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成长型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022-11-24蔡巧靖
蔡巧靖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科为导向,重视培养人的智力因素,即关注人的理性思维、科学思维和个人智力发展,忽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素养目标为导向,改变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培养的问题,促进成长型思维和知识能力教学的水乳交融,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成长型思维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
成长型思维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思维模式,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和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或发展。[2]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挑战时,会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越战越勇,最终走向成功。[3]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自主地去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害怕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成长型思维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有积极作用,能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终身发展。基于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育人理念,推动育人方式的改革。
三、基于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成长型思维培养的已有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课题实践与研究,提出培养成长型思维的课堂教学策略,并针对教师的情感态度因素,提出“三度”教学语言法,构建成长型思维的情感场。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性任务,搭建成长型思维情境场
成长型思维的人喜欢挑战,固定型思维的人规避挑战。因此课堂教学可以循序渐进地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任务,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任务的设计不仅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思维含量,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且具有发展空间,而且要关注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下称“教材”)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时,创设“选择奖品”的情境,具体为:“王老师为了鼓励李明同学最近勇于接受挑战,成绩进步明显,打算奖励他铅笔。王老师给出了两种奖励方案,一种是李明直接领取2支铅笔作为奖励;另一种方案是把4支铅笔放到3个不透明的抽屉里,李明选择一个抽屉的铅笔作为奖励”。如果你是李明,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这样的情境从学生的生活或学习实际出发,具有趣味性而且蕴含着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情境相当于成长型思维情景场,既是问题思考的媒介,又能鼓励学生突破自己“舒适区”去学习新的知识,是培养学生乐于接受挑战的成长型思维的重要物质。
(二)把握教学语言“三度”,构建成长型思维情感场
基于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教师要善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学会接受挑战,乐观地接受错误。真正有效的教学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塑造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课堂教学语言应该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落实教学语言的“五度”,发挥语言的教育价值,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能。
其一,问题解决引导有“精”度。
固定型思维的学生被动思考,而成长型思维的学生主动思考。教师以问题驱动学生的自主性,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体验,内化成长型思维品质。好的问题任务的特征是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就解决问题,需要经历“疑惑—反馈—顿悟”的完整过程,教师发挥课堂教学语言的最高境界是启发,达成的最佳时机是于愤悱之时启发。学习难点或思维障碍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必然存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可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其二,挫折教育疏导有“温”度。
成长型思维的学生珍视反馈、主动学习,固定型思维的人拒绝批评。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功和失败当成信息来处理,积极反思,将重心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保持积极的心理品质并做出改变和调整。教师要敢于让学生“试错”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借助有“温”度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从挫折中学习,改变学生对失败的认知,能正确归因。例如,学习教材三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产生知识负迁移,认为“S=a×b”。教师应该及时引导,首先肯定学生的大胆想法,“你面对新知的时候,很善于猜想,猜想对不对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想一想,我们怎么来验证呢?”进而组织学生开展动手验证活动,从而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这样的语言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增加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自信。[2]
其三,学习总结提炼有“高”度。
成长型思维的人是以学习为终身事业,固定型思维的人则认为无须过多学习。
因此,课堂学习总结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梳理,缺少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思维是新时代人才需要具备的素养之一,教师要重视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如何评价这节课?”“你的感受如何?和之前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等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反思回顾,更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有利于积累成功的经验,促进学生应用经验解决新问题,提升成长型思维。
所谓的“三度”不是单一的对某一个固定环节的要求,而是灵活的评价尺度,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语言来促进课堂的生成,提升课堂的“心理味”,构建成长型思维的情感场。
(三)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强化成长型思维练习场
成长型思维的人总是寻找机会,固定型思维的人总是关注限制。因此,改革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平台。项目式学习能够实现从“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人人得以发展。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能实现所有的学生都能实际参与学习活动,感受问题解决中自我价值的体现,促进内在生命的发展,发挥成长型思维的练习场的价值。
成长型思维是一种高阶的数学学习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托现实的生活情景,借助挑战性任务,运用积极心理学,发挥教师语言的引导力,变革学习方式,进行试错反思教学,发展问题解决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品质,适应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