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延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2022-11-24徐妮
徐 妮
(西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600)
2021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需要“激发内生动力,发挥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1]。延安革命老区积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致使脱贫攻坚成果能够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老区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耦合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加大力度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顺势提出新时代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既从社会文化的内在出发,探寻革命老区当下振兴发展的开发与创新实践路径,同时要结合外部科学理念构建革命老区的新发展体系,多个维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1.1 以“红”为基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培育了延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为延安这座古城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但可以促使其凸显出重要的时代价值,还可以进一步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乡村轻工业联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延安乡村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延安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以“绿”为源反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2019 年9 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为发展主题,以革命文化遗址观光和爱国主题教育活动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为纽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注重强化周边景点之间的联动营销,促进民俗特色和自然风光的双向融合,从而更好地营造食住行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在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红色旅游景区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1.3 以文育人引领文明乡风的塑造
文明乡风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延安革命老区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为人先传承下来的精神力量,也是指引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投身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动教材。此外,延安红色文化是推进革命老区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以文育人可以奠定乡村治理的思想道德基础,以文化人能够引导当地村民追求美好的生活,乡村治理也可以获得良好效果[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反之,拥有丰富价值底蕴的红色文化资源,又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4]。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以“红”为基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有效促进延安地区产业兴旺;以“绿”为源反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为当地人民构建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以文育人引领文明乡风的塑造,可以有效促进延安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总之,三者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在革命老区振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乡村振兴稳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 延安革命老区的发展困境及原因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为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城乡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延安革命老区始终以脱贫脱困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依靠国家政策红利,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延安市区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属欠发达地区。反观延安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制约振兴发展和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
2.1 地理环境制约,开发不足
作为革命老区,延安脱贫攻坚任务尤为繁重。一方面延安自然条件较差,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常年降水量低,土地贫瘠且高差大,交通不便。受客观地理环境制约,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白于山区和洛河峡谷地带,这就造成延安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和脱贫难度大;另一方面受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均衡的影响,延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发展缓慢,贫困成为延安广大农村的“顽症”。此外,延安山多、沟窄和平地少,众多旧址四散分布,这不但给遗迹保护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城市改造和城区进一步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专业人才匮乏,引进不力
目前,延安当地村民依旧以农业种植为主,少有直接参与到红色文旅资源的开发。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革命老区的开发及管理同样也离不开大量专业人才的加入,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新动能。但目前延安大多数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进程缓慢。一是缺乏专业性人才开发特色体验教育型旅游项目,单纯依靠静态展览和文物陈列形式难以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部分景区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导致景区服务水平低、管理滞后;三是缺乏从文化旅游角度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的具体政策规划,对红色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效应认识不够,造成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2.3 产业结构畸形,动力不足
延安的发展尤其得益于主导产业实力雄厚,从而为延安整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目前延安石油储量丰富,仍有14 亿 t 左右,但一方面延安石油的开采难度大,致使开采量增长缓慢,开采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日益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之下,能源产业坚持高效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推进煤炭产业全面的转型升级,这也给延安能源开发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延安革命老区单纯依靠能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红色文化创意项目与衍生产品的开发几近空白,未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刻把握以红色文旅带动乡村振兴这一发展契机。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不够明显,“以能化当家”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升级[5]。
在全面审视延安革命老区发展现实困境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打破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固有模式,制定开发利用规划机制来促进延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延安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
3 延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之下,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是促进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以延安的地方特色为基础,深入探索本土文化深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有效发挥红色文化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3.1 建立长效开发机制
作为延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力量,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延安市各级政府要重视延安革命老区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做好延安革命遗址开发的规划方案和长效开发机制,确定近远景开发目标;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用政策红利吸引大量人才投入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去,为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融入更多的有生力量。与此同时,革命遗址具有不可再生性,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的保护工作,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
3.2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基于延安市经济发展现状,以实现延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振兴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关乎其现代化进程的必要环节。延安市现有13个县区、123个乡镇,面积3.7 万km2,人口223 万人。与全国同类地市相比,延安市的县区人口规模和乡镇人口规模均为最小[6]。由此可见,延安的县乡数量多、规模小,行政区划不合理导致城乡差距较大,相对贫困问题较为严重,这些都是制约延安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为乡村建设注入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在延安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3.3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新兴产业
延安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工业一业独大的畸形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3 种产业发展严重失衡,以石油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比过重,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却不足五分之一。相比于其他产业,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因此,扭转延安经济下滑颓势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对能源工业的过度依赖,培育能够替代石油工业的接续产业,奋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首先,在改善革命老区基础建设等条件的同时,加大对蕴含红色文化元素的手工艺品的销售以及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抓住机遇,持续对其进行优化创新。其次,要利用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带动绿色生态资源的发展,促进二者的融合转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品牌、旅游产业。最后,依托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全面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3.4 侧重培育发展特色旅游业
红色旅游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生动课堂。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有历史文物遗迹8 545 处,革命旧址445 处,珍藏文物近7 万件。总体上看,延安革命老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多。但市内景区开发模式却高度趋同,以遗址参观展览方式为主,没有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系列文化的开发结构。因此需要依托延安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老区红色旅游业,带动当地的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7]。推进革命老区乡村产业结构不断创新发展,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本土产业与农业、旅游业以及文化等产业的高度融合,打造多功能、多方位、多元化的现代产业发展平台。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要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落到实处,发挥其固有的价值,真正融入群众生活之中,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4 结束语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历史见证。新时代加大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刻彰显其独特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依托红色文化为纽带,找准延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固有困惑,探寻红色文化资源的多元开发路径,能够为延安革命老区解决“三农”的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研究范式,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