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2-11-23罗乐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
文/罗乐(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大部分企业已经认可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工作水平影响着企事业单位发展,同时,也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相较于其他单位而言较为特殊,负责公益性和基础性的地质调查责任。地质调查监测单位本身发展目标并非单纯经济效益,这就导致其内部控制与一般单位存在明显不同。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转型,地质监测机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常规、陈旧的内部控制措施已无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地制定和落实内部控制相关措施,是当下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内容。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单位基本情况概述
在事业单位改制的大环境下,我单位是由之前的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和214队、416队合并成立的新所——湖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于2021年12月28日挂牌,主要工作内容由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自然资源调查、地质灾害、工程勘察、工程检测与地质测试、地质调查监测等几大板块构成。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相关管理工作和模式不断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还存在不少问题,财务信息管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须更加重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进一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整体水平,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科学管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实施完善的制度管理,保证控制目标和经济活动的可控,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机构通过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障体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内部工作环境、财务风险、信息交流和监督。在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和应用中,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体现在行政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内部控制是整体管理模式,内部审计是对财务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对财务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控制企业的经济风险,确保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对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事业单位工作水平和能力。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堵塞管理漏洞。内部控制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并根据决策权力分离的原则,执行权力和监督权力,确定主要风险点和控制它们,我们可以有效地加强地质调查管理单位在项目招标、合同签署和基金支付,减少漏洞,提高组织效率[1]。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进一步明确程序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有效制衡权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最终反映在财务部门的资金和资产上。随着事业单位管理的日益严格,财务和审计也越来越频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审批权限和流程,选择主要控制节点,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制度。会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更加及时、可靠、完整,确保各项经济经营活动的健康运行,更好地适应主管部门财税审计等机构对事业单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2]。
最后,加强内部控制是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相继暴露出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内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给国家和单位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影响了单位形象,不利于单位的健康发展。要借助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全面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更好地履行公益职能。
二、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人员管控不足
一是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从整体上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绝对数量不低,但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精湛、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财务人员,甚至一些财务人员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知识教育。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经济高速发展,部分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财务人员无论从素质和能力方面,仍旧存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特征,其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并且单位人员年龄较大,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观念和相关能力水平均没有随时代而发展,这就导致单位现代财务管理思想及工具手段明显不足,从而使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受到不良影响[3]。
二是财务人员晋升机制不够完善。单位领导管理人员对于现代经济体制以及金融运营机制掌握不足,同时,在部分单位官僚主义影响较重,导致财务人员考评晋升以及奖惩机制均不够完善。由于资历观念根深蒂固,新的财务人员很难获得经验和重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财务人员也失去了主动性,使得他们的能力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的薪酬不具吸引力,在吸纳新的财务人员方面也存在问题,难以招到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加入财务管理团队。
(二)资金控制方面不足
首先,资金管理过于分散。目前,部分地质调查监测单位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比较松散。地质调查监测单位对下属经营主体的监督,多采用经济责任制考核方法,重点考核指标是否完成;有的还实行承包制,存在“承包而不管理”的现象。总之,有效的金融监管普遍缺乏。下级经营主体多开户现象较为普遍,资金难以实现统一调度,内部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地质勘查监测单位的金融监管功能弱化,下级经营主体存在的风险和主要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和解决[4]。其次,资金使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在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下,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规模较小,并且经济效益水平往往较低。虽然近些年来地质拓展行业从理论上来说具备较大利润空间,但实际工作中监管不到位,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分配和积累的合理关系,导致单位经济效益无法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为保证此类单位能够正常运转,或是出于满足企业资质升级等需求,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还需要增加投入,这使得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受到影响[5]。再次,不具备良好的资金安全管理风险意识。近几年,我国矿业政策及宏观经济发生一定变化,出于拓展发展空间的需求,地质调查监测单位拓展地质勘察和矿山开发范围,走出国门开展相关经营活动。但受到自身经验水平以及信息掌握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地质调查单位开展海外项目时通常是需要和海外中资企业或是国内的民营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开展相关项目。在国内资金紧缩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海外项目的开展均需要预先支付大量资金,但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资金流动情况往往较差,很多资金无法到位,资金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合作伙伴诚信。除此之外,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影响下,一些地质调查监测单位也会违规向关联项目垫付资金,以扩大建筑业产值,提高单位的“附加值”指标。
