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名人资源的地域文化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以柳州杨廷理爱国诗文主题建设为例

2022-11-24曹吴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柳州市柳州诗文

曹吴玮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 545036)

文化是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沉淀、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文化是现代城市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提升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对于塑造著名城市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地域文化建设事业的推动需要品牌的塑造,若缺乏有力的品牌塑造,优秀的地域特色文化也难以得到有效传播。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地域特色品牌,一方面,能增强本地群众对地域的认知和认同,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文化产业找准市场方向,增强市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良性的产业运营。

地域文化建设一般遵循3 条原则:一是应以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二是把古今中外的文化与城市地域特点相结合;三是结合现代化特色与历史特色[1]。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但地域文化建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自古以来岭南从政治版图和文化版图上来说都属于边缘地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岭南通常是贬谪之所、蛮荒之地,而在一些学者的“他者”建构中,岭南的主体话语更是长期缺席。因此包括柳州在内的广西各城市长期以来也被打上了缺乏历史底蕴的标签,这使得广西各城市在进行地域文化建设和对外传播中都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2];另一方面,柳州以工业见长,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地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本地历史资源的利用并不到位。

实际上,柳州具有2 100 多年建城史,可以算得上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本地名人或曾在柳州生活的历史名人都能够为柳州地域文化建设带来丰富的文化资源。长期以来柳州对于本地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传播基本集中于以柳宗元为主题的各类项目。从对受访者的调查结果来看,柳宗元无疑是柳州最有名的历史人物,而刘蕡、杨廷理、王拯、计宗道,以及“柳州八贤”等柳州籍历史名人或曾驻柳历史名人,只有个别受访者曾听闻其名,但对其事迹、作品不甚清楚。从现有或在建的相关工程建设来看,柳侯公园也是柳州唯一明确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文化园区。而且以柳宗元为主题或与之相关的雕塑、建筑、绘画作品都比较丰富,柳州市区内亦有道路、桥梁以柳宗元相关信息命名。可见在目前柳州地方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柳宗元相关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已经比较充分。究其原因主要是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本身名气很大,作品传播广泛。而且柳宗元神灵信仰在柳州当地由来已久,历代柳州地方都在不断强化柳州与柳宗元这一文化符号之间的联系。而其他柳州籍历史名人或驻柳历史名人资源开发,一是受到历史人物本身的名气影响,开发的基础相对较差;二是柳州市区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迹本身并不多见,更因种种历史原因,在柳州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历史文化遗迹也遭到了有意或无意的损毁,使得许多历史名人相关遗迹“无迹可寻”,因此开发条件较为局限。

要进一步加强柳州甚至广西地域文化建设,增强区域文化自信,则需要对本地历史名人资源进一步开发,挖掘更多历史名人相关资源,通过文化与经济的深度互动,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该文将以出生于柳州的“开兰名宦”杨廷理为例,探析如何运用其诗文文化资源进行多渠道的地域文化品牌塑造,从而进一步提升杨廷理这一柳州籍历史人物知名度,助力柳州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品牌传播。

1 杨廷理诗文对于柳州地域文化建设的意义

杨廷理(1747—1813年),字清和,号双梧,出生于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属柳州市),在乾隆、嘉庆两朝三任台湾知府,为开发和建设台湾特别是噶玛兰(今台湾宜兰县)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杨廷理还是一位爱国文人,著有《知还书屋诗钞》《东瀛纪事》《议开噶玛兰节略》等,存世诗歌达上千首。

杨廷理的诗歌具有明显的传记色彩,全部创作都围绕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展开完整地表现他的生活和思想历程,并在重要阶段写下总结性的作品,详述个人遭遇,晚年还创作了回顾和总结人生经验的作品,作品的编年、地点都十分清晰明确[3]。关于家乡柳州,杨廷理诗文中有多处提及。例如“偶忆寻春乐,乡园西寺前”(《忆春游旧友》)、“邱壑可寻思加驾鹤,衣冠回首笑牺牛”(《次任棠村太守感事韵》)、“故乡犹记登高处,要筑新亭补跨鲸”(《九日》)等诗句,在表达思乡爱国情怀的同时,非常明确地点明了杨廷理记忆中的西来寺、驾鹤山、鱼峰山跨鲸亭等地,并且大多数地名都带有详细注解。这对于结合运用杨廷理诗文打造相应文化景观,建设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品牌提供了诸多便利。

