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三级架构”组织体系管理与实践
2022-11-24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于希忠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于希忠
改革开放以来,乘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巨轮,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人才等方面积累了雄厚基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与全球优秀建筑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企业活力有待提升、人才队伍有待优化、风险防控有待加强等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三级架构”组织体系是指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三级组织机构,各司其职、运转高效,职能定位更加精准、权责边界更加清晰、体系运转更加顺畅、效能发挥更加充分。
一、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体系管理现状
组织机构是进行企业流程运转、架构设置及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从企业组织机构中可以看出企业是否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经营生产,是否存在职能规划的冗余或缺失,甚至可以看出企业发展重心和着力点。近十年,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 13.5 万亿增至 2021 年的 29.3万亿,十年时间见证了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扩张,也看到了企业组织机构管控模式的剧烈变革。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只有准确做出调整才能抢占先机,这也印证了组织机构体系无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否。目前,通过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多次修塑,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组织架构主要为“金字塔”形和扁平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目标的改变,组织架构也要进行变革来适应发展需要。现代企业强调管理层级精简、信息传递迅速和命令执行高效,而现状并非如此。一是结构布局不合理、过分集中,甚至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城市设置多家公司,同质化竞争严重;二是发展定位不清、职能重合,公司间定位模糊和职能重叠,致使主业不突出、专业化程度不高;三是组织架构不合理、运转低效,各层级指挥、管理及执行关系相互交叉,管理关系不清、执行力不强,影响企业管理目标实现。
二、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体系升级的必要性
企业只有认清发展形势、抓住市场机遇,才能灵活应对并在时代大潮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
(一)科学应变的企业才能更有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积极推进绿色环保、低碳能源等新型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等民生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环保等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未来建筑市场广阔。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方在遴选承包商时不仅关注企业业绩、人力、设备等“硬实力”,对施组方案编制、管理运行模式、应急处突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视也与日俱增,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应转变思维,从扩大市场单向发展向规模效益齐头并进过渡,践行“以现场保市场、争市场,以管理创效益、促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准确识变的企业才能更有市场力
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各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建筑市场环境愈加规范,但需注意的是,各地政府因经济差异及发展阶段不同,对施工企业准入条件、管理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别,这增加了企业履约的难度,对企业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部分城市因雾霾治理需要,按空气环境状态约定企业施工时间,并要求额外增加除尘设备及文明施工,这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调整施工节奏、增配施工资源,加大施工管理难度,极大地影响工期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基于此,企业通常采取市场调查、成本管控和优化施组等方式,尽可能减少损失,但上述环节贯穿于各个层级,如何让各层级、各环节真正有效衔接起来并发挥合力,是提升企业适应性的关键和重点。
(三)主动求变的企业才能更有生命力
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组织机构管控大致可分为财务管控、战略管控、运营管控,不同管控模式对应不同的组织整体性,对员工个体的被激励程度也不相同。没有绝对的标准始终能够作为调整企业管控模式及组织架构的准绳,唯有按匹配发展阶段、契合发展方向的原则不断进行修正,才能在中长期维度对员工个体起到有效激励,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随着建筑业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EPC+F、ABO和BOT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出现,行业生态日新月异,施工企业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不改变或不改革终究会被淘汰,落后冗杂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信息及时度、提升市场敏锐度、提高投资精准度,都需要企业管理模式更新迭代,只有不断自我革新,才能找准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三级架构”组织模式的难点分析
目前,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任务与资源不匹配,改革魄力与主体不匹配,改革方案与执行不匹配等问题,新型组织架构模式落地面临重重阻力。
(一)组织架构模式与业务布局脱节
随着市场多元化发展,企业业务类型发生巨大变化,但组织架构模式并未随之改变。例如,某公司以房建业务为主,城市轨道业务为辅,随着城市更新发展、市场环境变化,该企业房建业务和城市轨道业务布局比重已发生了换位,但各级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却未对应进行调整,这就会影响企业业务发展,因为,房建专业和城市轨道专业对接业主层级不同、管理要求不同、建设特点不同,造成市场营销职能设置层级不同、管理资源投入不同和人才队伍培养方向不同等,现有资源与业务布局不匹配势必导致组织架构升级举步维艰。
(二)改革受阻与不同层级的心态相关
因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特点,项目经理部员工往往面临着长期驻外工作,近年来虽然一线的工作生活条件有显著提高,但对家庭和家人的缺位仍是主要问题。再结合施工企业职业晋升渠道往往是“项目经理部-子分公司-集团总部”路径,“往上走”成为许多一线员工职业规划的方向,而企业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打破“舒适圈”,让员工流动起来,这无疑动了集团和子分公司总部人员的“蛋糕”,致使改革方案的制定者成为改革结果的承受者,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很难做到自上而下取得成效。再加上“人情式”变通和妥协,注定企业改革成效受限。
(三)落实不力致使执行力逐级弱化
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上级要成绩、一线要收益,一个看重成绩单、一个看重工资表,企业上下工作目标不一致,上级管理决策经过自上而下层层传达,重视程度却逐渐弱化,高层殚精竭虑搞方案、中层兢兢业业做宣贯,下层认认真真走形式,往往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总结闭合方案,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中,“决策-管理-执行”组织体系很难发挥应有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及时根据市场和业务发展需求调整管控模式,科学调整优化组织机构,理顺内部矛盾的管理逻辑,强化各层级的目标导向和执行合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搭建“三级架构”组织体系的管理实践
