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南瑶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2-11-24梁燕珍黄雪莹严晓君洪卫烈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瑶族服饰文化遗产

梁燕珍,黄雪莹,严晓君,洪卫烈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

清远连南瑶绣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的人们代代相传着传统的瑶绣技艺,在瑶族特色节日与祭典活动中,瑶族人民仍按习俗身着瑶绣服饰盛装出席,民俗氛围浓厚,瑶绣是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1]。瑶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着瑶族千年的文化底蕴,艺术风格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对于研究瑶族发展历程、特色民俗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瑶族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瑶绣受到了现代服饰的冲击,简单便捷的现代服饰成为大部分瑶族人的日常服饰,多数瑶族人只在重大节日祭典、婚嫁或其他重要场合穿着瑶族传统服饰。由于瑶绣工艺复杂、精细程度高、制作时间长等特点,许多瑶族年轻人渐渐荒废了手中的针线技艺,一些古老的瑶绣技艺正在慢慢消失。为寻求发展,一些瑶绣作坊将现代元素注入瑶绣中,瑶绣也被运用到更多的方面,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政策,力求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传承者数量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宣传体系尚未成熟等问题。广州工商学院思源志愿服务队希望通过实地探访和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绣文化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 连南瑶绣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瑶绣传承者数量不足,年龄断层问题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化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意识形态带来巨大冲击,传统的瑶绣文化受到了挑战。“莎瑶妹(少女)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2]瑶族姑娘从十岁左右开始,母亲便会教她们绣瑶绣,包括瑶族服饰、饰品的制作。虽然当地瑶族姑娘大多都会瑶绣,但大多数都只会基本的瑶绣绣法,只制作自己使用的瑶绣小物件,对瑶绣并无深入了解。近年来,会制作瑶绣的人越来越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之下,当地大量劳动力人口外流,年轻人口占比小,年轻一代对瑶绣文化了解甚少,传承瑶绣意识淡薄,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瑶绣传承出现了断层的危机,瑶绣传承者数量不足,瑶绣传承人存在年龄断层问题。

在瑶绣从业者中,只有极少部分人选择成为瑶绣全职从业者,其中瑶绣全职从业者基本都有自己的绣坊或在绣坊有固定的工作。大部分绣娘把刺绣作为补贴家用的兼职工作,绣娘一般只是在闲暇时间制作瑶绣,因此制作瑶绣的数量和类型不定,由于闲暇时间制作的瑶绣数量有限,绣娘们从瑶绣获得的收入也不多,月收入在800~3 000 不等[3]。虽然绣坊的成立促使部分绣娘投入到瑶绣事业中,但兼职从事瑶绣工作的绣娘也并不多。

1.2 瑶绣文化传播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近年来,文化的地位日益提升,就振兴乡村经济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而言,文化软实力的力量不容小觑。瑶绣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瑶绣兴趣课程、博物馆等旅游景点宣传、网络宣传等。家族传承是最为传统的瑶绣文化传播形式,瑶绣文化历史悠久,技艺和针法等都是通过代代相传得以延续至今,为此师徒传承也应运而生,但是这种传承方法越来越少出现在如今的文化传承中。瑶绣传承较少与新媒体等互联网形式相结合,传播范围小,传播力度不足,瑶绣知名度难以提高。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最高效的信息互通方式是网络。就目前而言,绣品及瑶绣工艺品的售卖方式是以线下售卖为主,网络售卖为辅。2013年广东瑶族博物馆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商户集中在此售卖瑶绣工艺品、瑶族服饰等。另外,从业者们也会通过网络店铺、朋友圈等网络途径进行售卖,但网络售卖形式尚未全面普及。推广方式创新程度不高,尚未完全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4]。

1.3 瑶绣文化产业链条不完整,创新力度不够

瑶绣文化产业主要由瑶绣服饰及相关装饰品售卖构成,由于销售渠道、产品种类、创新形式受各种因素局限,瑶绣文化产业链条尚不完整,产品加工规模不大,产品种类较为传统,销售渠道趋于单一。瑶绣产品主要以瑶绣传统服饰以及瑶绣元素饰品为主,近年来瑶绣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瑶绣元素的手机壳、电脑包、镜子等产品应运而生,但相关文创产品生产规模较小,销量有待提升。

