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视域下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022-11-24李玉乐赵秀花
李玉乐 赵秀花
构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校协同合力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培育其健康心理。就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容易忽视初中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产生心理困惑与心理障碍时不能及时从家长处获得引导和帮助。因此,需要教师以多种形式打通家校协同育人的渠道,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一、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和学校因素
从家庭层面来看,学生不良心理的形成与不良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例如,有的父母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势必会对处在青春期中的初中生子女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行为;也有的家长深受拜金主义影响,给学生做出了错误榜样,导致学生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甚至吸烟、赌博等不良行为。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造成了障碍。农村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缺失了家庭教育,产生了因得不到父母呵护和关心的心理焦虑,失去了家庭教育的约束,容易出现旷课、逃课、进网吧等不良行为,也有学生在隔代教育背景下滋生骄横、自私、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认知。再次,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也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影响。农村初中生有不少是家中独子,成了家庭成员关注的重心,由于家长过度关心与期望以及无原则的溺爱与庇护,使得其缺乏责任心、独立性,依赖性较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偏弱。遇到学习或生活中出现问题、挫折或被误解、指责之后,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会出现出走、逃课现象,加剧了逆反心理,学业成绩难以达标,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不良的心理问题以及不良行为习惯。此外,家庭关系紧张,易给子女带来负面影响,破坏学生良好情绪,导致他们心理上出现自我封闭、焦虑、压抑以及思维固化等心理障碍。从学校层面上来看,农村学校由于部分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能充分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缺少针对性,流于形式,初中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无法得到及时化解,从而埋下心理健康隐患。[1]
二、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适度介入家庭教育,与家长共创和谐环境
引导家庭开展关爱子女的多样化教育,转变家长陈旧观念,纠正家长错误做法,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家长通过反思,自省、检视自己的错误观念与行为,修身立德、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直接教化的良好作用,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健康成长。家长应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与独立人格,改变以往过多的言行控制或保姆式教育。学校定期组织家访,通过完善家校管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不定期举办家长会,聘请专家、优秀心理辅导员、班主任、爱心家长等前来讲学,为广大家长们普及家庭教育常识,使其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组织家长学习青少年时期初中生心理特征的相关理论知识,尊重初中生的人格发展。
(二)指导家长融洽亲子关系,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而愉快。学校要与家庭保持经常性联系,组织教师进行家访,畅通家校之间的联系方式,如建立微信群、QQ群、联系卡等,引导家长科学实施家教,保持良好沟通。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使得亲子关系更为和谐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作为农村父母对学生的关爱无可厚非,但还需具有一定的知识与素养,表现出合适的角色担当,掌握家教实践技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帮助子女成才与健康成长;作为家长要努力做到给予学生适当的尊重与自重,站在学生立场来看待事物,相信学生是有潜能、有价值观的,从而传递给学生积极信息,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以及一些小的成就,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家长要学会倾听、尊重初中学生的决定和判断,要科学引导学生的人际交往,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帮助学生汲取教训,并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而不是一味地责怪与讽刺。
(三)指导帮助特殊家庭的初中生,用关爱营造温馨的班级环境
针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学校要给予特别关注,通过开展师生“一帮一”活动,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并且保障活动的开展纳入制度化与规范化。给予经济、教育落后家庭的学生以精神与物质支持,注意施予援手的方式方法,使得他们认识到自身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价值的努力,从而让农村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保有健康心态,并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实。学校还要针对离异家庭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农村初中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婚使得学生或多或少缺失了很多的关爱,父母角色以及亲情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作为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联系,了解家庭现状,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注重发挥集体作用,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关爱与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在生日或者特殊日子里要为学生组织祝贺活动,赠送礼物,让单亲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育其良好的健康心理。
(四)学校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大氛围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以及生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教师以身作则,爱护与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其次,整合、开发、利用多种德育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良好人格塑造。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风、师风、班风、学风;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如利用国旗下讲话以及班队活动等,对初中生开展大众化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利用黑板报、广播、校园网络等开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热点问题,采取辩论、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举办大型的艺术节、运动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及开展心理课本剧、话剧等的创作表演,增进学生彼此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自信心。再次,通过开设学校心理咨询室,每日定时向学生开放,安排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施教辅导,安排有经验的学生作为心理辅导老师的协助员,重点疏导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开展多种形式实验活动,实现知行合一,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社区服务、社会调查、青少年研学活动等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心理品质。
家校协同视域下开展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科学施策,探索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切实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