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教研组高品质建设:实然问题与应然破解

2022-11-23马云飞蒋庆李威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34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专业

●马云飞,蒋庆,李威

教研组是完成教研任务的重要组织,不仅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推动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1]。特别是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推进中学教研组高品质建设尤为重要。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的实然问题

(一)组织行政化较弱,执行力不够

教研组建设行政化的倾向一度受到了批判,“消解行政化,重建专业化”的呼声比较强烈。各个学校经过调整,教研组长去掉了行政身份,教研组受学校教务处或科研室的业务统领,成为学校中层之后的三级组织,行政地位随之削弱。然而,无行政功能的教研组衍生出了新的问题:教研组活动缺乏行政性支持和约束,组内活动开展缺乏有效监督;以年级为单位的备课组大多服从年级的安排,形式上是学校层面的教研组被瓦解和分化,原本正式的教研组演变为凝聚力堪忧的“民间团体”,面临着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教研组的工作难以有效和高效地推进。

(二)欠缺专业化引领,文化认同弱

回归教研组的学术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研组的重要使命之一。有教不研,教得扎实而研得薄弱,教与研脱离,导致中学教师群体实操性强而学术性弱。究其原因,是因为教研组的学术性缺乏现实路径和土壤,学术理性成了难以达到的理想。一所学校的专家型教师毕竟是少数,多数教研组长有经验无理论,能实干难巧干,能“制造”难“创造”,短时间内难以全面改变,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学教研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研组反而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久而久之,导致消极的教研文化以及凝聚力不足等问题,教研组的文化认同因此逐渐降低。

(三)内生机制不健全,务虚不务实

不少教研组以课例研修为载体开展活动,但一些课例研修由于顾及同事面子等问题,变成了“上上课,讨论讨论”的形式化活动。原本可以产生思维碰撞和观点博弈的课例研究,最终在“和和气气,一无所获”中结束。课题是教研组建设的另一个载体,但“一个人申报,一个人完成,最终一群人挂名”的课题研究现象在中学并不鲜见,而且“重申报,轻过程”的课题研究,对于缺少实质性研究的课题挂名者的发展效果值得商榷。除此之外,以教研组为单位承担更大型教研项目的机会非常稀缺,没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活动载体,教研组的内生机制难以建立,教研活性低,出现了“组外活动应付做,组内活动不主动做”等现象。

二、教研组高品质建设的应然方向

(一)持续明确和强化教研组的功能

学校教研组建设,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2]。如果只是以提高学生分数和解决具体任务为目的开展教研组活动,则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能力。教研工作首先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教研组作为学校制度化的学习型组织,应该承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要有意识地分析、规划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学习和培训等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活动。

其次,教研组建设要紧密联系教育质量。只有始终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研工作才会有方向感和使命感,才不会盲目或出现“假教研”现象,才会逐步减少为了研究而研究的低质量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工作,应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又会反过来推动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教研工作向更高层次和更高品质发展,教研工作的这两个功能,是相互关联、高度统一的。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出发点

中学教师无论面临多么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教学仍然是其工作中心。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教研组有必要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研究教与学最集中、最重要的课堂场域。尤其是一些教研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教研组,更要紧扣课堂,把教研置身于课堂之中,引导教师对自我角色、专业水准以及师生关系等进行审视,这样才能带动教研组所有老师不断反思和提高。

教研组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以课堂教学实践为驱动出发点的研究。一是课堂问题研究。发现教学中的教师问题、学生问题、教材问题、教学方式问题等,将每一个问题发展成为小课题,激活教师的研究潜力。二是课堂现象研究。课堂中所出现的不一定都是问题,还包括不是问题的现象,认识、解释和挖掘这些现象,有利于拓展教研组的研究视角。研究常态课堂可参考如图1流程。

图1 课堂教研流程图

(三)借助外力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普通中学的教研资源毕竟有限,教研平台也有一定局限,借助更为优质的校外资源和平台,能够有效刺激和促进校内教研组的建设。一方面,引进专家资源,邀请专家在校内开展扎根研究,以专家项目带动学校教研项目。同时,与专家签订指导合同,明确教研组建设的方向和具有可检验性的成果。另一方面,走出去寻求教研组发展平台。以重庆某普通中学为例,为了促进本校英语组的发展,积极参与市级层面的英语“多维听说”创新基地项目,基地有强大的经费支撑,而且基地建设初期的任务也具有一定挑战性,如开发“多维听说”课程大纲、教材、教师用书和电子资源,开发基于MOODLE 系统的“多维听说”自主学习平台等。以项目带团队,让团队在项目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教师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自我价值得到了更好实现,专业自觉明显提升。

(四)人文关怀,培养教师组织认同

任何组织建设,其本质都是关于人的建设。在教研组的实际发展中,教研组长和组内老师的关系建设十分关键。首先,学校层面应给予教研组长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教研组长在学校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行政地位。有“位”才有“为”,有一定行政权力和专业背景的组织者,往往能更有力地促进教师更加专业的发展。同时,只有教研组长感受到了来自上一层组织的人文关怀,他的工作热情才能被激发,才可能把学校的关怀带到教研组内,把组内老师拧成一股绳,让组内老师团结一致,教研组长和教师才能抱团发展。其次,学校管理者应避免形式主义的教研要求,要组织真教研,促进教师真成长,这才是对教研组建设的重要职业关怀。

(五)做好教研规划,走向专业发展

教研规划包括教研组教师发展规划和教研活动规划等。在教研组组织下的教师发展,多指教师的学科教学和综合育人能力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应是在同课异构、教研论坛、主题辩论、论文比赛等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教师发展规划与教研活动规划是高度融合的,教研组首先要设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方向规划活动。例如,要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则可以将活动分解为语言表达、教态仪态、信息技术等专项。如某高中英语教研组开展“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设置了如表1的研究规划。

表1 “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规划

除了做好规划外,每次活动前的充分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包括硬件设施和专业问题准备,但后者往往被忽视。如在集体备课或其他教研活动前,作为教师个体,首先要积极考虑以下问题:活动的主题和重点是什么?关于这个主题,我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我在这方面做过哪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究?有什么样的收获?我读过哪些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献,有什么样的结论或者发现?

根据这些问题,积极结合自身实践和教学经验梳理思路、寻找答案。这一准备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有助于教师极大地拓展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并且,问题的设计是专业化的表现,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则是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教研组长可以提前将问题发在教研群里,例如本次活动的专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单元设计”,可以围绕以下话题展开研讨:如何确定单元教学的目标?如何在单元设计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评估目标达成的情况? 如何基于这个设计整合教材? 等等。

三、追问:教研组高品质建设的深度构想

本文仅从教研组建设的问题出发,作了实操层面的探索;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教研组建设存在的深层问题,促进教研组高品质建设,还需要分学科对教研组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教研组发展现状的管理逻辑以及教研组性质的理解等做深入探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要持续重点关注教研组建设的现实条件及其发展机制,各个学校和各个教研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改革教研内容体系、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才能真正提高教研组建设的品质。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专业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