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优化路径
2022-11-24平度市财政局侯晓文
平度市财政局 侯晓文
在事业单位发展及运行期间,财政税收管理的效果,对其内外部环境条件、整体结构等均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经济结构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致使事业单位实际运营过程中,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相关的财政税收问题也随之显现,不仅会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受到限制,还会诱发部门之间矛盾情况的产生[1]。若上述相关问题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则会使得部门间的不协调因素进一步增加,以致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造成制约,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强化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则刻不容缓。目前,需结合事业单位发展期间存在的财政税收问题,在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性分析的同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善策略,确保事业单位可稳定、长远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概述及其管理价值
(一)财政税收的有关概述
针对事业单位而言,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期间,不仅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还可发挥关键性作用。虽然,事业单位运营期间,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且不具备生产经营性的特征,但是,该类单位的运行资金是由国家或其他组织提供并为其开展对应服务的[2]。对事业单位来说,公益性和服务性是其主要特征,国家在对该类单位开展考核期间,主要是从该单位计划内容的完成度和拨款应用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估,而对该类单位所创造的经济性与投资回报等,并未提出有关要求,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方面,具有分散性和隐藏性的特点,进而使其财政税收管理的难度相应增加[3]。当前,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由此对该类单位的分配制度及管理形式等均产生了较大影响,而财政税收问题则是对其发展产生制约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事业单位当前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二)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价值
在国家发展期间,税收是较为重要且关键性的政策工具,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国家借助财政税收的强制力量,从而可使得社会具体税收分配情况得到满足[4]。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国家或各级财政拨款是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该类单位在财政纳税方面的意识仍有待提高。加之,目前财政税收制度的单一性,致使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布局方面的合理性较为缺乏。在事业单位内,通过加缴纳的税收直接纳入到财政税收的统一性管理当中,可使得相关的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对事业单位经济运转效果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上述情况可使得事业单位内,重复纳税或不按规定纳税的情况得到一定避免,确保其税收工作向高效化、科学化方向发展,财政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可得以同步提高。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结合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情况分析发现,事业单位在筹资模式、运行机制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均有较多问题存在。例如,财政拨款方面,因受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并未形成对征税基本原则的准确认识。就客观方面,税改政策实施前,并未将事业单位纳入到税收范围之内,但当税收改革以后,作为有关的负责人因自身的纳税意识较为薄弱,致使在应税后出现了未及时申报纳税的问题[6]。与此同时,票据的复杂性、运作机制的多样化等,均使得事业单位内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面临较大挑战,上述监管漏洞的出现,导致事业单位内财政税收管理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另外,在代缴个税抵扣方面,事业单位还是应用的自核自缴的传统模式,税收资源较小、资源投入不足,致使在税收管理中普遍存在真空现象,以上问题的存在均是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期间,所面临的主要现状,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结合以上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事业单位在税收管理期间仍有较多问题存在,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结合理论方面分析,财政税收具备较强的监管能力,可使得财政税收中的预算管理保证处于透明管理状态。而在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均缺乏完善,并未开展有效的财政税收监管工作,财政税收人员对于自身职责的认知也较为模糊,致使部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在执行期间,单纯只是做到了符合原则上的规定,财政税收实际的监管效果并未得到保证,增加了偷税漏税的发生概率。部分事业单位内,其财政税收的监管政策并未得到有效落实,进而会对本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制约。在目前的事业单位内,相关的财政税收功能并未得到充分落实,致使其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财政税收管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够得到保证。事业单位内相关的财政税收工作在开展期间,因其透明性缺乏,致使有关管理数据的公开性较低,使得人们对该单位产生了信任危机。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的财政税收管理水平,有关监管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与管理效力,积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且科学化的监管机制,确保各项财政税收工作开展与实施的透明性与合理性。
(二)缺乏合理且完善的预算编制机制
在财政税收管理期间,预算编制使其工作的核心,需在多个部门良好配合的前提下方可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预算编制机制。
其主要体现在:(1)未按照相关规定编制科学化的预算手段。预算编制期间,事业单位并未做到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且编制工作的开展大多是由具备一定工作经验者执行,致使该工作偏离了实际执行情况,预算调整的风险也相应递增,进而影响了编制的精准性。
(2)预算编制较为盲目。在事业单位内,大多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独立的预算编制,并未有其他部门的参与,受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等情况的影响,也会降低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3)财政税收预算执行的效率较低。在事业单位内,具体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对其季度或年度资金应用规范状况的重要考核标准。但是,有的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因不具备完善的考核制度,导致其预算执行效率低及资金去向不明等的多种不利情况存在,进而不利于各项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事业单位内部,并未建立有效且科学的奖惩机制,用以进行对工作人员的行为约束,会因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导致预算执行效率偏低的情况出现。
(三)票据管理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其所提供的服务具备多样性,使得所涉及的票据也较多,该票据则可对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信息进行准确反映,但是,在当前的财政税收工作开展期间,普遍存在缺乏对票据规范化管理的情况。例如,部分财务工作者因随意使用或使用了不一样的票据,导致部分经济活动信息缺乏全面反应,不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精准性,需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有关信息的查找,进而导致财务税收的工作效率降低。另外,借条和收据等不合格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进一步表明,财务工作者并未对当前的征收标准做到深入性了解,其业务能力也相对较弱。
