合的民族室内乐当代发展特征》;上海音乐学院朱晓谷教授《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陈鸿铎教授《中国古典传统音乐的曲式与作品分析》、王建民教授《解构、重构与建构——谈二胡狂想曲的旋律语言与技法》;浙江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王甫建教授《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与《畅想畅聊——关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与新时代发展的思想大讨论》、杜如松教授《中国传统竹笛与人文世界的对话》、秦序教授《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思考》、刘建宽教授《中国戏曲音乐》和夏滟洲教授《在继承中寻求发展的民族音乐——中华优秀民族音乐的价值与实施路径》等精彩r讲座,其高屋建瓴的学术观点、深厚广博的学术积淀、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深深感染着各位学员,引人深思。

第二阶段的培训内容更加异彩纷呈。此阶段培训以演奏家大师课为主,穿插若干学术讲座。浙江音乐学院还特别策划组织了7场学员汇报音乐会,1场学术研讨会,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浙江音乐学院标准音乐厅、周颖音乐厅、杭州音乐厅以及运河大剧院的舞台上,都留下了学员们或独奏或重奏的身影。学员们通过密集的舞台实践,增强了独奏及室内乐演奏水平,积累了舞台经验,增加了曲目积累,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作为二胡专业学员,感触最深的当数严洁敏、陈春园两位教授的二胡专业大师课。虽然因受疫情影响,身处北京、上海的两位老师无法亲临浙音现场授课,但网络丝毫没有影响到二位老师的授课质量。她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学员上了精彩的一课。严洁敏老师为学员们讲解了《二泉映月》、《洪湖人民的心愿》、《江河水》、《雪山魂塑》、《楚颂》、《一枝花》、《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等作品。在对经典作品《二泉映月》的授课中,严老师通过揉弦的方式及表现力、弓头音的演奏方法、音乐情绪及力度布局、语气的变化、音乐句法、节奏板眼及虚实变化等多个方面的讲解,帮助学员对这首传世之作的演奏技术与音乐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体悟。严老师通过提前审听学员录像,敏锐地发现学员的内心感受远比实际演奏传达的情感要丰富,演奏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首先从技术入手,帮助学员规范了揉弦、弓头音等对音乐表现力产生巨大影响的技术手段。严老师认为,音乐,尤其在弱奏时,其情感的浓度要靠均匀而稳定的揉弦来保持。因此她详细地讲解了滚揉、压揉、滚压结合等揉弦方式的手型、动作规范,以及揉弦中两极音高和频率稳定性的保持方法。在讲解弓头音时,严老师强调了右手指、腕、臂、肘的协调性以及对手臂重力的运用。严老师认为拉弦乐每一个瞬间都在制造声音且延绵不断,那么声音之间的语气关系、句读安排、虚实变化便尤为重要。严老师的二胡教学课堂充满着启发、思辨、音乐的高度美感及主客观高度融合下的省思,她的目光敏锐而犀利,纵使网络对声音的消减也无法影响她对问题准确的判断。她的教学语言准确而风趣,充满着无比贴切的比喻和提点,让人瞬间醍醐灌顶。她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学员最根本的问题,并抽丝剥茧般帮助学员解决问题。她时刻清醒而坚定,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超一流的艺术水准,令学员们由衷敬佩。两天的大师课时间虽短,但带给学员们长足的震撼与感悟。陈春园老师为学员们讲解了《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桃花坞》、《雪山魂塑》、《洪湖人民的心愿》等二胡作品。陈老师曾培养出陆轶文、陈艳等一批我国优秀的青年二胡佼佼者,她教学经验极其丰富,尤其对王建民、李渊清等海派作曲家的二胡作品演奏与教学有着独到的心得。在《桃花坞》的教学中,陈老师特别强调了右手弓段的安排,细致到每一弓、每个音的弓子长短、运弓位置以及随之而产生的音色变化,陈老师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与精心的安排。崭新的弓法立刻使音乐变得灵动而多变,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派江南水乡风光。而在《第五二胡狂想曲——赞歌》的讲授中,陈老师则着重分析了指法的安排。《五狂》是王建民老师近年来创作的现象级二胡作品,其体量之庞大、技法之艰深、变化之丰富,以及在以往二胡作品中非常少见的微分音的运用,对二胡演奏者形成巨大的挑战。因此,合理的指法安排便成为保证乐曲演奏质量的重中之重。陈老师的指法安排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便于演奏,尤其在快速经过音和最后一段极快的快板,陈老师的指法安排最大化地实现了左手手指高效舒适的运用。其次是追求音色的明亮,以符合“赞歌”这一音乐主题的气质。陈老师大量的使用了外弦明亮的音色,塑造出天高云淡、一望无垠的草原风貌,令人眼前一亮。其三是结合首调概念,用传统的切把来演奏其中F调段落。传统的首调指法会带给无论演奏者还是听众非常亲切的、民族化的审美效果,但需要演奏者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能够在固定调与首调之间自由切换。陈老师的见解给学员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为学员打开了一道崭新的认识与演奏当代二胡作品的大门。

回望历时四十余天的“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养”活动,充满了满满的感动与收获,我们将用更多的四十天消化、吸收与沉淀,将专家们的教诲化为养料。滋养我们的艺术之路。在这段学习经历的激励下,我们20位学员必将不辜负国家的培养与时代的重托,做好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者与弘扬者,为谱写出新时代民族音乐最强音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器乐二胡民族音乐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一把二胡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