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人文要素
——以江苏省C品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2022-11-24岳冬蓉

商展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

岳冬蓉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太仓 215400)

在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文一直是决定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无论科学怎样发达,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法取代的。企业中的物力、财力、技术信息,只有在人的推动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转化为企业的效益。众所周知,经过新中国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大力发展,中国这艘东方巨轮已经重新扬帆起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稳步推进。在这令人振奋的复兴浪潮中,民族经济的振兴无疑举足轻重。我们不能过多依赖外资或合资经济,中国必须拥有自己过硬的技术,建立强大的品牌。民族企业除了传统的国企和大型民企,还有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数量众多,所覆盖的领域和地域更广,其灵活性也更强,充分发挥中小型民企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调动广大企业家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意义上实现民族经济的振兴和蓬勃发展。正因如此,国家出台了激励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的发展壮大。在历史机遇面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该如何把握?笔者团队通过对江苏省C品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剖析研究,通过对企业现状和社会大环境的分析,为企业提供整顿公司、帮助企业管理者成长、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议。

1 找准方向准确定位

无论哪个行业,找准方向准确定位都是首要任务,对于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底子薄,经不起大风大浪,一旦出现方向问题就可能元气大伤,甚至带来灭顶之灾。例如C品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其产品主要是螺丝螺帽等五金件,这种公司在我国尤其是江浙一带数量众多,竞争非常激烈,标准五金件的价格利润不高。首先,方向性,公司应该定位在标准件(产品规格被市场大量使用的能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还是非标产品(比较小众的,依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的产品)的生产?如果定位标准件,能否与大规模生产的厂家竞争?如果定位非标产品,技术和设备能否过关?能否有实力和胆识投资新的技术和设备?小公司用不起高大上的技术和设备,如何与大公司共存?其次,产品走向,是做内销还是外销?利弊何在?如果两手准备,比例如何分配?如何应对如中美贸易摩擦等突发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后,未来几年和几十年公司规模如何设计?生产规模和员工人数都需要规划,不仅要有宏观计划还要有详细的基本数据,例如不同岗位的员工人数及其知识技能结构,包括正式工和临时工的比例等。

在为企业定位的过程中,除了分析和考虑企业本身,还必须研究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包括国内国际环境,同时必须了解我们的时代,把企业放在时间和空间的宏观大背景下综合考虑。比如:中国是生产型社会,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实现产业升级。大企业如此,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产业升级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家企业不能仅从纯粹的商业逻辑认知自身,还必须把自身的生存放入社会的全局利益中打破传统思维,在社会全局的视角下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公司的现在和未来规划定位。

2 健全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

企业制度是一整套约束员工行为规范的规定,它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对人的行为带有必要的强制性,同时也能保障员工的合理合法权利。作为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企业制度保障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合法地进行,同时帮助协调员工在企业内外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能受到来自公司层面的保护,从而实现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员工和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奋斗的良性循环。

与其他企业相比,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一大弱点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因为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或者合伙经营,规模较小。总体来说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同时存在用情感替代原则的管理陋习。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事务主义的倾向依然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等随意性管理也较为严重。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主要是对企业中物品、人员、事情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作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学习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借助外力,如与笔者团队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制度性的文件,比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太仓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实施指南》《用人单位负责人与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教材》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C企业本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安排了员工安全培训,尤其是新员工安全培训。公司对安全问题特别重视,并常抓不懈,卫生监督检查也定期进行,从而使员工养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

3 激发员工责任心、使命感和积极性

企业要成功,最关键的是抓住决定企业命运的“人”要素。只有充分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企业才能真正“活”起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利用一切方法去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利用一切方式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将每个成员的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出来,齐心协力为企业努力工作。不管什么企业都有其使命与责任,中小型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责任与使命意识就是企业管理者的使命。企业管理层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让员工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危机意识内化于心,要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这种宣传不能只讲大道理,而要理论联系实际,拿身边或自身的实例来形象地说明,让员工有实际感受从而心服口服地将责任心和使命感内化于心。

要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就要让他们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帮助员工获取成就感,赋予员工荣誉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存在于企业之中的共同价值观,因此,企业文化的演变必然受到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共同影响。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将进一步延续扩大,因为未来社会分工更加精密,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与企业之间将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利益与情感纽带关系,他们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共同价值观给每个人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收获,从而更积极努力地进取,形成良性循环。员工个人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都能找到自我价值,愿意多做贡献,能够从工作中体会奉献的快乐,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这种将物质与精神结合、企业与员工融合的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对我国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真正运用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综合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需要全方位关注员工,深入细致地关心员工,做到真正落地的人文关怀。现代社会,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和尊严是关心员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生命需要物质资源和情绪资源共同支撑,也就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公司需要建立多劳多得的有效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丰厚的薪水;同时,用情绪资源支撑员工,才能得到员工对公司的支撑。因此,公司需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员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方面的竞争,这一道理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但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漫长过程。企业需要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为企业感到骄傲,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使员工感觉自己是在一个共同体内,去主动帮助他人是一种荣耀。让产品变得更好、竞争力变得更强,同时也更加强大富裕,这是企业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一种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 与时俱进拥抱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无论什么行业,变化是常态,所以企业需要拥抱不确定性。许多人害怕不确定性,总想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确定性,从而得到安全感。这种故步自封的态度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改变只能被淘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C品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周边的企业做了一些调查,发现的确有那种抱着过去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的企业,因害怕风险而不愿意改变,它们现在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状态。

企业要建立一种从挑战到应战的机制,随时准备应对市场和社会的变化,而且需要有相应的前瞻性,走在前面一点就能把握主动权。安逸守旧会使一个企业丧失动力,适度的挑战则会激发企业内在的巨大动力。在中美贸易摩擦刚开始时很多企业受到冲击,有的能适时调整,有的就一蹶不振直至走向衰败;新冠疫情来袭更有不少企业遭受重创,在同样的变故面前,有的企业能另辟蹊径求生存,甚至发展得更好,也有一些企业再也无法站立;2021年开始的“拉闸限电”又使一些企业乱了分寸,也有一些企业动脑筋自发减排减能,重新调整生产有了新的生机。

5 确立企业新形象

新时代新环境下确立企业新形象可以帮助企业换发生机,充满活力。新形象确立法就是找到企业形象上的不足,用更好更积极的形象代替旧有的不足。这种形象可以是最直观的厂房办公室和产品的外观,也可以是内化的企业管理者、员工和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及精神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新鲜血液,新形象可以为企业增加新鲜血液,促成新一轮的发展。这种新形象有时只要在旧有的基础上做些修改,简单易行就能有新的面貌,有时需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造,耗时耗力较多,但可以建立全新的血液循环系统。

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比较温和的改良和增加一小支新血管比较切实可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保存实力,既能避免大的风险又能有发展的机遇。例如,《C品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规则制定后就持续严格执行,这样办公室和厂房的形象都会提升,如果再配置一些装置和修饰(比如一些绿植),这种新面貌就能让大家有好的心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公司的整体面貌,尤其是精神面貌都能得以提升。

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看作决策竞争力、员工的竞争力和文化的竞争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整合,整体上就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各方面资源的能力角度来进行分析,这些方面的竞争力,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降低或缺乏都会直接带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其中,文化方面的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相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帮助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作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会经历不同的企业文化的状态,并在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员工素质及其需求的改变、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重大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然的演化与强制性的演化两种方式来实现演变。当企业管理层发现他们的理念和行为与环境不相适应时,就应致力于自身理念与行为方面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倡导新的文化理念、调整公司的战略、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等行为来将企业文化的自然演化进程打破,强迫企业改变原有的企业文化,最终达到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主管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