一方面,瑶绣主要应用于瑶族传统服饰,而传统瑶绣服饰图案复杂、繁多,与现代艺术和大众审美相脱节,现如今,瑶族人民也鲜少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瑶绣服饰。传统设计理念缺乏创新性,传统图案设计无法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艺术共鸣。另一方面,瑶绣服饰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耗费时间多,技艺要求高[5]。通常一套服饰,绣娘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才可绣制完成,时间与价格成正比。而销售前景的不乐观导致很多绣娘另寻职业,从而从事瑶绣文化产业的人数规模进一步缩小。

目前,瑶绣相关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以线下店面售卖为主,鲜少以网络直播、网络商城等形式售卖,尚未完全与互联网这一时代趋势相结合。而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比,人们了解瑶绣文化的渠道少之又少,瑶绣文化的宣传主要面向当地观光游客,尚未通过新媒体形式进行系统宣传,这也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消费群体,不利于拓展瑶绣文化的销售渠道。

2 连南瑶绣创新性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2.1 建立瑶绣保护机制,激发非遗文化保护意识

瑶绣是瑶族人民代代相传、传承千年的民族工艺,传承与发展瑶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传承人是瑶族人民本身,只有瑶族人民对瑶绣真正地认可、尊重,认同瑶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愿意自发地成为瑶绣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弘扬者,瑶绣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文化自信,多次表明要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文化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瑶绣文化是瑶族文化的分支,千百年来,瑶绣在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手中延续进化,反映了瑶族与自然融合的生活状态,多彩的瑶族服饰丰富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也成了瑶族人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瑶绣的一针一线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始终流淌在瑶族人民的血液中[6]。

启迪文化自觉意识,传承瑶族文化基因,政府可通过举办民俗活动、瑶绣宣讲会、瑶绣文化交流会等方式,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吸引更多人关注瑶绣非遗文化的发展。建立瑶绣保护机制,鼓励瑶族人民自发对瑶绣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探寻,学习传承瑶绣古老针法技巧,激发瑶绣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对瑶绣创新的原创产品进行保护,打击瑶绣设计侵权行为,规范、引导瑶绣市场健康发展。

2.2 加强对瑶绣从业者的扶持力度,培育瑶绣非遗传承人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瑶绣的发展依靠人才,瑶绣创新更需要人才的力量。瑶绣从业者是瑶绣非遗传承的主体,也是瑶绣非遗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要充分关注瑶绣从业者的积极性,把培育瑶绣非遗传承人作为瑶绣发展工作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瑶绣手工艺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面临着产品销售难、收入水平低等困境。随着老一辈瑶绣从业者的逐渐老去,新一代瑶绣的传承缺口逐渐暴露,培育新一代瑶绣非遗文化传承人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瑶绣从业者生存环境不得到改善,从业者基本生存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则很难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瑶绣的深入学习中。

一方面,从规范瑶绣从业者的角度,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可为瑶绣从业者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改善瑶绣传承人生存发展的环境,活跃瑶绣创新创作气氛,鼓励瑶绣从业者对瑶绣进行探索与尝试,在坚守连南瑶绣特色的基础上,拓展瑶绣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范围,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瑶绣产品;另一方面,加强人才之间的沟通亦非常重要,政府可定期举办瑶绣交流分享活动以加强瑶绣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强化对瑶绣从业者的管理,引导瑶绣从业者了解瑶绣背后蕴涵的历史文化意义,提高自身工艺水平,与时俱进地了解当下的审美和社会需求,增强瑶绣创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瑶绣非遗传承人。

2.3 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创新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宣传推广。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生命力,让更多人更快地熟知、喜爱,是每一个非遗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不同于传统报纸书信的媒介时代,21世纪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新媒体的传播力量不容小觑,瑶绣非遗文化必须与网络的力量相结合,将瑶绣非遗文化与网络传播媒介连结,如设立官方宣传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促进广泛传播。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鼓励新闻媒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专栏等,支持加强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办好有关优秀节目,鼓励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相关传播工作”。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年轻人茶余饭后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最新资讯,扩充知识面。近年来,“非遗传承”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不同形式,以网络为媒介精准推送给更多受众。如今,短视频平台中相关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例如江南竹编工艺、华县皮影、黄梅戏等。而2019年4月中旬,抖音短视频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该计划全面打造“短视频+非遗”模式,旨在进一步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度,提高其影响力和变现能力。瑶绣非遗文化可通过视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传播,例如拍摄瑶绣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瑶绣服饰在瑶族婚嫁当中的应用、瑶绣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等。

此外,政府可利用瑶绣非遗文化馆、连南图书馆、瑶绣非遗文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在盘王节、达努节等瑶族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瑶绣非遗文化宣传活动。

