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品牌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2-11-24甘晓霞蒋山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文/甘晓霞 蒋山(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是机电专业教育中比较重要的课程,当前,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做好教育内容定位以及学科内容分配,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准。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展开科研工作,同时还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打造品牌课程建设,并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形式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专业能力,以此完善当前《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的课程内容,进而使课程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一、《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品牌建设研究
(一)品牌课程建设目标
《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在当前相关课程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程建设建立一支高质量教师团队,需要确保教师团队的水平领先,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做好教师工作,通过有效方法建立一流教学体系,有利于更好地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身的岗位。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完善职业资格标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并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方面应当将《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这门课程作为当前重点内容,并明确其主要建设目标,以此加强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品牌课程建设计划
《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建设是自治区机电技术应用品牌专业群建设需要,根据建设要求成立对应的工作小组,同时还要加强其内容的分析,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监督。相关人员应该定期召开相应的会议,展开探讨,并制定课题建设的进度表,以此落实任务内容,通过目标落实管理工作,明确课题组成员工作的责任与任务,以此确保课题的各项任务顺利开展。
二、品牌课程建设成效分析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对于当前应用型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能力和素养,以此确保整体的教学效果。相应的中职学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培训内容的整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应的内容理论,并加强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1]。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变化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变,对于教学的方法需要灵活的展开,对于一些知识和事物应有属于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另外,应该明确实践经验对于当前现代教师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需要对于相关内容的实践经验有所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地为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涵,并针对当前教学适当地做好调整与变通。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指导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以往执行的课程教育大纲中,在课程内容配置上除了将控制设备和过程分开讲解,同时将控制对象和控制电路进行分开讲解,通过教学内容的组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设备与控制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容易让学生忽略其关联性。除了理论素养和技能的掌握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精神,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这样有利于对他们形成正确的引导,若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扰,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以此防止其他的问题出现。在中职学校方面,对于教师人才的招聘需要适当地提高门槛,同时还要对招聘的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成绩、技能水平以及道德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测试,确保教师人才的整体质量。
(二)以课程建设为重心,改进《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的实践,但相比较于其他的课程内容,《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需要重视运用科学的实践形式,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并加强内容的实践与操作。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系和整体运作形式仍在不断地改善。相关课程的内容还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教材的内容编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内容往往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即便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也很难运用在相关工作之中,因为教材内容的发布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能技术以及理论形成了微量的变化,从而导致其自身暴露出一些不足。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教学融合一体的形式,并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与实践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例如,《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一般是由40节理论课程和68节实验课程构成,教师可以将其进行融合,通过108节课程结合实验的形式展开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和实验器材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达到“边做边学”的目的。
(三)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多元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按照机电专业的教学要求,加强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将制作完成的文本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案例资源、课件资源、习题资源等教学资源整合,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不仅在学校网站有链接,还在云班课、学习通等常用教学平台开发在校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同时开展,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完成整门课程的预习复习,也能够在实体课堂上结合网络课程软件完成作业和讨论。教师参加在线课程比赛、教学能力大赛等,提高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赛促学,从而提高了《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效率。
(四)按照实际职业环境,进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的能力培养一般需要结合不同的形式展开,以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是行不通的,而且完全采用企业的一对一培训方式也是不可行的。在具体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明确当前岗位相关培训的先进理念和先进设备,同时还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尽可能地达到近似企业的培训形式,并将理论内容融入其中。在具体开展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各方面程序内容,而且对于课程的开发应当针对电气控制设备以及控制对象为载体等展开多个方面研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各种控制设备,包含对于控制载体的了解以及认知,并明确控制对象的安装以及拆除等工作[2]。当前职业学校可以通过走访一些企业,了解当前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现阶段所使用的技术做好分析,以此优化课程内容。
例如,学校在实验室方面可以引入最先进的控制设备,然后再结合教材教会学生使用控制对象。实验室内可以有不同系列的变频器以及对应的机械界面,还可以添入一些大型PLC等企业常用的控制设备,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一些相关电气控制实验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的内容以及掌握工作的基础方法。在毕业前还可以开展综合实训的教学计划,通过编程程序系统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此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培训认证。
(五)双师团队建设
教师队伍是当前重点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开放事业,通过内部培训或是外部引进等途径,改善当前教学团队的整体结构。首先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针对当前教师的学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做好分析。其次,还应该在内部展开不同的教学探讨以及科研活动,可以让教师与其他职业学校或是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加深对于电气控制基础以及应用的探索,这样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并改善教学渠道,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强化教师自身的团队精神,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教师外出培训,通过企业或是国外一些同行内容的学习,加强教师的交流和学习能力,以此开阔教师的视野。
(六)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前应用型中职学校和相关类型企业联合起来,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实现当前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效果。一方面可以给应用型中职学校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解决当前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能够提早让学生适应当前的社会变化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开展前学校方面与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3]。这样的情况下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全面展开,同时也能够为人才培养制定明确的方向。学校在具体的开展中需要合理地制定相应的课程,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人才。所以,在具体的开展中应该加强其合作模式,并结合企业的特点适当地改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合作效果更加理想,有利于推动教学的整体发展。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事先做好全面的分析工作,可以将企业工作内容与电气学科知识融合,打破学科系统化固有理念,实现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探究与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为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学校应该了解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改善教育综合质量的同时,促进后期学生教育机构的顺利进行,而且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事先将公共课程、技术课程及实践课程整合,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岗位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责任。《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的课程改革可以落脚在校企合作密切教学模式及方法上,并适当地完善综合评价方案,为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帮助。例如,针对教学模式来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完成重点知识的解答,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帮助。针对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应该分析当前课程情况,优化课本内容的同时,构建较为全面的教学体系,注重合理地将实训操作融入实际教育当中,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欠缺的方面,有效解决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创新评价机制
评价对于《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而言比较重要,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自身的价值[4]。在应对当前学生学习内容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其内容的综合性,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内容的筛选,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内容的调整。首先,需要敢于结合当前时代的变化做好内容的调整,同时将评价机制进行适当的改善,改变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其次,教师需要将相应的管理内容做好标准化的管理,这样能够确保评价标准的整体性,以此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关于《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品牌课程建设研究与应用的思考
品牌课程建设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其融合了课程建设的总结与提炼,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自身需要融合多项内容,同时也是智慧与力量的融合。因此,在针对于现阶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建设应该融入更多的内容,同时还要集结大家的思维,为品牌课程建设提供智慧。品牌课程需要具备一流的教师团队、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管理,以此实现多方面内容的结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5]。学校方面应该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并结合企业以及市场行情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还要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与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品牌课程建设的全面发展。《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在具体的开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整理,同时还应该采取模块化的形式完善其教学模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品牌课程建设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课程品牌建设与实践工作。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不能只重视理论教育工作,还应当加强实践内容的融合。不过目前来看,我国机电专业的教育工作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掌握理论内容后无法融入岗位之中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及应用》的品牌课程建设应该结合现阶段发展做好改善,同时还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其实践教学进行优化,进一步做好品牌课程的建设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链接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原本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指出:“当今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
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改变了包括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模式等各个方面。美国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又称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等,主要以计算机和信息术为研究方向和重点。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 “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