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计之了解被审计单位
2022-11-23靳琨琨佛山市达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文/靳琨琨(佛山市达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审计是为了促进发展,做好审计工作,关系到各行各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采用风险导向模型,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来评价重大错报风险。而此“了解”非彼“了解”,此了解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利用职业判断确定审计领域、审计重要性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做出的深入了解,要对被审计单位从外部经营环境到内部运营情况做全方位的了解。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要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了解是基石,只有对被审计单位做出了深入了解,才能为后续的工作指明方向。所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审计工作的重要起点。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各种细分市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在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下顺着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才能顺流而上,实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企业与行业发展的大环境背道而驰,却依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实现高增长,那么是值得审计重点关注的,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例如:2021年银行全面收紧房贷,银行放贷中房贷比率下降,全国主流城市大部分银行都不再开展二手房的贷款业务,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一家主要从事二手房屋买卖、租赁业务的中介公司,那么在二手房贷款收紧、成交量下降的行业大背景下,被审计单位的销售额极有可能是呈下降趋势的,如果被审计单位的销售额仍然呈现出上升趋势,那么审计应该重点关注销售收入可能存在虚增的风险。再比如说,新冠疫情对餐饮业、旅游业、住宿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在对这些行业进行审计时,就要考虑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背景至关重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情况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了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管理、运营、核算、战略目标等情况,才能够为更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指明方向。
例如:在对某重点大学的财务收支做专项审计时,针对学校的采购业务,就需要先了解学校的采购流程、采购制度等内容。该重点大学的采购是按照采购金额的大小分级管理的,具体分为需求单位采购、归口部门采购和学校统一采购,如果不了解学校的采购管理体系,主观地认为所有采购项目都是由招采中心负责,然后从招采中心获得采购合同汇总表抽取项目进行检查,那么需求部门、归口部门拆分项目自行采购等可能存在的违规问题就无法核实。由于招采中心对需求部门和归口部门的采购缺乏监管,所以招采中心的采购合同汇总表只是统计其权限范围的采购,相对于整个学校而言是不完整的。事实上,学校的需求部门和归口部门都可以在其权限范围内自行采购,如果没有对学校的采购流程、规章制度、负责部门等做深入的了解,就会导致审计效率低下,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对于审计而言,了解被审计单位外部所处行业现状、内部运营情况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二、如何了解被审计单位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现状,即使是主营业务相同的企业,也会因为管理模式、人员水平、市场分布等因素不同而各有千秋,作为注册会计师,初步接触到被审单位,该如何了解被审计单位呢?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同样可以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个方面考虑:
(一)从企业外部了解被审计单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大环境,可以说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而注册会计师就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外部途径了解被审计单位:
1.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中美发生贸易战,对中国的钢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钢铁在某段时间内销量大幅下滑;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等等,这些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时,根据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性质,结合国内外现状,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
2.查阅与被审单位所处行业有关的政策法规
企业如果想长久经营,必须遵纪守法,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关注企业有无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而评估企业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例如在对属于重点排污单位的某一发电厂的经营风险进行专项审计时,首先应该了解新《环保法》的有关规定,进而关注企业是否遵守了新《环保法》,如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监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原始监测记录是否保存完整等,如果企业没有安装检测设备,或者检测设备形同虚设,那么相关数据极可能是不准确、不完整的,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就很高。还比如说近些年,北方很多城市一到冬天就会出现雾霾天气,各地政府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会对私家车推出限行政策,如果被审单位是一家加油站,那么在了解了当地政府限行政策后,就可以对加油站成品油的销售趋势做出大致估计,正常情况下,加油站成品油的销售量冬天应该比夏天少,如果发现加油站成品油冬天的销售量和夏天差不多,甚至比夏天还要高,那么有可能存在虚增收入的风险,审计应该重点关注。所以,通过了解与被审单位有关的政策法规,能够对企业是否发生重大错报风险起到指引作用。
3.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监管部门对被审单位的披露情况
在我国,有些行业存在监管部门,例如银行的主要监管部门是中国银保监会,证券公司的监管部门是中国证监会等等,所以在审计被审单位时,可以关注被审单位有无监管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对审计单位的披露情况。以证券公司为例,中国证监会会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合规状况为基础,结合公司业务发展状况,对证券公司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公布证券公司的分类结果;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公布证券公司的经营数据、业绩排名等行业数据,通过这些外部数据,可以了解证券公司的整体实力、发展状况、竞争能力、经营风险等情况,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帮助。
4.通过企查查、天眼查、信用中国等网站查询企业相关信息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组织架构、股权结构、关联关系、信用情况等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查询,这为注册会计师全面的了解审计单位提供了方便。例如,在审计某公司前,注册会计师可以先通过企查查查阅该公司的股权结构、关联方关系、面临的法律诉讼等,对被审计单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从企业内部了解被审计单位
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战略目标、经营风险、管理机制等同样会对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单位,识别重大错报风险产生影响,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被审单位。
1.查阅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文件