这位广西柳州籍先贤在诗文中也常常体现出他的爱国情怀和优秀品质。例如,“不争风日好,虚室托身安”(《小草》),表达了他不屑在繁华风光之处争功,安于扎根祖国大西北,在艰苦环境下也立志干出一番事业——“葳蕤枯涧底,摇曳古岩端”。而在《岁晚感怀十八截,叠春新二韵》中,则表现出他为国除患、不惧危难的爱国大义——“枕戈提马当除夕,壮志雄心正及春。犹记满城风雨后,火光十丈剑霜新。掠面惊沙过淡水,斜风密雨凤山春。天公有意消烽燧,洗净妖氛万象新。”同时,这首诗也成为清政府围剿林爽文起兵的第一手史料,是我国维护两岸统一的重要事件的直接见证。在《书怀》中,诗文又表现出了他为官处事不肯同流合污、清正自持的一面——“不学摸棱不学痴,那能到处合时宜”。作为广西柳州籍历史名人,杨廷理的爱国、敬业、正直、勇敢等精神,为柳州开辟精神文明建设新阵地,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提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素材。

2 杨廷理相关文化资源在柳州的开发运用现状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开展、杨廷理墓的发现、海峡两岸杨廷理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杨廷理的事迹与诗文逐渐为社会所了解。

2000年11月,柳州市先后发现了杨廷理家族墓群和杨廷理墓。2001年,柳州市划定并公布了杨廷理及其家族墓的保护范围,完成了第一期的基础保护维修工程。杨廷理墓高190 cm,直径398 cm,墓碑碑文清晰可见,记述了杨廷理生平、后人及卜葬年月。杨廷理墓第二、三期的保护工程已进行相关规划,在《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情况及2022年工作计划》 中列出了相关保护维修项目。也有报道提及拟围绕杨廷理墓周边设置保护区和文物游览景观,并征集相关文物,建设“杨廷理纪念馆”的规划。

2011年,为进一步打造和丰富 “百里柳江”景区,文惠桥与柳江大型音乐喷泉之间沿江亲水平台安装5 组雕塑,分别以柳州数个知名历史人物为表现主题,其中一个即为杨廷理。雕塑展现了杨廷理作为一名清廉有为的清朝官员形象,同时简要介绍了杨廷理生平。另外,柳州文庙内对柳州籍历史名人生平简介中,也有部分内容对杨廷理进行介绍。

综上可见,杨廷理相关历史资源,虽然有一定实质载体,但其文化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和应用,仅是点到即止。对人物形象的宣传,也以描述其生平,尤其是在台湾为官的经历为主,往往忽略了他的诗文及诗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通常被一言蔽之。

3 基于历史名人文化功能的地域文化品牌建设策略

基于历史名人文化功能的地域文化品牌建构,要坚持保护主导、理性开发、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和整体性、可持续原则[4]。充分挖掘历史名人当代文化价值,促进地域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同时,将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精准化文化品牌形象传播[5]。

3.1 依托杨廷理墓址,建设地方品牌爱国文化主题公园

近年来,随着各地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成了广受各地政府重视的项目,其中与地方历史名人相关的主要是以故居或墓址为基础的主题园区建设。历史名人遗址的保护与开发,首先,开发主题要明确;其次,内涵挖掘要有深度;最后,品牌打造要有依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总结,名人故里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杨廷理故居“东园”根据地方志及杨廷理《再叠元日来字韵书怀》《登拥书楼》等诗考证,应位于如今柳州市雅儒路临江巷西来寺前,园中本来有“知还书屋”“拥书楼”“杨氏祖祠”等建筑,但“久圮无考”,地面遗迹保存得并不完好。虽然可以根据记载复原东园旧貌,但其位置在今柳州市中心地段,重新开发难度较大。

杨廷理家族墓群和杨廷理墓于2000年至2001年期间发现,对研究杨廷理生平和对柳州清代葬俗、葬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杨廷理家族墓群和杨廷理墓虽然得到了柳州市政府的一定保护和修缮,状态相对完好,但目前还没有进行必要的开发。根据杨廷理墓及其家族墓群现有的景观,尚不足以作为主题公园。杨廷理墓址位于柳州市郊区,而且已规划有相关用地,因此依托杨廷理及其家族墓址,建设主题公园的可行性较高。因而可以参考广西柳州柳侯公园、广西罗城于成龙公园等广西区内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公园建设,以历史遗迹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在保护的基础上扩大景观构建,从整体进行规划建设,配合修建人造景观,打造民众休闲观光场所。在杨廷理主题公园的建设中,可重点突出杨廷理的诗文作品,通过雕塑、石刻、碑刻、楹联、数字化场景等多种方式,多元化地通过诗文展现杨廷理作为地方廉吏的故事、维护祖国两岸统一的事迹,以及他的爱国爱乡精神,将爱国文化教育深刻融入公共休闲场所,打造新的爱国教育基地。

