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优化策略

2022-11-23洪瑜江苏中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管控融资资金

文/洪瑜(江苏中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能否维持长久、稳定的发展态势,受到资金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市场竞争呈现出愈发激烈的态势,而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需重视对资金管理的优化,避免因管理混乱问题出现影响到国企资金利用率,并对国企相关业务开展造成影响。结合对相关策略手段的有效应用,构建契合国企发展需求的资金管控模式,为国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保障,并以高水平资金管理为支撑,助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常态下资金管理意义分析

现阶段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资金管理呈现出动态化、持续化的特点,其资金管理水平与国企效益创造、战略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近几年我国正式迈入经济新常态发展时期,此阶段传统产业发展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饱和发展状态,并且随着现代商业管理、高新技术及其创新产品等方面的推陈出新,使得国有企业发展面临更为复杂、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国企资金管理的优化开展,一方面可以帮助国企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水平。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当前产业格局面临调整、重组的局面,导致国企投资业务开展产生诸多风险隐患,而通过资金管理优化来促进资金的科学配置,并依托于分析预测工作,对市场规律准确把握,可将财务风险抑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国企资金管理受到影响[1]。另一方面,资金管理优化开展可为企业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支撑。资金管理优化全面贯穿于企业资金管理的各业务、活动中,促使国企资金周转效率得以提升,进而为相关业务、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现状

(一)融资渠道狭窄

国有企业因性质特殊,能够获得不同程度的政策或资源倾斜,使得国企拥有民营企业无可比拟的市场适应力。但纵观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其融资业务开展呈现出结构单一、渠道狭窄等问题,在资金筹集过程中仍以商业银行贷款等作为主要融资手段,对于新兴融资方法、模式等的应用缺乏重视。在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影响下,使得国企在金融市场不断变化的状态下难以获取较为显著的融资效果,再加上融资成本的持续增大,对资金管理开展产生一定限制。同时,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阶段企业融资除常规的债务融资、内源融资、股权融资等方法外,以现代化技术为载体衍生出的共享经济、众筹经济逐渐在融资领域占有一席之位,但部分国企受到理念滞后、认知不足等方面的影响下,未做到在融资业务开展期间对新兴融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因融资渠道受限对国企资金管理高效开展产生影响。

(二)管理模式陈旧

现阶段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在国企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升国企资金管理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资金管理过程中,依据其性质特点不同,可将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划分为财务公司模式、内部银行模式、结算中心模式等。但部分国企在落实资金集中管控期间,虽然做到对管理理念与意识的积极转变,但并未对与之配套的软硬件系统加以完善与改进,受到资金限制、认知不到位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国企未做到对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再加上软硬件系统的滞后、陈旧,使得资金集中管控模式的应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功效。另外,部分国企对于子公司或下属机构未做到系统性、规范性管理,导致资金管理期间出现资金随意调动的现象,使得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在国企管理中的应用出现表面化、形式化的现象,因资金过于分散增大资金管理出现风险问题的概率。

(三)缺乏监管机制

国企能否增大效益受到资金管理的直接影响,所以需通过强化资金监管为国企资金利用率的显著提升提供保障。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国企对于资金监管不重视,未做到依据资金管理需求进行监管机制的完善构建,致使国企资金管理期间频繁出现资金闲置的现象,并为国企内部人员挪用、非法占用资金等提供了条件,同时因监管机制的缺失,导致部分国企出现盲目投资决策的情况,在投资业务开展期间未考虑到自身发展需求,因投资失误导致国企出现巨大经济损失。以某毛纺厂为例,经营发展期间获得诸多优惠与资源倾斜,且当地财政部门综合对该企业能力条件的参考,将政策补贴额度控制在3000万元以上,这意味着该毛纺厂发展拥有大好形势。但因领导者缺乏对资金管理的重视,未结合管理需求完善监督监管体系,导致在运行期间负债率持续增高,资金周转在贷款长期拖欠等方面的影响下愈发缓慢,最终资不抵债沦落到破产的地步。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优化策略

(一)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为避免因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单一影响到国企资金管理有效性,可结合发展现状的分析,通过以下几点来拓展融资渠道,并为国企资本结构的优化提供支撑:(1)为确保国企发展能够顺应新常态发展趋势,国企需结合市场现状构建现代化内部管控体系,在此基础上设立契合国企资金管理需求的融资管理体系。同时为促进国企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国企需依据融资需求进行融资决策审批机制、反担保制度、项目评价制度等的完善构建与全面落实。在实际融资活动过程中,要求国企做到对融资规模的科学评估与计算,在融资决策的评估时考虑到内部资本结构、资金流动速率、企业战略规划、项目开发成本等指标因素,以确保融资决策的制定符合可行性要求。(2)国企需结合自身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金管理。在实际资金管理期间,国企需依据自身经营特点、业务性质等方面的分析,合理采用定向增发、融资租赁、PPP项目、私募基金、IPO上市等融资方法,通过融资渠道拓展助力国企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3)国企需结合发展现状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设置,在全面掌握现阶段市场金融政策变化、利率波动变化趋势的前提下,基于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融合来促进国企融资创新。若条件允许,国企需在融资业务开展期间重视对融资方法的多元化选择,以确保国企流动债务与长期债务平衡得到有效把控,通过优化资金周转来提升资金管控水平[2]。

