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疗效分析

2022-11-23黄少容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宜春33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0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中重度宫腔

黄少容 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江西 宜春 33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宫腔镜下宫腔黏连分离术在中重度宫腔粘连中的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此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1年7月纳入本院该时段内86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并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接受宫腔镜下机械分离术,观察组44例予以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观察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月经周期恢复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和体积改善情况及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两组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5.45%,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和月经周期恢复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有4.54%,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8.09%,术后并发症为9.52%,两组数据对比,P>0.05。与术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较高,体积较大,数据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不论是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还是机械分离术,均具有较好效果,但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出血量少且患者住院时间较短。

临床诸多研究证实[1],子宫内膜底层遭到损伤会造成宫腔粘连,因此该病被临床视为典型的修复障碍性疾病;宫腔出现粘连会导致患者月经异常,继而不孕、流产[2]。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宫腔黏连分离术被临床用于宫腔粘连的治疗中。该术式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分析粘连部位并提高操作准确性,继而有效降低患者子宫受损风险。电切分离术、机械分离术是宫腔镜下分离术的主要类型,而临床对以上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尚未有一致结论[3]。为对比分析电切分离术、机械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中的效果和价值,现做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进行,选择2019年3月~2021年7月本院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6例并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年龄23~41岁,平均(31.69±5.33)岁。观察组44例,年龄23~40岁,平均(31.51±5.26)岁。两组资料通过SPSS 22.0分析,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临床确诊为宫腔粘连,且粘连程度为中重度;③在本院接受分离术治疗者;④神志清晰;⑤沟通、认知无障碍者;⑥患者及家属对此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欠缺者;②有精神疾病史者;③视听障碍;④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⑤合并其他系统存在恶性肿瘤;⑥交流困难者;⑦合并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⑧生命体征不平稳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机械分离术:完善临床各项检查,在患者下次月经干净后2~5d内进行手术。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所用设备有官腔镜、微型剪刀。术前用生理盐水注射,旨在膨宫,将生理盐水流速保持220~250mL/min,压力90 mmHg;借助宫腔镜对患者粘连位置进行查看,对粘连结构范围进行分辨,后通过微型剪刀分离,直至患者宫腔恢复正常状态,暴露两侧子宫角、输卵管开口。术后置球囊。

观察组采用电切分离术:接待患者入室,指导其取膀胱截石位,使用电切镜及配套设备。术前先用葡萄糖液注射(5%)进行膨宫,流速保持220~250mL/min,压力90 mmHg;直至将患者子宫宫腔扩大至正常大小,确保两侧子宫角充分暴露,输卵管开口,后从子宫下段逐渐向上进行针状电极电切分离。术后常规放置球囊。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两组围术期指标:主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②临床疗效[4]:术后患者官腔粘连情况消失,月经周期恢复,经宫腔镜检查显示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状态视为显效。与术前相比,术后官腔粘连情况基本改善,子宫宫腔明显扩大,患者月经周期、宫腔形态改善明显视为有效。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宫腔形态无改善,部分患者月经周期持续紊乱视为无效;③两组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和月经周期恢复率;④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和体积改善情况:手术前后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GE Voluson E8)经阴道三维多普勒超声进行测量[5];⑤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观察腹痛、出血以及再粘连。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经Excel整理,后通过SPSS 22.0分析。临床疗效、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和月经周期恢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借助%表示且用χ2检验,两组围术期指标和子宫内膜厚度和体积改善情况借助±s表示且用t检验,P<0.05为研究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1.23±5.23)min、术后住院时间(4.52±1.52)d较短,术中出血量(12.33±1.45)mL较少,两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 44 21.56±5.35 12.14±1.34 4.58±1.11对照组 42 28.56±6.45 20.56±2.56 5.69±2.33 t 4.6656 8.5545 5.1145 P<0.05 <0.05 <0.05

2.2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高达95.45%,对照组为88.09%,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和月经周期恢复率

观察组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93.18%)和月经周期恢复率(95.45%)较高,但两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和月经周期恢复率[n(%)]

2.4 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和体积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体积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和体积比较

2.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仅有4.54%,对照组为9.52%,两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讨论

宫腔粘连是由感染、宫腔操作等因素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损伤现象,宫腔粘连的出现,会导致子宫形异常,继而出现月经紊乱等一系列症状;并且严重者,会对育龄期女性生育功能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在诸多内外源因素的联合推动下,我国女性人工流产次数明显增加,刮宫操作加多,以上因素联合作用,会促使宫腔粘连发病率大幅上升[6]。内镜摄像技术的不断完善,致使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技术,尤其适用于轻度宫腔粘连患者,效果和预后较好。但对中、重度粘连患者来说,手术分离粘连是基础,预防再次粘连是根本[7]。

宫腔粘连疾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患者宫腔正常形态进行恢复,有效改善月经量以及月经周期紊乱现象,缓解下腹疼痛症状,进而提高其妊娠成功率及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功能。临床上治疗宫腔粘连疾病的主要原则为分离粘连,切除瘢痕组织,使之对宫腔形态进行恢复,有效保留内膜。现阶段常用的两种分离术即为机械式分离术、电切式分离术,后者操作方便,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止血,但电切分离术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热效应,继而在术中极易对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造成损伤;机械分离术操作复杂且止血速度较慢;临床对机械式分离术、电切式分离术进行了研究,但治疗效果仍无统一[8,9]。为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和价值,特展开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数据和对照组对比,P<0.05。提示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的使用,可进行大范围的切除,尤其适用于复杂及宫底部粘连患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止血,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10]。该术式操作过程中会通过宫腔镜中的电极释放能量,但热效应会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扩大手术创面、增加炎症因子分泌[11]。而机械分离术的实施,可很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控制子宫创面、减少炎性渗出,但该术式后患者止血效果较差,因此无法体现保护子宫内膜的特点和优势。故本研究中的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率、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可见两种手术方法安全性相当[12]。

诸多临床研究报道,影响宫腔粘连患者手术效果的直接因素,即为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生长,因此保护术后子宫内膜成为手术关键。本研究中的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体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切分离术可修复子宫内膜。分析原因:电切分离术操作下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所以并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宫腔形态,因此更有利于术后患者官腔形态的恢复[13]。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分离术、机械分离术在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优势,电切分离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促使子宫更好恢复;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术式。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中重度宫腔
宫腔镜宫腔粘连切除后雌激素干预宫腔再粘连危险因素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超声宫腔水造影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