3.2 结合诗文内容,将杨廷理诗文融入地方廉政建设

名人的精神和品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充分挖掘地方历史名人的个性和独特精神风貌,有助于打造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城市性格,彰显地域特色,避免地域文化品牌的开发千篇一律。杨廷理作为柳州籍历史名人,有3 个主要特点:(1)诗文内容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叙事特点;(2)诗文富有充沛的爱国情操和廉洁奉公精神,且与本人生平经历密切相关;(3)与台湾开发史息息相关,为维护祖国两岸关系做出过巨大贡献,杨廷理墓也是广西区内为数不多的涉台历史文化遗产。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在杨廷理文化品牌的塑造中,强化地域特征,强调故事性,突出廉政精神,助力统一大业。

柳州近年来明显加强了运用本地历史名人的榜样力量,深入开展廉政教育。例如,组织策划并出版了《清风园里说柳贤》一书,基于柳贤文化,以历史讲述方式,介绍柳宗元、刘蕡、杨廷理等数十位柳州先贤事迹,传扬地方贤廉思想。柳州市鱼峰区纪委监委也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主题相关内容,宣传杨廷理等人的清廉作风和为官事迹,发挥廉政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软”约束作用。为达到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廉政教育目的,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文化力量,可以进一步将杨廷理的爱国爱乡精神具象化,结合杨廷理诗文中大量对于柳州本地景观的描写,开辟独特的柳贤文旅路线品牌。将其诗文中所描写景观、地点纳入主题游玩路线,景观建设与文化氛围相辅相成,形成以历史人物故事和文学作品为依托、以地方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载体的爱国廉政教育特色专线。

3.3 联合其他地域品牌文创产业,打造联名爱国主题文创产品

品牌通过跨界合作进行文创联名,纵使各品牌之间的设计理念、品牌文化和主营业务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但通过碰撞和融合将原有的产品属性打破,合力推出了新的文化创意设计,已然是一种新锐的表现形式,“名人”与品牌联名是常见形式之一[6]。柳州近年来也以柳州文旅品牌为依托,通过产业化运作方式,建立了集产品研发、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创服务体系。产品以茶具、帆布包、玩具模型等实用器具为主,主要突出柳州紫荆花文化和少数民族特色,联名款文创产品与高端文艺纪念品相对少见,市面上也比较少见突出柳州历史的文化产品。从市场定位和风格内容上来说,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都还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

柳砚由唐代大文学家、政治家柳宗元首先发现砚石并制成砚,因砚石产于柳州市柳江之滨而得名,又称叠石砚。作为柳州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产品,柳砚虽在唐代柳宗元时代问世,但由于柳州长期以来交通闭塞,加上开采极为困难,故极少有文字记载,较为著名的相关文字仅有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和刘禹锡《谢柳子厚寄叠石砚》。杨廷理多年漂泊在外,却很喜欢为家乡做广告,在台期间,他多次托人从家乡柳州买来许多“龙城砚”(即柳砚)赠送给台湾当地的名流和读书人,意在提高“龙城砚”的知名度。

20世纪80年代,柳州有关部门在柳江沿岸又重新找到了制作柳砚的叠石,恢复了柳砚生产,虽然因生产规模不大,影响力受限,但受到诸多书画家们赞赏。近年来,柳砚相关艺术家和生产商有将柳砚的生产转向旅游工艺品的方向,而量产后的柳砚在艺术主题的塑造上有着巨大发挥空间。承载着诸多柳籍历史名人和曾驻柳历史名人厚爱的柳砚与杨廷理为代表的地域历史名人形象可以进行联合开发,用杨廷理等系列柳州历史人物形象、故事、诗文作品来提升柳砚产品的文化格调和精神价值,瞄准高端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市场。以柳砚这一实体作为承载,使杨廷理等柳州历史名人的廉政爱国形象及诗文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通过“柳贤文化形象+柳州特产”的组合形式,打造柳州特有的文化品牌。

4 结语

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通常需要配套系统的项目策划和品牌设计,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包装和创意,才能打造高质量的文化品牌。杨廷理的复杂人生经历、丰富的诗文作品、鲜明的爱国精神,为柳州乃至广西建设地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但目前柳州甚至广西在地域历史名人资源的运用上仍缺乏系统的整理与开发。如何创新方式与方法,进一步挖掘以杨廷理为代表的本土历史文化名人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合理开发和利用广西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宝贵资源,探寻建构和传播集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爱国精神于一体的地域文化品牌,提升爱国廉政教育水平和地域文化自信心,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在传统文化“他者”建构视角中被视为“文化沙漠”“文化地带”的区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柳州市柳州诗文
般若自在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一口气喝完
走遍万水千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