公司发展离不开章程和制度的规范,通过查阅公司的章程和相关的制度,可以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对公司内部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进而可以了解公司相关制度的设立情况,是否规范、合理、可执行。例如,在对某公司进行审计时通过查阅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脱节,通常要求业务部门在服务完成时将相关合同、票据交给财务部门入账,导致财务部门数据处理不及时,无法对往来款项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该公司的收入、往来款很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2.查看企业的官方网站
如果被审计单位有自己的官网,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查看企业的网站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发展方向、企业文化、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业务板块、招投标等信息内容,对被审计单位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3.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经营模式,才能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针对企业发生的业务是否按照相关制度、准则的规定进行财务核算。例如:某环保科技公司,其业务主要是为客户处理废气收取处理费,但是在处理废气的同时,会将装载废气的铁桶等容器收回再加工,生产成铁板等商品销售,而回收的铁桶等容器不需要支付费用,也就是说生产铁板等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零,那么其他成本如何在提供处理废气服务和销售产品之间合理分摊就很重要,所以了解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之后,就会发现应该将企业的成本核算作为重要的关注点。还比如说,在审计某特种设备检查机构时,了解到该单位提供特种设备检查服务时,通常会签订一年以上的服务合同,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后出具一份检验报告,那么收入的确认问题就可以作为审计的重点,事实上,通过检查发现该企业的财务只在合同履行完毕出具检验报告后才确认收入,其他时间段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出现了企业已经提供了一定期限的服务,但是合同尚未履行完毕,对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支付服务费,而财务没有确认应收账款,也没有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造成财务信息不及时、不准确。
4.借鉴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工作底稿
对于新的审计客户,在被审计单位和前任注册会计师允许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查看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和工作底稿。在查看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和工作底稿时,要重点阅读企业的基本情况、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账务处理的方法,了解被审单位以前年度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本期审计时就可以关注企业会计政策运用是否具有一贯性,相关问题是否得到整改,以及对本期审计的影响,在本期审计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例如,在查阅某公司以前年度的工作底稿时发现,企业将展厅的装修费用计入了“固定资产”科目,并按十年进行摊销,上期审计将该笔装修费用调整为“长期待摊费用”,那么在本期审计时,可以关注企业是否在“长期待摊费用”中核算这笔支出,事实上,企业本期仍将展厅的装修费用在“固定资产”核算,未进行调整,那么审计人员就应该评估该事项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程度。
5.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与运用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财务数据的处理结果,尤其是新兴领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与运用是否合理、恰当,更应该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例如,在对某证券公司进行审计时,该证券公司有一种换券的业务,就是用该证券公司信用低的债券和其他券商信用高的债券进行交换,然后用信用高的债券做融资,将融资的款项再进行投资获得投资收益。换券期间,双方债券的所有权不变,产生的收益归属也不变,换券期限到期时,证券公司给其他券商支付一定的利息费用,然后双方的债券再交换回来,这种业务一般券商很少做,属于一种新兴的业务模式,那么对于这种业务财务如何进行财务处理,是否合理、恰当,值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去思考和关注。
6.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必须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例如,在对某证券公司进行审计时,财务的原始数据大多来自网上交易平台,因此网络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都是注册会计师重点了解的对象。
7.询问企业相关人员
(1)询问企业的管理层
注册会计师可以向管理层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目标、组织架构、关联关系以及近期主要投资、筹资计划等情况。例如,被审单位管理层近期准备投资一个新项目,那么新项目的资金来源、人员配备、管理层预期收益都可能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注册会计师通过询问管理层,可以对新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在实施具体审计程序时重点关注。还比如说,注册会计师可以询问管理层外部监管机构对企业相关业绩指标有无要求、企业内部的激励考核政策等等,通过询问这些事项,可以了解企业管理层是否存在由于压力导致舞弊的可能。
(2)询问企业的财务人员
注册会计师通过询问财务人员,可以了解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内部控制缺陷等等。例如,通过询问某公司会计人员了解到公司会计会在出纳休息时代替出纳管理企业银行U盾进行收付款;出纳、会计、财务经理在用友系统中的登录密码都是123456,大家可以随便切换身份进入系统,那么公司的内部控制肯定是存在缺陷的。还比如,某证券公司在处理提供督导服务的业务时,按照时点确认收入,那么在审计的时候就应该关注收入确认是否符合新收入准则的规定,事实上,通过查阅督导服务合同发现督导服务完全满足时段确认收入的条件。
(3)询问企业的业务人员
任何企业财务与业务都是紧密合作的关系,财务根据业务的内容进行核算、披露,业务根据财务数据明确销售方向、目标实现情况等,注册会计师可以向业务人员询问企业的主要客户、付款条件、营销策略、坏账情况、商品的竞争性等相关市场信息,为后期实施具体审计程序时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提供判断依据。例如,企业仓库有一批过期存货,对于这批存货是否需要计提跌价准备、计提多少跌价准备,这些都需要咨询业务人员,所以询问业务人员企业相关信息,对于后期实施审计工作同样必不可少。
(4)询问企业的其他人员
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问企业的其他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例如,通过询问仓库管理员,可以了解企业的仓库数量、分布情况,仓库的收货、发货情况,存货保管、领用情况等;通过询问企业的法律顾问,可以了解到企业近期有无法律诉讼风险,是否会涉及赔偿,估计的赔偿金额等;通过询问行政人事人员,可以了解企业的员工情况,包括人员储备情况,员工是否具有胜任能力,近期有无招聘或裁员计划等。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很多,了解被审计单位是一种手段,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有效、全面的了解被审计单位,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与保障。
三、结束语
在正式开展审计工作前,先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种了解不是简单地为了“了解”而了解,而是全方位的了解。充分了解被审单位,为审计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供了铺垫,是审计工作良好的开端,只有了解了被审计单位,才能评估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审计工作指明方向,使得注册会计师进入现场后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能够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最终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顺利完成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