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略引领,提升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2022-11-23许颖若

教育界·A 2022年2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运算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能力和保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算认知,促进学生运算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掌握运算方法,提升数学运算素养。文章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探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素养;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许颖若(1992—),女,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运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1]。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他们的学习显得较为被动、机械,难以感知和理解数学原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地记忆,而是侧重于对运算原理的认识和对基础知识的夯实,这使学生掌握了运算方法,运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而保障了学生运算的正确率,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精心研读教材,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融入课堂,掌握算理和算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2]。

一、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运算对象

生活是知识的发源地,知识是对生活经验的有效积累[3]。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合理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更愿意学习数学,这样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运算的意义,深刻理解运算对象,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和家长去超市购物,并在课堂上描述购物情况,如此,让学生对购物过程有一定的认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课堂中,教师随意挑选几张学生的购物小票,并根据购物情况提出相关问题:“一瓶饮料的价格是3.5元,××一次性购买了5瓶,这些饮料一共要花多少钱?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如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计算,一瓶饮料是3.5元,5瓶饮料就是5个3.5元,即3.5×5=17.5(元)。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小数乘法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能否将其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教学素材来自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之有效的问题引导,教师顺利地引入新知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计算物品的价格,使学生的认知从教材延伸至生活,加深了他们对运算对象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夯实了学生的运算基础。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和研究数学,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与教师灌输式的讲解相比,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尊重个性差异,掌握运算法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先天的智力因素和后天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习惯都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有相应的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4]。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计算教学中同样如此。运算法则是小学数学运算的基础,同样也是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运算能力各不相同,对运算法则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化差异,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展现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使他们的运算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尽相同,如果教师用相同的题目对学生展开训练,学生必然会出现各种错误。如在计算混合运算“36-135÷9=?”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得出答案“15”,显然他并没有将前面的“36-”移下来,而是直接对后面的除法进行了计算。有的学生直接写出36-135÷9=21,没有展现计算过程,这是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造成的。鉴于学生出现的多种情况,教师可以有效设计一些相似的题目,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而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复杂的运算题目训练。如此就可以让全体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内涵,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出现的错误,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因此,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能力差异,面对学生的认知分歧甚至错误,应包容学生,并放慢授课的脚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的要领,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穩步前行。

三、开展有效活动,探究运算思路

正确的运算思路是学生准确运算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形成正确的运算思路,才能明确运算方向,进而自主展开运算,提高运算水平。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而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才能深入理解知识。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开展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对运算思路展开探讨,让学生找准运算方向,经历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过程,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

提升。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计算题目:( )×11=( ),同时要求学生找出这道算式中的已知乘数。之后教师转化题目,由学生填写另一个乘数,使之成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学生稍做思考后给出题目“22×11=”,教师则快速、准确地说出题目答案。学生疑惑地看向教师,质疑教师的答案是否正确。为了验证答案,教师组织学生列竖式进行检验,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积与第一个乘数间存在哪种联系,这样计算有什么规律。学生认真观察,相互分析讨论,最终发现:积的百位、个位上的数字与第一个乘数十位及个位上的数字一样,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乘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之后,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多组类似题目,如98×11=、57×11=,引导学生计算、观察、总结和延伸。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当中间数相加之和超过10时,按照运算法则要满十进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开展计算活动,帮助学生理清运算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律,深化了学生对运算算理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见,在教学与计算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活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用,更好地学习计算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让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更加多元、更加精彩。

四、强化日常训练,提高运算速度

良好的运算速度是习题按时完成的基础,而运算的准确度是提高运算速度的前提。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必须要保障学生的运算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将计算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将计算训练日常化,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计算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素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根据角的大小和特点,制订课堂训练题目,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角形图片,只给出一个或两个角的角度,让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类型。学生认真观察后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各自阐述观点,并得出结论。如此可以让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文字性的题目,让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进行假设、计算,并展开分析、判断,如“三角形中有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锐角三角形”“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且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能在简单的角度计算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水平,可谓一举两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有效地融于课程当中,通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算,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运算水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计算训练有机地融入新知的教学中,使计算训练成为常态,实现计算训练日常化,而不是局限于计算单元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锻炼运算技能,提高运算水平。

五、把握知识联系,构建知识结构

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提升的基

础[5]。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前提,将不同的计算内容巧妙地融于不同的知识内容当中,从整体来看,其内容呈现碎片化,学生很难对运算知识形成系统认识。运算知识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完善知识结构,使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为学生之后的灵活运用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整数加减法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这些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和算法,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算法,如整数及小数加减法中都要求将相同数位进行对齐等。在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方法后,教师提问学生:“整数、小数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整数加减法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归根结底都是要求计算单位保持一致。如此,学生就将零散的运算内容串联在了一起,构建了运算知识结构,加深了对运算内容的理解。

可见,教师将教材中相关的运算内容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并总结规律,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零散的,而更系统化,促进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寻找计算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真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表层走向深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运算素养是数学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没有良好的运算能力作为支撑,所有高效的数学学习将无从谈起。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學生运算能力的起始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运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开展教学,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开展训练,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英慧.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03):52-53.

[2]朱文静,潘娇皎,曾腊梅.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16-17,19.

[3]叶育新.从学科核心素养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J].新教师,2020(12):38-40.

[4]马金连.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小学数学运算教学实践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20(24):42,44.

[5]钱雯.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

(14):27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