(二)规范管理流程,优化资金使用

国有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资金管控水平,需以资金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为切入点,实现以完善制度机制对资金管理职能履行进行规范,并为资金管理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制度支撑。在实际资金管理期间,国企可依据对当前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以下几点来促进资金管理流程的规范:

(1)岗位分工。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完善岗位分工机制,并要求各部门以相关制度为参照,对资金管理关键、重点岗位进行职责与权利等的明确划分,依托于岗位分工机制确保不相同岗位得到有效分离,并对不同岗位职能权限加以明确。需注意的是,为避免资金管理受到“一岗多职”问题的影响,国企需以独立形式进行信贷业务办理、会计稽核、出纳结算等岗位的设置[3]。

(2)风险防范。国企资金管理、使用等环节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风险隐患,为此需通过完善管控机制来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以相关制度标准为参照对交易合同进行审核检查,并结合资金联签机制的应用来预防资金风险出现。若相关业务开展涉及授信、赊销、担保等内容,则需在业务推进前明确主要负责人,并借助现代化技术做到对合作企业债偿能力、资信变化等方面的动态化跟踪监督。

(3)账户管理。为避免因资金管理不到位影响到资金流通的安全性、透明性,国企可与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结合实际需求来优化账户管理。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积极联系银行进行交易少、余额小账户注销处理,且下属子公司等机构需按要求在合作银行内开设账户,通过对资金账户、支付流程、核算结算的统一化管理来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4)投资机制优化。国有企业资金能否实现资金有效使用受到投资机制构建的直接影响,为此需从投资机制的完善入手,在明确划分与界定董事会、监事会权限与职能的前提下,强调在董事会、监事会全面监管的前提下制定投资决策。同时,在重视权责统一原则落实的前提下,构建契合国企投资需求的投资问责制度、重大投资决策联签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以此为国企投资业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另外,投资业务开展期间,要求财务部门明确自身主导职责,积极联动相关部门进行专家小组的设立,结合市场调研、事前评估工作开展来确定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保证国企资金管理不受投资风险的影响。

(三)创新管理模式,满足发展需求

现阶段国企资金管理中集中管控模式的应用取得初步成效,但传统管理手段的应用势必影响到资金管理质量的提升。鉴于此,国企需在树立资金集中管理理念的前提下,借助信息技术来促进管控模式的创新应用,为资金集中管控实施提供技术支撑[4]。同时,财务管理软件的有效应用,是推进国企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资金管理集成实施的关键所在。鉴于此,要求国企依据自身能力与条件,立足于资金集中管控角度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构建,实现以财务管理系统为载体对总账、应付款管理、票据通、应收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保障中心、现金流量、所得税申报等项目的集成管理,避免因管理模式滞后导致国企资金管理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同时,基于财务管理系统应用,可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线凭证录入、查询、进账、汇总等功能。

另外,国企需基于ERP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实施结算中心+财务公司管理模式。首先结合管理需求机构职责的明确划分,此模式实施前提下,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两部门均需单独设立,并秉持着分工明确的原则进行职责划分,以避免在管理期间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5]。

例如国企可结合资金管理需求、业务开展现状的分析,让结算中心负责国企账户管理与内部资金利用,而财务公司可负责金融机构接洽与交涉等,实现在岗位职责合理区分的同时,为企业内外部资金管控的优化开展提供保障。

(四)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管理意识

国企资金管理能否高效开展受到管理制度的直接影响,为此国企可依据对资金管理现状的分析,依托于现金池概念的融合,实现以资金管理中心来取代资金结算中心。同时,为促进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开展,国企可视情况制定《企业资金管理办法》《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规定》《企业资金集中的划拨规则》《企业投融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对资金管理开展程序加以规范。依据对国企预算管理开展需求的分析,通过对《企业费用审批管理办法》的完善与修订,进一步控制款项支付审批程序与审核关口。

另外,国企需结合以下制度机制实施来促进资金管理优化开展[6]。首先,重视对资金收支计划制度的完善。作为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基础要求,资金收支计划能够为预算管理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下拨、需求预测、资金收支监控等数据信息。

在管理期间需以相关制度为支撑,以行业管理、统一口径、目标控制、风险防范、收支定支、滚动填报、细化分析、强化考核等为原则来促进资金收支计划管理的规范开展。其次,需构建契合资金管理需求的资金结算制度,并在管理期间以银行系统为载体,进行成员单位收入账户资金的上划,上划处理后以到账通知为基准对账户资金完成入账处理。

入账依据的确定以下属公司“贷记通知书”为基准。同时,结算制度的构建还需囊括日结算、月结算、季度结算、年度结算等标准,并强调在资金管理期间要求人员严格按照凭证填写标准、结算流程等开展工作,避免因结算不规范导致资金管理发生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水平与国有企业资金利用率、经济效益创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鉴于此,为促进国企资金管理高水平开展,需了解新常态背景下资金管理优化开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国企发展现状进行资金管理问题的剖析,通过落实资金融资渠道拓展、管理流程规范控制、管理模式创新、资金管理制度完善构建等措施提升国企资金管理规范性、科学性,继而为国有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相关链接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产业。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归属于国务院直属管理,这些中央企业属于正部级。

猜你喜欢

管控融资资金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