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2-11-23冀怀远
冀怀远
(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1283)
在安哥拉中低海拔和中高海拔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技术集成试验示范,旨在集成展示先进实用的玉米生产技术,大面积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单产持续提高,为安哥拉玉米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创建高产提供成熟的技术支撑,引领安哥拉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1 气象条件和播种时期
1.1 安哥拉气候特点
安哥拉一般9月底进入雨季,10月降雨量及降雨次数会逐渐增加,11月和12月是降雨高峰期,不仅降雨次数增加,而且单次降雨量也很大,但是1月至2月初降雨量明显减少,会出现干旱现象。2月中下旬开始雨量和降雨次数又逐步加大,3月和4月雨量很大,5月底前降雨减少,逐步进入旱季(表1)。
1.2 播种时期
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并结合当地的作物种植及各批试验情况,将播种分3期,每播1期,在10 d内完成。第1期播种安排在9月20日左右(根据现场降雨情况而定,播种条件合适立即播种,时间可能提前或推迟);第2期播种安排在10月10日左右;第3期播种安排在2月10日前后,4月10日前后抽雄,5月20日前后收割。
1.3 品种选用
荃银种业在安哥拉备案通过的玉米品种winall188和winall137综合抗性好,产量稳定,适应安哥拉中高海拔、中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2 整地
7月下旬至8月初,对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初次整理及旋耕。8月中下旬开始对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再次整理,尤其是对种植不理想的田块进行再次耙平及平整。
3 平衡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全量足量施肥、分期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强调基肥重施,以及碳酸钙或生石灰粉的使用。玉米生育期间雨量丰沛、降水集中,肥料易被淋溶。因此,足量补充氮磷钾是实现目标产量的基础,适量施用微量元素及腐殖酸盐等是增强玉米适应性、抗逆性和实现目标产量的保障。热带雨养地区,土壤酸性强、吸附能力差,施用碳酸钙或生石灰有利于降低土壤酸性和大幅度提升肥料吸附能力,进而提高肥料有效性和利用率。
氮肥的50%,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全部基施或播种时施用。另外50%氮肥用作追肥,1次或2次追施。在苗期遇到旱涝或生育中后期遇到干旱等逆境,酌情施用黄腐酸及叶面肥,以增强玉米抗逆性,可结合病虫草防治时施用。
基肥:三元素复合肥(N∶P∶K=15∶15∶15)600 kg/hm2,尿素150 kg/hm2左右,硫酸锌15 kg/hm2,碳酸钙1 000 kg/hm2;穗肥: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追尿素150 kg/hm2,可以达到目标产量7.5 t/hm2。
4 控制播种密度,科学播种,及时镇压
4.1 留苗密度合理
品种密度严格控制在60 000株/hm2,播种前根据播种密度调整好播种量。使用气吸式或气吹式玉米专用单粒播种机进行播种,播前要认真调整播种机的下种量和下种均匀度,并控制好开沟器的播种深度,做到播深一致,落粒均匀,防止因排种装置堵塞而出现缺苗断垄现象。气吸式或气吹式玉米专用单粒播种机播种后一般不需要间苗,既节省用工也可以保证达到科学留苗密度,但前提是必须保障播种时墒情良好。
4.2 提高群体整齐度
玉米出苗虽全但不匀或既不全又不匀是限制玉米产量的又一重要因素。整地效果差,播种深浅不一,造成群体整齐度极差。播种试验结果显示:玉米小苗一般在群体中占20%~30%,这些小苗将来1/3形成空秆,其余2/3虽然长粒,但单穗结实粒数下降达52%,千粒重降低24.0%,而且倒伏率高,最终平均单株减产达57.2%。所以提高玉米苗期的群体整齐度,使全田生长整齐一致十分必要。
提高群体整齐度的方法,一是精选种子适当增加播种量;二是精细整地适墒下种,播种时力求做到播深一致,落粒均匀,没有漏播和缺苗断垄现象;三是早间苗晚定苗,宁留生长一致的双株,不留分布均匀的弱苗;四是促弱苗转成壮苗,对弱苗及时偏追氮肥;五是抽雄前拔除弱小株。以上诸条措施综合运用,就可以保证玉米不仅有合理的苗数,而且能达到生长一致,大小均匀。
4.3 及时镇压