2.4 打造瑶绣品牌,推动瑶绣产业化发展

民族非遗是传统技艺与文化的融合,也是历史底蕴与民族记忆的象征。传播学视域下,民族非遗的品牌叙事与传播,既是非遗知识生成和形象建构的路径,也是非遗文化管理和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瑶绣非遗具有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与地域特性,对于瑶族以外的人来说,瑶绣背后承载的文化是神秘而有距离的,如何让瑶绣非遗从瑶族神话传说中走入大众的生活里,打造瑶绣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扩大瑶绣影响力是一条可通行的路径。

打造瑶绣品牌,树立瑶绣品牌形象,推出瑶绣特色创新产品,借助新媒介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将瑶绣从瑶族推向全国,扩宽瑶绣影响力,讲好瑶族故事。利用连南本地旅游资源,打造连南瑶族产业链条,实现旅游观光、民居住宿、特色产品销售一站式运作。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向旅客输出连南瑶族文化、瑶绣文化,引导旅客主动了解瑶绣,提高瑶绣吸引力,达到推广、销售瑶绣的效果。瑶绣产品作为旅游产业链条上的最后一环,能丰富旅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观感体验,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纪念意义的瑶绣能满足旅客的购物需求,让旅客感到不虚此行。

此外,政府实施政策支持推动瑶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也十分重要,举办相关主题宣讲会、展览,加大瑶绣宣传力度,扶持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瑶绣文化知名度。

2.5 利用“互联网+”扩宽销售渠道

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必须与网络的力量相结合,将瑶族刺绣产品的售卖与电子商务交易联结。电子商务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的服务,利用电子商务,从业者既可以达到传播瑶绣文化的目的,又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实现利益最大化。直播带货,是一种新兴的售卖方式,通过开设直播间或是特定的平台进行网络售卖。它凭借着与顾客互动以及价格实惠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它的最大优势在于省去了中间商这一环节,从而使得商家和消费者实现共赢。瑶绣可以与直播带货相结合,将瑶绣产品通过直播等方式进行售卖。

瑶绣技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较难被初学者接受。编写瑶绣书籍、拍摄刺绣过程,以降低瑶绣学习难度。传统刺绣技艺需要师徒共聚一起“手把手”传习,受限于瑶族刺绣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师徒的传播时间和空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传统手工艺振兴的背景下,“非遗” 所采取的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方式迫切需要创新,要让传承人的“刺绣手艺”以鲜活的形式流传下去,可以是文字形式、声音形式,更可以利用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将之保存下来,使绣娘有充足的时间开发思维,进行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这有利于瑶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以及瑶绣产品的创新。

2.6 推陈出新,加强瑶绣跨产业合作

瑶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传统瑶文化基因,也是瑶族女性手工技艺的内容,具备地域特色与商品属性双重特征,拥有与文化创意产业接轨的先天优势。随着人们物质收入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众对非遗文化也逐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观念有所转变。在社会保护、宣传非遗的熏陶下,许多民众对非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瑶绣非遗具备民族性、本土性的特点,如果仅仅依靠埋头苦干,难以走出目前的困境。因此,在保持瑶绣民族性与传统特点的前提下对瑶绣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广瑶绣文化,增强瑶绣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产品应当不断与时俱进,贴合消费者的需求,瑶绣产品同样如此。瑶绣作为传统手工业,应向现代生活需求和市场应用转型,让瑶绣更接地气。在保持好瑶绣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前提下,加强瑶绣的实用性、通俗性、时尚性、多样性,丰富瑶绣的形式和种类,使瑶绣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增强瑶绣的市场竞争力。瑶绣可以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将瑶绣元素渗透到生活当中。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正处于上升趋势,瑶绣产品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一定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文化内容加营销传播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传播、利益加成的双丰收。瑶族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类型基本上分为实用类产品和服务类产品两大类。实用类产品主要是围绕生活家居用品、工艺特色品、娱乐休闲礼品等创作的;服务类的产品主要是依据游客的实际需求定制而来。瑶族刺绣产品的售卖对象是来访游客,将游客需求与瑶绣文创产品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发挥瑶绣的魅力,体现瑶绣的价值,才是对瑶绣非遗技艺最好的保护。

3 结语

瑶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激发文化自信、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瑶绣的传承发展需要政府、人民与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必须建立瑶绣保护机制,加强对瑶绣从业者的扶持力度,激发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并利用“互联网+”加强跨产业合作,推动瑶绣品牌深入人心,为传承与发展其他非遗文化提供新的思考路径。

猜你喜欢

瑶族服饰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