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资源包”:小学《读本》课程资源建设实践策略

2022-11-23余悦刘慧敏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读本资源活动

●余悦,刘慧敏

2021年9月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作为必修内容进入课表。《读本》是大中小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小学《读本》在三年级和五年级使用,采取“专题设计、专题讲述”的结构,将新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呈现,主要通过讲故事和描述性语言,运用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注重体验教育,通过“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领路人,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和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知道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增强国家的认同感,从小立志听党话、跟党走。

一、小学《读本》教学现状

教育部明确提出《读本》的使用要求:一是感悟思想伟力;二是提升教学吸引力;三是形成育人合力;四是增强育人效力。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读本》的深刻内涵理解不太透彻,教学形式与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为更好地了解教师及学生对《读本》教与学涉及的内容及方式的基本情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前测,收集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读本》课程资源建设。

(一)学生对《读本》了解现状

1.学生对《读本》内容理解情况分析

图1 《读本》内容学习情况统计图

调查结果显示,针对读本主要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学生在习语金句、历史事实、政治概念、时事热点等方面存在困难。具体来看,79%的学生认为《读本》中有关政治概念较为宏大高远,较难掌握;76%的学生感觉有关历史事实离生活较远,学习有困难;65%的学生对部分时事热点不够了解,还有63%的学生认为习语金句朗朗上口,其中蕴含较深的道理,但不易于理解,只能浅层感知与体会。

2.学生对《读本》学习活动形式需求情况分析

图2 《读本》学习活动形式统计图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关于《读本》学习的活动方式,学生更喜欢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讲故事、项目式探究、情景剧表演以及议题式学习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感官感知,在故事情境和具体的活动中去感受和体会。部分学生反映讲授讨论式学习和朗诵记忆式学习的方法比较枯燥,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不太喜欢。

3.学生对《读本》课堂学习感受分析

图3 《读本》课堂学习感受统计图

由上图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的《读本》课堂学习活动体验效果不太好,认为《读本》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教师更多采用讲授式教学,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班级学习气氛比较沉闷,可用学习资源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兴趣,所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师实施《读本》教学现状

1.教师进行《读本》教学存在困惑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读本》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惑,主要体现为“如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设计与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有效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教师在教学设计前需要认真解读课标及教材,梳理知识内容框架,形成教学特色资源包,才能够更好实现教学效果。

图4 《读本》教学实施现状统计图

2.教师对《读本》教学需求情况分析

图5 《读本》教学需求情况统计图

由上图可知,86%的老师表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关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帮助,由于教材内容资源形式较为单一,需要进一步补充与完善,老师们缺少资源建构的途径与方法。73%的老师认为在教材分析与解读方面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64%的老师希望得到教学方法的指导。此外,老师们还提到需要获取有关教学评价的建议和指导。

3.教师对《读本》教学资源使用的情况分析

图6 《读本》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统计图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当前教师对《读本》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更多还是利用教材上的图片资料,也有联系教材内容拓展相关故事内容的,老师们重视对习语金句的运用,但缺少丰富的教学形式,使用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视频、音频和学生自主探究手册等课程资源较少,课堂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不利于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二、《读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意义

基于《读本》教材内容特点及教学建议,结合前期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解读与分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1+X 资源包”,形成特色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教材为基础,一是梳理教材内已有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丰富呈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教材;二是打破学科界限,整合校本资源,协同校外平台,从学科融合、家校生活、社会实践中丰富资源内容和呈现形式,激活《读本》学习过程,链接静态读本内容和动态真实生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逐渐实现从“1”到“X”的拓展,不断突破《读本》教学难点,有效提升《读本》教学实效。通过对小学《读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双主体互动的真实有效课堂,充分发挥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读本》落地有效,凸显学校课程建设特色。

三、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开发利用“1+X 资源包”实现知识整体建构

小学阶段的《读本》编写设计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重在启蒙引导,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主要通过讲故事和描述性语言,运用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方式,注重体验教育,通过“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案例引入,贴近学生思想,引导其有效学习。

(一)读本常态课基础资源包构建

基础资源包构建基于三个原则:一是基于权威性、准确性原则,使用规范的课程资源。教师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官方渠道搜集整理教材所需学习资源。二是基于直观性原则,结合教材中提到的图片、场景等进行有效拓展,合理运用线上图片、视频,教师自制数字故事等多媒体资源课程资源。三是基于儿童化原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趣体验活动或作业,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以教材为基础梳理教材内提到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拓展开发,丰富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程资源从“0”到“1”的积累。

1.视频资源精选包

基于《读本》教材内容和已有课程资源,从零散的选择到系统的构建,我们将简单图片和学生较难理解的文字转换成直观丰富的视频呈现,形成符合教学实践需求的视频资源精选包。通过系列课例研究,已经基本形成了小学低段可选视频资源30 余条。如课例“新时代新生活”中,教师将课本上呈现的国庆大阅兵图片转换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大阅兵视频片段,视频中新式的武器装备、受阅方队的震撼气势,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课堂上学生直呼“太厉害了! 哇,我们国家真棒!……”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7