玉米播种后及时用镇压器进行镇压,镇压的作用:一是保墒,提高田间出苗率;二是有利于后期根系的发育,对提高品种抗倒性非常有利。
5 播后封闭除草,及时中耕
杂草对玉米危害较大,调查表明,玉米地有草80~100株/m2,则会减产12.8%。化学除草要求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掌握最佳用药期,准确控制用量。热带雨养地区降水频率高、雨量大,常规芽前除草剂效果差且易发药害。芽前除草宜用莠去津,烟嘧莠去津芽前后施用均可。玉米播种后3 d内喷施化学除草剂烟嘧·莠去津5.4 L/hm2,起到封杀效果。安哥拉因为土壤是生土地,在苗后喷施除草剂易造成药害,不建议苗后使用除草剂。苗后有草可结合中耕追肥进行。
6 科学水分管理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除苗期外,从拔节至成熟都必须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最终获得高产。除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水还能发挥密植增产和提高肥效的作用。
6.1 苗期耐旱怕涝
玉米苗期较耐干旱,适当干旱有利于促根壮苗,对防止后期倒伏有良好作用。但玉米苗期怕涝,尤其是出苗期地面长时间积水就容易发生缺氧烂苗现象,导致缺苗断垄。玉米拔节前幼苗弱小,而此时经常遇到雨期,降水非常集中,低洼地点极易出现涝害,造成苗子细弱、叶片枯黄,给高产埋下隐患,所以玉米苗期一定注意防止涝害发生。
6.2 玉米受涝后的解救办法
玉米苗期受涝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一排二送”。“一排”即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二送”,即“送肥”,排出积水后及时补追速效氮肥,一般严重积水的田块补施尿素112.5 kg/hm2左右;“送气”是要求及时锄地,遇涝后土壤板结通气性差,及时锄地不仅能破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而且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如雨后遇旱还能起到保墒防旱作用。“一排二送”综合运用,能有效减轻玉米苗期因涝灾造成的损失。
6.3 抽雄前后怕旱
玉米拔节以后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如果水分不足,果穗就会变小,严重时会颗粒无收。试验证明,玉米孕穗期遇旱,抽雄晚3~5 d,吐丝晚4~7 d,株高降23%左右。抽雄期干旱,抽雄吐丝时间明显推迟,开花与吐丝期不协调,造成花粒。
6.4 干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因干旱造成持续卷叶7 d为例,苗期干旱减产10%左右,抽雄至开花期干旱减产25%~50%,授粉后持续干旱减产50%以上。
玉米一生中有2个关键时期对水分最敏感:一是播种期,此时土壤水分关系到能否早出苗、出齐苗、苗壮,是获取高产的重要基础;二是大喇叭口期至吐丝后半个月,这是玉米需水最多最关键的时期,若土壤缺水干旱,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大喇叭口期到灌浆期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最为严重,生产上要特别关注这一时期的旱情,发现旱情应及时灌溉,注意浇“增产水”。
7 防治病虫害
玉米出苗后喷吡蚜酮可防治灰飞虱和粗缩病,用量为0.3 kg/hm2。玉米生育期间防治害虫,用苏云金菌剂4.5 kg/hm2+虫酰肼1 L/hm2,或多角病毒4.5 kg/hm2+虫酰肼1 L/hm2,需要防治3次,分别在苗期、喇叭口、抽雄前施用。应以生物农药加低毒农药为主体,以利保护天敌、延长药物持效期和控制虫口基数,减轻药害和提升防效。采用热雾施药技术综合防治玉米中后期病虫害。
8 推迟收获
玉米假熟现象明显,农民朋友常常会误认为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为成熟,实际上这个时期仅仅是玉米开始成熟的指标,距玉米真正成熟还要10~15 d。据国内科研单位测定,苞叶变黄时玉米千粒重仍在以每日2.8~6.2 g的速度快速灌浆,直到开花授粉后50 d左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时,灌浆增重才趋于停止,千粒重达最大值。从6月5日至7月10日分6期播种的播期试验结果可知,开始黄熟至完全成熟千粒重的增加幅度为19.9%~31.5%,大田实际收获期只相当于乳线消失时收获产量的75%~85%。把传统的苞叶变黄收获,改为苞叶变黄后再推迟10~15 d收获,即乳线基本消失收获玉米可增产15%~20%,这一时期不需要任何投入,可增加玉米产量1 125 kg/hm2以上。可见,适时推迟收获期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