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22-11-23婧,杨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栓塞

闫 婧,杨 娟

(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延安,716000)

在临床中肺血栓栓塞十分常见,肺栓塞有90%以上都是因为盆腔深静脉血栓和下肢静脉血栓所致[1]。常规诊断方式包括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以及下肢静脉造影,在临床中存在一定局限性[2]。而CT 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VPA)能够将肺栓塞性病变以及肺段动脉水平栓塞准确显示出[3]。鉴于此,本研究研究共抽取64 例疑诊肺栓塞病例,分析CTVPA 后深静脉扫描对深静脉血栓范围、位置和管腔狭窄程度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64 例疑诊肺栓塞病例,来自2018年4月~2020年6月,男/女为38/26 例,年龄最小≥38 岁,年龄最大≥73 岁,平均(55.54 ±4.23)岁。其中60 例患者实施后双下静脉造影。

1.2 方法 CTVPA:CT 选择Siemens emotion 6,对64例患者开展常规肺部平扫,将100 ~120 ml 欧乃派克静注患者前臂,每秒3 ml,螺距控制为2.0,层厚控制在5mm,开展肺动脉CTA,从患者膈顶一直到主动脉弓水平。叮嘱患者保持单次屏气,随后获取图像。将肺动脉CT 值阈值调整为90 HU,若超过则重新扫描。结合诊断要求,实施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重建、2.5 mm层厚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等。

静脉扫描:将间距控制为5 cm,而层厚则调整为10mm,由患者膈顶一直到小腿上端位置,时间为40 s,开始扫描时间在注射以后3 min 至4 min 左右,共获取大约20 至25 幅图像。

开展CT 检查前以及检查后1 d 再实施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将止血带捆在患者踝关节上方位置,把50 ml泛影葡胺静推足背静脉,获取下肢静脉正侧图像。

1.3 观察指标分析CTVPA 与双下肢静脉造影影响结果,分析下肢静脉影像。

1.4 统计学处理 以EXCEL2007 整理数据,再导入数据至IBM spss24.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s)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4 例患者全部开展CTVPA 检查以后,其中由1例患者无法诊断,因为深静脉显影不良,剩余63 例深静脉扫描图像良好。24 例存在不同范围肺动脉栓塞以及不同程度肺动脉栓塞,其余39 例存在深静脉血栓,而既存在深静脉血栓又伴有肺动脉栓塞共22 例,单纯深静脉血栓15 例,单纯肺动脉血栓2 例。在39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25 例属于下肢静脉血栓,分别集中在股静脉以及腘静脉位置,而单纯髂静脉血栓患者为1 例,剩余13 例则存在髂静脉血栓以及下肢静脉血栓。

60 例接受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患者,其中阳性40 例,血栓分布在股静脉以及腘静脉位置。

40 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通过CT 确诊39 例,同时12 例股静脉以上平面深静脉血栓,由于技术方面对下肢静脉造影造成影响,无法显示。

3 讨 论

大部分研究报道显示,针对肺段动脉以上分支栓塞采用CTVPA 诊断其阳性率升高,但以下分支栓塞诊断情况却存在一定争议[4]。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复发或者是发生存在紧密联系,发病机理相同,所以共同诊断十分合理。

传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方式为下肢静脉造影,能够促使整个浅静脉血流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显示出,同时还能观察侧支循环以及管腔阻塞状况,明确静脉血栓范围以及位置等。和CTVPA 对比,股静脉平面深静脉显示欠佳,倘若患者静脉血管彻底闭塞,开展造影检查毫无意义[5]。CTVPA 对患者前臂静注对比剂,增强肺血管,获取满意肺血管图像,随着血液和对比剂之间的混合,在下肢回流,显示下肢静脉。CTVPA 与下肢静脉造影存在一定差异,可促使下肢静脉显示,同时还能显示腹部静脉血栓以及盆腔静脉血栓。针对静脉炎以及肺动脉血栓预后判定,腹部静脉血栓检出以及大静脉检出意义重大[6]。并且,CT 造影可为介入治疗患者予以路径指示[7]。急性与慢性深静脉血栓CT 征象之间存在差异,急性为扩张静脉中存在低密度血栓影,而慢性诊断则存在一定难度。部分患者静脉壁钙化,静脉血管自身出现皱缩,侧支形成静脉[8]。

猜你喜欢

肺栓塞肺动脉栓塞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肺动脉异位起源于升主动脉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1例单纯性肺动脉异常起源胎儿孕中期心脏超声漏诊分析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