2.故事集锦包

将诸多故事资源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演、讲、看”等方式进行多种形式拓展运用,最终形成故事集锦资源包。如课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小时候读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三年级学生大多不了解故事内容,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在人民视频APP“习近平讲故事”专栏中找到了“精忠报国”的动画视频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在课例“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中,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开篇,引导学生了解古人梦想,启发学生思考“中国还有哪些曾经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如今都实现”的事例,感受梦想的力量,鼓励学生树立自身远大梦想。

图8

3.歌曲点播包

根据教材中出现引用的歌曲,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构建与学习内容相关并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歌曲,形成歌曲点播资源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随机选择使用。在“我爱你中国”课例中,教师搜集了《红旗飘飘》《义勇军进行曲》《我爱你,中国》等教材内出现的歌曲,并拓展了《世界有你更美丽》《美丽中国走起来》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而音频资源的引入也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使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课例“一心跟着共产党”中,首先温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光荣的少先队》等歌曲,拓展欣赏资源包中学生喜爱的歌曲,学生课间不由自主地哼唱,增强了学生立志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图9

(二)“X”特色课程资源包构建

构建拓展资源包整合校本资源,协同校外平台,从家校生活、社会实践校内外协同融合活动中丰富资源内容和呈现形式,实现从“1”到“X”的拓展,助力《读本》教学开展。

1.校内活动资源助力

教师以《读本》内容为指导,结合学校德育校本课程,通过国旗下讲话活动、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学科活动、特色活动等多种活动资源不断丰富《读本》的开展形式。

(1)微拍活动资源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是空洞的扣好,要扣好品行、思想的“扣子”,就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让良好的习惯成为自觉的行动、成长的沃土。因此,立足儿童本位,以儿童的视角创设场景,精心设置“多多·安安伴我养成好习惯”“幸福多巴胺劳动指南”等系列微视频拍摄活动,形成资源包。如红领巾志愿者编写“榜样请就位”剧本,征集形象代表,示范良好行为习惯,展示校园好少年的风采;在教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二讲时,充分利用系列微课资源,以“一看”“二学”“三体验”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理论实践场景,把《读本》中的引领延伸到自己身边的可视有感中,有样可学成为优秀的少先队员。

(2)先锋活动资源

教师在《读本》教学时充分利用以少先队为活动主阵地开发的“多·安”先锋活动资源,包含“红领巾仪式堂”“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领导力”和“红领巾我爱你”等多项活动资源。如教师利用“红领巾仪式堂”,以仪式作为体验过程,进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授书仪式,让学生从拿到读本那一刻就有想认真学习的动力。教师还充分结合“红领巾心向党”中的活动资源,以讲促学,积极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系列宣讲活动,丰富了《读本》宣讲素材,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生内心并用实际行动表达。

图10

(3)特色活动资源

学校有“廉润童心”特色教育活动资源,立足儿童发展,以儿童语言表演形式为主要载体,将廉育与学科活动、班队建设、校园艺术节等多维融合,定期以讲故事、情景朗诵、校园剧、心理剧、微课微剧等形式开展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幸福校园童言童剧”创演活动;一年一主题,班班开展,人人参加,全校展示,引导学生在创中学、学中思、演中悟,实现融合廉育。近年来,学校原创廉育获奖精品作品十余部,班级作品上百件,这些都成了教师在低段实施《读本》教学中的特色资源。如课例“党和人民心连心”教学时讲抗疫英雄钟南山爷爷的时候,就巧妙运用原创微剧《我与嘀嗒的秘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更加立体生动地感受抗疫精神。课例“我们的中国梦”中运用了原创情景剧《新思想梦飞翔》,用他们自己创演的资源来破解小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理论难题。

2.校外平台资源丰盈

围绕《读本》的实践要求,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社教学院、社区、地方特色资源等,开展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课后实践活动,开发创建“思政大课堂”。

(1)研学实践平台

教师通过线上自主研学和线下亲子研学“双线”并行方式,用好各类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外资源。课例“新时代新生活”教学前,老师设计好线下研学指南,利用国庆小长假时间让家长陪伴学生完成大运场馆打卡体验,整理后的资料用于课堂交流;贴近学生生活的体验大大增加了他们对《读本》学习的兴趣,更真实地感受自己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在疫情期间,教师提倡学生利用好线上的3D 博物馆等资源进行参观学习。

(2)志愿服务平台

学校大队部为学生搭建各类志愿服务平台,学生在老师及家长的陪伴下,积极踊跃地参与了打扫社区卫生、宣传垃圾分类、整理共享单车、走进敬老院、爱心义卖、抗疫小卫士等公益服务,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活动资源在低段《读本》第3 讲、第5 讲、第6 讲中适时运用,增强学生体验感,教学效果好。

四、小结

课程教材是育人之本,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具。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核心,基于儿童视角,以政策为指引,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依据,尝试探究小学《读本》课程资源建设实践路径,使《读本》教学有效落地,增强育人实效。通过深入系统研究,我们将不断优化小学《读本》课程资源建设,形成课堂教学样态描述,总结提炼课型特点、基本模式、策略方法,最终形成一整套《读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成果,助推小学思政教育走实走深。

猜你喜欢

读本资源活动
“六小”活动
雏燕
“活动随手拍”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