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2-11-24吴江勇
吴江勇
(杭州佳宝实业有限公司)
一、前言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和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规模也随之扩大。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力度小、内部控制水平低等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为此,民营企业应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在现今复杂市场环境加稳步前进。
二、民营企业内控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一)目标一致
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最初仅是一种财务管理手段,其主要目标是利用预算对民营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资源合理分配,进而实现民营企业最初制定的战略目标。随着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全面预算管理逐渐被纳入内部控制工作范畴。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预算手段对民营企业各部门资金或其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细化各部门职责,进而实现民营企业经营目标。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为了实现民营企业经营目标,确保民营企业资金安全,保证财务收支信息完整,进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控制手段。将内部控制定义与全面预算管理定义相比较可知,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其目标具有一致性,均是为了实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二)提供标准
民营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需明确内部控制方法、手段及对象等指标。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面性,可通过优化民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划分民营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职责、调整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优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进而落实民营企业内部工作,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各项工作提供标准。此外,全面预算管理可深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流程,有效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促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有据可循,提高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三)保障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之间联系密切。首先,开展全面预算方案编制工作前,民营企业应深入分析现今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制定相应的预算方案。其次,待预算方案制定完毕后,将编制后的预算方案上交民营企业领导层等待审批。最后,待审批通过后,各部门方可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全面预算方案编制工作前,还是全面预算方案审批、执行过程中,都需要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与监督作用,利用内部控制监督各部门是否遵循预算方案开展工作,使其贯穿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保障全面预算管理顺利执行。
三、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分析
(一)规避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实质是内部控制管理手段之一,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市场环境及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状况深入调研,分析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易出现的风险事件,如财务风险、融资风险等,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降低民营企业各类风险发生概率,提高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前,管理层通过调研民营企业内部环境并分析潜在风险,制定科学地解决措施。另一方面,管理层深入民营企业内部生产的各个环节,分析生产经营各个流程中潜在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力求从源头上预防各类风险,降低各类风险发生概率。此外,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各部门工作流程,加强财务管理等控制力度,进而保障民营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稳步前进。
(二)降低成本
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方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等特点,通过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业绩量化,进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优化民营企业内部资金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进而实现资金量化,降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划分各部门职责,促使各部门工作人员权责统一,实现权力与责任的量化,进而降低民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此外,民营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后,不仅能够优化民营企业内部资金配置,还能够优化民营企业内部各部门资源配置,降低民营企业内部资源成本。
(三)提升效率
就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而言,二者均是为了实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其目标具有一致性。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一系列手段,如:优化民营企业内部各类资源配置,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监督审计工作力度,明确各部门职权,规范员工工作流程、职责等,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效率,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因素
现阶段,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部门较为单一。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民营企业虽已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但该工作仅由财务部门负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无法深入业务、管理等其他部门,致使资金与其他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频发,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实施。此外,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如业务部门等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致使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难以实现,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致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二是民营企业领导层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领导层无法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管理对民营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对全面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低。另一方面,部分管理层虽已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也制定了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但其并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致使员工无法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降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三是民营企业内部监督审计机制不健全。部分民营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审计机制,存在监督审计力度小、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此外,小部分民营企业虽已建立内部监督审计机制,但该机制并不完善,监督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往往遵循的是领导层的主观意愿,无法按照监督审计机制中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严重阻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降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四是民营企业内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部分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依旧沿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无法建立高效的信息化预算管理平台,致使民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阻碍民营企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五、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对策
(一)深化重视程度,保障战略实现
一方面,民营企业领导层应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积极意义,明确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优化民营企业内部各类资源配置,提高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实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应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宣传并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培养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将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渗透到民营企业员工日常工作中,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深入人心,进而确保员工均能够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开展相应工作,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战略目标,确保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二)优化组织机构,展现协调作用
首先,民营企业内部应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不是财务部门的专属工作,若想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高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需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其次,民营企业应优化内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到权责明确,避免出现各部门间工作重叠现象,进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最后,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如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做到业财相融合,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实现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贡献,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力度。
(三)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内控意识
一方面,民营企业在聘用员工时,应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聘请高质量、专业型财务、业务等人才,在其上岗前,应开展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针对已在岗的员工,民营企业应定期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培训,增强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了解程度,增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此外,为调动员工工作热情,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应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实施物质、薪资、精神等方面奖励,对无法履行自身职责的员工,应予以相应处罚,严重者应予以解聘。
(四)精选编制方法,加大信息建设
首先,新时代下,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其弊端逐渐显露。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而提高预算编制效率。例如,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较为常规的支出,包括电话费用、水电费用等,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可选用固定预算法;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用于培训等活动的支出,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可选择零基预算法。其次,民营企业应加大预算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力度,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建立全面预算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将预算编制工作深入到民营企业内部各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确保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可靠性。最后,民营企业在建设预算编制信息化平台时应注意,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易遭受网络病毒等危害,极易发生信息丢失等情况,民营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平台的安全保护工作,确保企业内部预算信息不会出现泄露等问题。
(五)重视风险管理,降低经济损失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极易产生税务风险与资金流动风险。因此,民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重视资金流动与税务风险管理。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强资金流动风险管理,密切关注企业内部资金流动去向,分析资金使用是否合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等现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应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了解现阶段优惠的税务政策,利用科学的纳税手段,降低企业负税,有效避免出现税务风险。此外,民营企业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仔细核定风险预警指标,及时发现民营企业生产运行中潜在风险,做到及早预警、及早发现、及早解决,降低民营企业经济损失。
(六)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制度落实
民营企业性质较为特殊,大多为家族型企业,在企业内部实际管理监督工作中,民营企业内部的监督人员多由家族内部人员组成。因此,民营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应摒弃任人唯亲理念,建立专职的监督部门,监督部门应由一大批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组成,监督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应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时,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应依据民营企业内部所建立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监督各部门工作,确保各部门能够按照制度开展日常工作。此外,监督部门应不定期核查各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七)做到重点审核,降低企业风险
首先,民营企业应加强全面预算编制审核。若由领导层进行预算编制审核,应由多位领导共同进行,在审核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公正原则,切勿由于领导层主观因素影响审核结果的可靠性。其次,企业应对各项工作开展重点审核工作,如预算成本编制、财务支出等,民营企业在经济允许条件下,可聘请第三方来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审核工作,既能顺利实现预算重点审核工作,又能确保审核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此外,民营企业应明确,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重点审核工作,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各类风险发生概率,确保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顺利开展。
(八)健全管理体系,保障有据可依
民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应结合复杂市场环境及内部管理水平,制定符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应由多部分组成,如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审核制度、预算编制实行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此外,民营企业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依据不同部门不同职责,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标准,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而确保民营企业内部员工均能够按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做到有据可循。
六、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愈发恶劣。民营企业若想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稳步前进,就应深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笔者认为,民营企业管理层应加大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引进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人才,加大员工培训力度,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与审计,将审查工作渗透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据可循。通过上述手段,民营企业既能够降低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又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