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加快企业组织体系调整是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设计,遵循市场规律,引进竞争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机制成熟、运转高效、效能突出的组织架构,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与竞争力,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厘清职能定位,捋顺各级组织工作目标
管理层级职能定位清晰是成熟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三级架构”组织体系主要表现为:集团总部“主看”,是企业的大脑,负责战略规划设计、市场开发研判、产业布局调整、优化资源分配等;子分公司“主建”,是企业的躯干,负责施工生产组织、项目团队培养、项目支持服务、属地市场经营等;项目经理部“主干”,是企业的四肢,负责施工进度管理、安全质量环保、成本效益管理等。
一是加强集团价值型总部建设。要科学推进“总部去机关化”,合理做好“放、管、服”,明晰职责、优化流程、转变作风、提高效率,采取授权放权结合、集权分权统筹、前台后台协同,实现由职能管控、行政指挥向价值输出转型,充分发挥集团战略引领作用。
二是加强子分公司组织建设。子分公司是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提升规模、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推进子分公司专业化发展,聚焦能力、规模、效益、文化、信誉,履行创效、创誉、创新、创优主体责任,提升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及专业发展能力。
三是加强项目经理部执行力建设。项目经理部是施工生产的最前线,其执行力的强弱关系到战略意图和管理思路能否真正落地。项目经理部要做好项目商务策划,保持与业主、设计、监理和政府的良好沟通,确保施工过程均衡生产,统筹做好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管控,确保项目履约创效。
(二)畅通运行机制,助力体系效能充分发挥
一是高效工作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架构”组织体系,逐步从“上下一般粗”的组织架构和“互不相通”的垂直管理模式,向战略管控为主的组织架构模式转变,保证各层级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确保规划执行上下贯通、坚定有力。
二是动态调整机制。在保持企业组织运行规范有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增设政策、市场、管理方面研究机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企业面对市场新变化时,要及时对组织架构进行分析研判和调整升级,保证组织架构常改常新、保持生命力。
三是监督问责机制。企业组织机构整体性越强,利益结构复杂程度越高,对应的利益纽带越不清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越差。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关注组织架构运行基础上,要强化“三项制度”改革,从根源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尤其是对不履职或不能高效履职问题,应及时启动监督问责机制,对不胜任人员进行末位淘汰,将“三能”机制落实到位。
(三)培育企业文化,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动能
好的企业文化能把个体执行力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整体执行合力,企业要以组织架构升级为契机强化培育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育人聚力的作用,以高质量发展目标凝聚广大员工的思想共识。同时,还要坚持共建共享理念,不断向员工释放发展红利,不断提升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所以,要精心培育好的企业文化,使其内化为广大员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进而激发出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当企业组织体系运转机制高效,存在于机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将成为展示企业良好面貌的一张名片,这对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五、“三级架构”组织体系运行的关键要点
(一)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组织架构体系的建立和调整,若没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作支撑,难以保证组织架构变革具备操作性和持续性。
一是全面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围绕“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事会要围绕增强监督合力,积极发挥监督职能。通过完善和落实职权,完善董事会、经理层、党组织的权责清单,建立“职责明确、协调运转、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
二是要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发挥外部董事身份独立性、专业和经验等优势。优化董监事队伍结构,强化董监事履职作用,同时,加强履职支持服务,确保董监事对工作的动态掌握和及时了解。
三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董监事会议事规则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运行制度,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形成以党委为核心,董事会科学决策、经理层充分履职、监事会有效监督、员工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
(二)科学的战略发展规划
组织架构调整和运行的根本是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企业若没有清晰准确的战略规划,高效的组织架构反而不利于企业发展。同时组织架构调整有效性的验证也是一个持续过程,如果朝令夕改就难以凝聚发展共识,也难以形成机制并发挥效用。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企业资质改革、两化融合等系列政策的推出,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依然成为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式。同时,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外部形势波谲云诡,不确定性陡增,随着“双循环”经济格局的构建,实体经济和产业内生动力将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企业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新的要求。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迫切转型升级,战略管理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而战略规划作为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集中体现,是否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关乎战略管理能否真正落地见效。
(三)优质的人才队伍结构
人才是企业第一战略资源,没有强大的和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任何管理模式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三级架构”组织体系的搭建对企业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持续推行“三项制度”改革。一是健全市场化机制,坚持价值创造和效益提升为导向,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的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构建“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
二是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化用工机制,激活和优化员工存量,持续推进非在岗员工清理,积极拓展员工退出渠道,推动“能进能出”有效运行。持续强化监督管理,通过专项巡察、年度考核、履职考察等方式,及时调整项目管控、市场开拓和增收创效能力不足的干部,加大对工作起色不明显、迟迟打不开局面、存在违规违纪干部的追责力度。
三是持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将工资总额与投入产出相挂钩,创新薪酬分配机制,优化薪酬分配结构,推进“能增能减”落到实处。同时,健全多元化薪酬激励方式,对标行业优秀模式和经验做法,研究探索工程项目模拟股权、工资总额包干等中长期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结论
“十四五”时期,国家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市场也面临着重新洗牌,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由规模化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紧紧抓住改革契机,不断摸索组织架构升级调整思路,通过企业管理实践丰富和赓续“三级架构”组织体系内涵与生命力,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