(三)预算控制不足
由于缺乏预算管理经验,地质调查监测单位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有:一是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经费控制措施不力;二是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不足。由于人员费用按地质项目工程量的30%控制,地质项目用人费用填满后,其他费用的超支现象普遍存在,而会议费用、材料费、车辆运输费等费用浪费严重;三是一些地质调查部门为了补贴人员经费和公共经费,将专项经费和项目支出经费混用,违反了专项经费专用的规定;最后,地质调查监测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由于重视项目的执行率,对经济效益不重视,没有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6]。
目前,除了对金融地质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定额控制和预算管理外,地质调查监测单位预算管理并未受到具体硬性指标的规范要求,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应用的预算管理手段往往是较为单一和陈旧的,导致成本控制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投资项目预算编制往往不够科学和严谨,数据可比性通常较差。全面预算管理属于现代化企业管理措施,目前在地质调查监测单位中的应用较为有限。
三、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人员选拔与晋升机制
第一,及时补充财务会计人员队伍,有计划地吸纳一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全日制毕业生。省地质局有关部门要根据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的需要,积极配合地质调查、监测单位招聘一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水平应届毕业生,同时需要经长对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的会计队伍进行评估分析,不断向队伍中输送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单位实际工作内容,对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尤其是新入岗财务人员要接受相关培训合格后才能够上岗。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新入职财务人员到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进行实习,学习其基础会计工作,同时由专门会计业务骨干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和监测,以此保证新入职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其实习后顺利通过考核,具备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技能和知识。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及选拔机制。目前,地质调查监测单位人员普遍素质水平不够,高级会计人才和支柱型人才明显缺失,这就需要单位构建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及选拔机制。基于单位实际财务工作,确保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较好的财务人员能够脱颖而出,构建金字塔结构的财务人员结构。地质监测单位需要组织单位财务骨干人员参加全国性考试,政府部门和单位本身分别承担一部分学费和考试相关费用。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推广并参与学科研究活动,安排高级会计人员参与会计科目,学科经费由教育局整体规划。另外,地质调查监测部门还可以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知识竞赛,从实际工作出发,组织知识技能和岗位技能竞赛,以此寻找并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
第三,营造良好学习及工作氛围。财务部门要根据单位财务人员实际工作和业务情况,组织开展业务交流活动,以此确保财务人员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水平,并拓展自身视野。地质调查监测单位需要强化对财政工作的重视,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为财务人员培训及提升提供良好环境,促使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以及财务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均得到提升。
(二)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力度
资金集中管理属于当下国际通行的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主要特征是将企业资金集中于集团总部,统一进行调配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应用成为可能和现实。地质调查监测单位下属会计单位较多,多户现象普遍,资金沉淀严重,有的单位存在高存款高负债的现象。由于省(市)、区地矿局及其所属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缺乏成熟的资金运作模式和经验,省地矿局能够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采取相对较为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这样有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若不具备相对集中的资金管理体系以及统一规范资金监管体系,决策人员将无法掌握整体信息,导致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受到明显影响。地质调查监测单位当下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受到外在环境变化以及本身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资金使用效率往往较低,单位有限资金来源与无限资金需求之间矛盾严重。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若始终不能够使各部门资金分配和使用达到平衡,将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愈加低下,资金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科学合理的方式是将单位资金集中于总体战略目标及长远发展相关的重要战略性项目上,以此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三)加大预算控制力度
第一,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合理性。地质调查监测单位的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均需要将目标利润作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短期运营费用,预算包含研发预算等,需要单位管理人员明确日常标准利润,基于长远性大局性眼光,总结工作经验,对预算进行动态跟踪和科学预测,以此避免资源浪费和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此,单位能够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合理规划,设定科学的预算方案,避免单位决策随机盲目,防控财务风险,促进决策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提升。单位还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挖掘,提升资源潜力,促使相关决策能够同时获得短期和长期效益,保证单位决策行为符合市场发展实际需求和单位发展情况,从而促进单位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科学规划业务活动。地质调查监测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均是目标利润的实现。科学规划单位经营活动,能够预测本单位利润目标,使利润目标得以量化,从而将总体预算目标进行分析细化,各部门均具备针对性的具体指标及任务,这能够为各部门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的监测和考核提供依据,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及分解细化目标,确保单位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第三,优化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执行落实情况。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要转变重视决算轻视预算的传统观念,通过前期科学完善的预算编制,保证各个项目和部门均具备细化的预算编制指标。在预算执行方面,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要对预算编制情况进行严格审批,确保预算指标得以落实,尽量避免预算支出随意性问题的发生。
四、结论
地质调查监测单位内部控制属于长期性、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是无法在短期内取得理想效果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需要地质调查监测单位转变意识,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强化内部控制意识的宣传与落实,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同时,加大预算管理及控制力度,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促进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