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2-04-25孙晓敏SUNXiaomin孙晓红SUNXiaohong

血栓与止血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充气颅脑流速

孙晓敏(SUN Xiao-min),孙晓红(SUN Xiao-hong)

(1.西安市第三医院门诊办,西安,710018;2.陕西健康医疗集团有限公司西核医院护理部,西安,710021;1.Outpatient office,The Third Hospital of Xi’an,Xi’an,710018,China;2.DepartmentofNursing,Xihe Hospital,Shaanxi Health Medical Group Co.,Ltd.,Xi’an,710021,China)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常并发于重型颅脑患者中[1]。目前临床预防DVT 的手段主要有药物、机械预防或二者结合等方式[2]。然而药物预防在重型颅脑患者中有出血之虞,故机械预防尤为重要[3]。循序加压弹力袜及间歇性充气加压为机械预防的常用方式,本文对此作一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CT/MRI 证实为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于8 分;入组患者家属对本实验知情。排除标准:生命垂危者;疾病诱发的脑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发病前服用抗凝药物;入组前已存在DVT;下肢皮肤缺损、坏死、骨折;对电极或导电胶过敏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 例,年龄34 ~70(54.78 ±4.72)岁,男19 例,女21 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18 例、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22例。观察组40 例,年龄35 ~70(55.49 ±4.13)岁,男17 例,女23 例,颅脑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21 例、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19 例。两组年龄(t=0.716,P=0.476)、性别(χ2=0.202,P=0.653)、颅脑损伤类型(χ2=0.450,P=0.502)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心电监护、止血、脱水、神经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常规开展DVT 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治疗,3 次/d,30 min/次,压力、保压时间、循环次数等设置保证患者无不适感,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下肢循环及感觉,防治下肢缺血或损伤神经。

1.3 观察指标 统计DVT 发生例数,利用床边彩色多普勒连续监测患者DVT 发生情况;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 二聚体(D-dimer,D-D)(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记录下肢股总静脉血流速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 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DVT 发生情况 观察组DVT 发生率为5.00% (2/40),低 于对 照组20.00% (8/40) (P<0.05)。

2.2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表1) 两组aPTT、PT、D-D干预前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aPTT、PT升高,D-D 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股总静脉流速(表2) 干预前两组股总静脉流速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股总静脉流速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股总静脉流速比较(mm/s)

3 讨 论

国外已有研究证实,应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DVT 的发生率[4]。间歇式充气加压泵的作用机制为利用周期性的加压、减压作用产生搏动性血流,促进下肢静脉中淤血排空,加速静脉血液流动,防治血栓的形成;此外,该种装置可模拟小腿的肌肉运动方式,防止患者的肌肉功能退化,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结果显示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干预组患者DVT 发生率为5%,低于常规干预组的20.00%,且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股静脉流速改善。

猜你喜欢

充气颅脑流速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充气恐龙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保护母亲河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爱虚张声势的水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