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互动指导预防社区脑卒中患者跌倒的效果观察
2022-11-23江丽娟计静薇苏楠胡世红苏畅张丰兰杨彩云张春花李英华
江丽娟,计静薇,苏楠,胡世红,苏畅,张丰兰,杨彩云,张春花,李英华
1.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240; 2.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康复医学科 上海200240;3.上 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002
据报道我国脑卒中患者约有1 300 多万人,幸存者中约80% 遗留有功能障碍,病程超过半年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2.1%[1]。脑卒中患者一旦跌倒,在生理或心理上容易受挫,影响康复效果[2],所以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极有必要。我国综合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社区服务站—居家四级康复网络体系尚未完全构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功能减退、跌倒等问题频发,但是由于自身行动不便、家里无人接送、康复效果不佳等原因,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患到机构进行后续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差[3]。微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现代沟通交流工具,本课题组探讨通过微信互动的方式,指导居家康复的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居住在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街道脑卒中遗有功能障碍的社区患者7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 例。研究组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89 ±4.76)岁,病程(8~26)月,平均病程(15.27 ±5.07)月。其中男性16 例,女性21 例;右侧瘫12 例,左侧瘫25 例;初小7例,高职24 例,大专以上6 例。对照组年龄(60 ~78)岁,平均年龄(67.78 ±4.99)岁,病程(7~25)月,平均病程(16.08 ±5.06)月。其中男性17 例,女性20 例;右侧瘫14 例,左侧瘫23 例;初小10 例,高职22 例,大专以上5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CT 和MRI 证实者;(2)神志清、认知可、无读写障碍,均会使用微信进行沟通交流;(3)年龄60 岁及以上。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2)患恶性肿瘤者; (3)未完成数据收集者。
入选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17-066)。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的干预措施:(1)发放康复指导手册;(2)每2 周进行1 次电话随访;(3)医生电话号码留给患者;(4)3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估。
研究组的干预措施:(1)治疗师跟患者或陪护者互加微信,将患者居家康复训练的内容录制成视频,让患者在家中模仿训练;(2)创建微信群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a. 微信群邀请医师、治疗师、护师、心理咨询师、患者及陪护者等共同入群; b.定期推送(2 周一次)脑卒中康复的视频或文章在微信群里; c.患友间通过微信群沟通交流; d.团队成员轮流值班在线解答患者的疑问; e.3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估。
1.4 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 个月后采用如下指标进行评价。(1)平衡能力:采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2)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量表下肢运动(lower extremity of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L)评分;(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进行评定;(4)患者跌倒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版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对入组患者的年龄、病程、BBS 评分、FMA-L 评分、MBI评分5 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性别、偏瘫侧、跌倒情况3 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文化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跌倒情况
干预3 个月后,2 组患者的功能状况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BBS 评分、FMA-L 评分和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4.65±5.75)vs.(41.81±5.82),(29.73±2.61)vs.(27.65±2.89),(80.41 ±11.38)vs.(66.76 ±11.06),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2 组患者跌倒情况比较
干预3 个月后,发生了11 起跌倒事件,均未出现骨折、脱臼、严重牵拉伤等情况。研究组4 起,无损伤2 起,轻度损伤2 起,跌倒损伤率5.40%(2/37);对照组7 起,无损伤2 起,轻度损伤5 起,跌倒损伤率13.51%(5/37)。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跌倒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4]。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明显高于非卒中同龄人[1]。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是发生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5]。由于脑卒中治疗的长期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往往遗留有功能障碍。患者居家持续的康复锻炼除了患者自身的努力之外,医生、治疗师、护士持续的关心指导,患友的相互鼓励,陪护者的支持等都对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的[6]。组建社区康复团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康复指导,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服务模式。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微信互动指导的团队服务方式对患者及陪护者进行康复指导能促进患者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降低跌倒的损伤率。研究组BBS、FMA—L、M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跌倒损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微信互动指导的团队服务方式的优势在于:(1)居家训练康复的内容录制成视频发送给患者或陪护者,方便其掌握正确的居家锻炼方法;(2)通过私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指导,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增进了患者的信任,促进了医患间的沟通;(3)群聊的方式使患者对共性的问题产生共鸣,提高患者及陪护者参与的积极性;(4)微信群里康复指导的内容经三甲资深医师或治疗师审核后,由擅长讲解的人员讲解,表述清晰且有权威性,患者和陪护者接受度高。(5) 微信实时接收发送的功能突破了地域时域的限制,便于患者及陪护者在家中或是外出居住时保持与团队互动;(6) 微信群让相似疾病的患者聚集在一起,同伴间的经验分享、鼓励支持、互相督促[7],可激发患者康复训练的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微信互动指导的社区康复服务方式是根据脑卒中患者身心状况及居家的实际需求制定的具体化、有序化、及时化的康复训练,能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微信群的团体效应有助于激励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动力,也能让患者及陪护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跌倒损伤率。
本研究有关微信互动指导的居家康复功能定位、协同管理研究较少,如何组建微信互动指导的社区康复服务团队,以更好地服务于居家脑卒中患者,仍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