(四)缺乏有效监管
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税收管理中,财政税收监管不到位是一项较为普遍,且关键性的问题。例如,因缺乏完善的税收监督机制,致使监管委员会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会限制税务局、审计局等政府机构相关统筹监管工作的开展。在目前的经济新常态下,作为事业单位在有关工作开展期间,应充分发挥其公众监督功能,进而要求做到对税务信息的全面公开和公示。
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该类单位仍是普遍存在社会监管不深入,税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等情况。最后,在税收政策方面,事业单位也存在一定的短板,缺乏对针对性税收支持政策制定情况的高度重视,使得税款流失的风险增加。例如,在所得税方面,事业单位的类型不同,其在税收规定和会计核算方面也存在本质区别,若不具备完善的税收政策,则会使得部分税收缴纳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进而对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诸多不利。
四、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优化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期间,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需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依据合理化、科学性手段对税收工作进行不断优化,以此推动其工作质量与效率方面的提高,其自身潜能也可得以充分发挥。
(一)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加以强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的财务税收管理者,需将税收管理放在重要地位,以此对内部税收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开展深入分析,以便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制度。其具体做法为:
(1)针对事业单位内,各部门间交流不足的情况,需对财政税收管理中的信息流通机制加以完善,使打破其内部管理的局限性。
(2)就数据信息整合和税收监管机制进行科学设置,促进事业单位内职工奖惩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充分落实,并对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纠正,做到对岗位的管理和监督。为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还需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较为完整的税收监督体系,做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有效覆盖。
(3)通过周期性管理的审计模式,围绕单位内的主要工作和项目,进行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需对外部监督管理的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借助第三方监督管理机构,对内部财政税收工作专项审计,在积极打造合理化的税收风险规避机制的同时,还可及时发现财政税收管理中的问题,以便做到对其中不足的有效弥补。
(4)对非税收收入管理加以规范。无论何种线路的实施,纪律均是其重要保证,大部分行为均需借助管理才能够确保其规范性、合理性。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事业单位,应需对非税收管理加以规范,并对领导干部职责和权利加以明确,禁止出现对非税收收入资金拖欠或截留的情况。
(二)对财政预算编制加以优化
在预算编制建立期间,各个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改革的全面推进期间,首先,需做到对自身预算管理体系的合理审视,明确自身缺陷,结合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流程,使得财务运行及融资期间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其区域税收政策的合理性,也可得到同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模式得到不断优化的同时,有助于财税管理水平方面的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事业单位在相关工作开展期间,需做到各个部门间的有效、密切配合,以此形成相对健康的税收管理链条,确保税收工作的核心所在,进一步加强对有关税收管理制度及政策方面的宣传,做到各个部门的积极响应。另外,作为事业单位内的管理者,还需有效推动预算管理及各岗位仅的密切度,开展责任制度方面的推广,使得各部门间可形成有效合力,受制度本身的约束,进而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形成广泛参与的局面。最后,在事业单位的多个部门和岗位内,均会产生较多的与财税有关的数据信息,因此,作为财税部门需针对数据信息,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并准确认识到,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才可推动财税征收效率的提高,对自身在信息整合和分析方面能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能够进一步增强信息的交流效率。
(三)增强对票据的科学化管理
就我国而言,事业单位承担着建设和管理公益事业的主体责任,并具备社会化、公益化与非营利性的特点。鉴于上述情况,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若要实现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进一步加强对票据工作的管理力度,对税收责任加以明确,做到财税流程的有效规范。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中,票据是有关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会计和财务信息核算效率的直接性展现,若票据管理的真实性存疑,则会严重影响财税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大部分情况下,在事务和财政部门内,其工作的开展均会涉及税务发票方面的应用,作为相关工作者需做到对发票的合法应用,并对经济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负责,以经济新常态和政府新会计制度为准则,促进会计核算效率的提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事业单位在开展票据管理期间,需将公益性作为其根本出发点,严格依照行业标准和国家法律开展工作,积极做到对国家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的有效落实,做到对上级财税部门所下达指令的积极执行,并对财税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得票据管理和财税工作开展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均可得到保证,促进财税管理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对票据推行标准化管理期间,有关工作人员需以票据为核心,确保经济内容完整性、连续性,以及票据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进而方可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得到全面保证。最后,事业单位内的财务工作者,还需对自身的税收责任加以明确,通过分析汇总税收混乱情况出现的原因,做到税收责任的精准落实,促使各单位人员均可形成依法纳税的良好意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进行税款缴纳。
(四)不断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中,急需对各项法律监管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以此,方可提高税收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税收管理工作期间的认可度和公信力。近年来,大部分事业单位虽会对其税收信息进行公示,但也仅仅是公开部分内容,并未做到全面性的公开、透明,当然,该情况的存在也与税收更新的速度缓慢有关。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可对当前的监管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新,通过对短信公布、网站公布及公示栏公布等的综合应用,及时向社会进行税收信息展示,同时,设立专门性的监督部门,以便推动税收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监督考评机制缺乏完善的问题,可借助线上平台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促进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并能够为财税工作的科学化开展贡献一分力量,通过采纳较适合的建设性意见,以此推动财税在管理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需要积极进行自身结构方面的优化。尤其是在财政税收管理方面,需结合自身的内部管理情况,制定更加完善且规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的管理与监督,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促进财政资金应用效率的提升,为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