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2-11-23李莉田磊沈琳
李莉,田磊,沈琳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第四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22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浸润性宫颈癌的癌前病变。CINⅡ/Ⅲ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原位癌,甚至浸润癌[1-2]。约1/3高级别CIN(CINⅡ/Ⅲ)未经治疗可在10~20年内进展为肿瘤。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ASCCP)指南指出,CINⅡ/Ⅲ患者经阴道镜行宫颈锥切术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3]。
邹秀丹[4]研究显示,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giral excision prcedure,LEEP)可更好地清除病变组织,术后复发率较低。王仙[5]和郑蔓嘉[6]探讨CINⅢ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显示,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CINⅢ的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李小良[7]研究显示,高级别CIN患者行冷刀锥切术与LEEP术均不影响宫颈管长度的恢复。刘红等[8]研究显示,孕次>2次、产次>2次的CIN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P<0.05)。但近年来研究显示,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的复发率为14%~28%[9-10]。锥切标本厚度≤1 cm[11]、锥切标本宽度≤2 cm[12]是CIN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CINⅡ/Ⅲ患者行高频电波刀LEEP术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持续异常,提示其病变残留或复发率较高。万志佳和刘文果[13]研究认为,高级别CIN患者术后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E6/E7mRNA拷贝数检测有助于评估其术后复发的风险。陈绍正[14]认为,病灶累及多位点、宫颈转化区分型高等因素均是促进CIN患者术后进展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总之,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术后均有复发的风险[15]。
目前临床主要认为,CIN术后复发原因包括5个方面:①患者情况,如高龄、绝经等;②病变情况,如宫颈腺体受累[16]、巨噬细胞浸润;③手术情况,如切缘阳性、切缘细胞核变化;④行为因素,如主动或被动吸烟[17];⑤生物学因素,如HPV感染(术前HPV≥500 RIUs/CO[1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因此,本文就CIN锥切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年龄
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报告显示,美国每年新发CINⅡ/Ⅲ患者高达33万例,患者年龄多<40岁,但CIN患者年龄越大(≥50岁),其术后复发的风险越高(RR=2.74,P<0.05)[19]。Pretorius等[20]对2490例CIN术后患者随访26.4个月发现,≥30岁、20~29岁、<20岁CIN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7%、1.7%、0.4%(P<0.05)。表明年龄与CIN患者的术后复发有关[21]。
2 病变情况
Ge等[21]研究认为,CIN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灶残留与病变累及宫颈管内膜、病灶呈球根状生长、病灶发生中心性坏死等有关。Rasbridge等[22]研究发现,CIN宫颈管腺体受累(累及宫颈腺体深度为1.24~5.22 mm)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较宫颈管腺体未受累患者更高,两组患者CIN病变浸润宫颈腺体的程度及最大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yrjänen等[23]研究发现,CIN进展与巨噬细胞浸润有关,该研究对26例健康者、2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3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及28例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均行宫颈上皮和间质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每个视野(×200)中的巨噬细胞计数随疾病进展呈升高趋势(P<0.05);随访结果证实,由CIN(n=6)进展为浸润性癌(n=2)的过程中巨噬细胞计数增多(P<0.05)。上述研究表明,CIN患者宫颈腺体受累情况、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均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3 手术情况
CIN患者病灶较大,冷刀锥切术或LEEP术均不易清除干净而残留病灶组织,增加术后复发风险。此外,经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的宫颈管内病灶,行冷刀锥切术和LEEP术均易引起术后残留并导致复发。Gilles等[24]研究发现,CIN伴血清HIV阳性患者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高于血清HIV阴性患者(43%vs20%,P<0.05);中位随访19个月发现,CIN伴高危HPV感染、多次经阴道分娩、锥切范围(锥切宽度<1.77 cm、锥切深度<2.24 cm)均是高级别CIN(n=113)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该研究认为,冷刀锥切术中标本边缘受累是病灶残留、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冷刀锥切术和高能量LEEP术对宫颈组织手术切缘造成了灼伤,掩盖了手术切缘病灶,导致病灶隐匿和术后残留,这也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5]。上述结果也在CINⅡ/Ⅲ患者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中得以证实[26]。
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存在CIN病变对患者的术后复发无明显影响[27]。再次宫颈锥切术可作为初次CIN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手段,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经证实。向礼兵等[28]研究纳入65例接受2次宫颈锥切术的高级别CIN患者,包括50例首次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和15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患者,结果显示,50例首次手术切缘阳性患者中,2例(4%)被证实为浸润性宫颈癌,23例(46%)被证实存在CIN病灶残留;15例随访中再次发现宫颈病变患者中,11例(73.3%)CIN病变复发;再次锥切术后58例切缘阴性,7例切缘阳性,因此该研究中5例患者因发现宫颈浸润癌、2次锥切术切缘阳性或术后并发症而补充行子宫切除术。该研究表明CIN复发患者可经再次锥切手术切除残留组织而保留生育功能,也显示首次手术未被发现的浸润性癌是CIN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腺体受累CIN患者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更高,约为腺体非受累患者的5.5倍,对于高度怀疑宫颈管受累的CIN患者建议术中增加宫颈切除的深度。此外,部分学者对术后切缘阳性宫颈标本的病理学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切缘阳性宫颈标本的细胞核有丝分裂与患者的术后复发有关。Maluf等[29]对CIN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随访发现,每个视野(×100)可见细胞有丝分裂的CIN患者中超过半数存在复发。此外,Ebisch等[30]对1898例CIN术后患者持续随访6~18个月,随访率77%,该研究发现,25.2%重复活检的Ⅰ级及以上病变CIN患者存在手术边缘细胞核的异常变化。
4 行为因素
已知吸烟和被动吸烟是肺癌等的致病因素,吸烟和被动吸烟也是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在CIN伴HPV持续感染的吸烟患者中,高浓度尼古丁及N-亚硝胺可聚集于宫颈黏膜上皮,抑制了宫颈局部的免疫反应(能力)、有利于HPV病毒整合到宫颈黏膜上皮细胞DNA中,可增加CIN的发生风险。Cremer等[31]研究发现,被动吸烟增加了高级别CIN的发生风险。性生活不洁、性生活紊乱(性伴侣数≥10个)及无隔膜避孕增加了性传播的风险,可导致HPV感染,促进CIN的发生发展。过早性行为(初次性生活<17岁)可导致未成熟宫颈发生损伤并增加HPV感染风险。长期口服避孕药(>5年)也是CIN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5 生物学因素
5.1 HPV感染
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检出率接近100%[32]。CIN伴HPV持续感染患者在宫颈锥切术后可存在病灶残留或有较高的复发风险。CINⅢ伴HPV16感染患者锥切术后复发率约为19%,较HPV阴性患者更高;CINⅢ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锥切术后复发率约为8%,较低危型患者的复发率更高;CIN患者术前HPV感染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HPV≥500 RIUs/CO患者术后CIN复发率较高。表明高危型HPV感染对预测CIN患者的术后复发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可引起宿主HPV DNA基因E6、E7高表达,进而产生肿瘤蛋白[33]。肿瘤蛋白可与宿主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结合,并进行整合,从而干扰正常的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宿主细胞抑癌基因的表达,增加宿主细胞对其他致癌因子的敏感性。因此,HPV DNA可作为CINⅡ/Ⅲ患者锥切术后宫颈残留病变复发的敏感指标。有研究发现,CIN累及腺体患者在锥切术后病变残留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CIN累及腺体患者体内HPV负荷量较高[34],表明HPV检测可辅助临床预测CIN患者术后的复发风险。
5.2 HIV感染
CIN患者预后的决定因素包括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CD4淋巴细胞减少,CIN患者的复发率增高,CIN进展患者体内均存在CD4淋巴细胞减少。CINⅡ/Ⅲ术后患者中,每高倍镜下CD4细胞计数<200个的患者更易复发(HR=2.9)。HIV感染患者更易发生CIN,携带高HIV荷载量患者的CIN累积危险度增高,且CIN伴HIV感染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与血清HIV病毒荷载量呈正相关。Massad等[35]发现,CIN伴HIV阳性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血清HIV阴性CIN患者(46.47%vs33.33%,HR=2.4,P<0.05)。
6 小结与展望
为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积极、合理地治疗CIN是关键。宫颈锥切术是高级别CIN的标准治疗方案。但CIN患者术后有疾病持续存在或复发的风险[36-38]。目前认为手术切缘阳性、HPV持续感染是CIN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继发性宫颈癌的发生风险[39-40]。
一项针对高级别CIN术后患者(n=804)的长期随访(随访22年,平均77.1个月)结果显示,成功施行大环切除术、冷刀锥切术均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41]。该研究对全部随访患者在治疗后3、6、12个月及1年之后每12个月进行常规巴氏涂片试验、阴道镜检查和盆腔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该研究显示,成功施行手术切除、术后宫颈内外缘阴性,是高级别CIN术后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进行合理、严格、有力的持续随访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及新发侵袭性肿瘤的风险。表明术前综合评估高级别CIN年轻(<40岁)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其复发风险至关重要[42-43]。临床可依据2019年ASCCP指南,在CINⅢ+患者的当前和5年内癌变发生风险的评估中引入“阈值”[44],旨在提高风险筛查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为每例高级别CIN患者确定个体化手术方案,这将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佳的预后[45-46]。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各医院及手术主刀医师在经验、技术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因此在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及宫颈情况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方面,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但对于有保留子宫、生育意愿的高级别CIN年轻女性患者,均建议在保守施行宫颈锥切术后持续随访。此外,HPV感染与高级别CIN复发呈明显正相关[47],持续HPV16感染是高级别CIN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8]。因此,临床对于高级别CIN术后的高危患者仍需积极治疗HPV16感染以降低其术后CIN的复发风险。因此,建议在针对CIN术后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复查中,联合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测、HPV基因分型及联合阴道镜检查等手段,以早期识别术后CIN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的风险,便于为患者再次手术、提高治愈率、为高危人群制订恰当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