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2022-11-23蔡芊蕙
蔡芊蕙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1]3。我军政治工作始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赣南整训,发展于井冈山时期。随着红军队伍的壮大,我党的革命武装力量持续增强。然而,1934年10月,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遭遇失败,被迫从赣南、闽西等地向西北进行战略转移,史称“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政治工作不断发展,全军凝聚力、战斗力大幅提升,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长征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长征伊始至遵义会议前夕:纠正“左”倾思想,突破工作困境
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是长征的失利阶段,也是军队政治工作的薄弱时期。这一时期,“左”倾冒险主义盛行,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军队政治工作亦不适战况突变,未能深入开展。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坚持探索有实效性的军队政治工作方法,力图纠正“左”倾,突破困境。首先,强化党对军队的独立领导。1934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贵州召开黎平会议,决定不再盲从共产国际,改变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而移兵黔北,从战略和路线上率先否定了“左”倾错误。其次,健全党支部建设,提升组织效率,加强党与各级部队的联系。再次,开展全军思想工作,激励战斗情绪,强调纪律问题,使全军官兵深入理解、贯彻党的方针路线,自觉与“左”倾思想斗争。
长征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探索促进红军完成了意义重大的战略转变,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二)遵义会议至吴起镇会师:克服分离主义,加强政治团结
1935年1月至10月,红军政治工作实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1935年1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复盘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教训,结束了“左”倾思想的统治地位,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后,中央红军冲破重围,在6月同红四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之后,中共中央和红四军领导人张国焘就红军北上、南下的问题产生争议。最终张国焘率红四军南下,中央红军向北进军,并于10月19日抵达陕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在北方开启了为实现党中央新战略任务而斗争的新阶段。
该时期,中央红军与红四军都丰富、加强了军队政治工作。组织上,全军坚持“把政治工作的重心深入到连队与支部中去”[2]185,进一步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思想上,全军积极开展团结教育和理想教育,力图统一思想,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由于途经雪山、草地等艰苦地区,全军还不断进行政治动员和人文关怀,提升官兵斗志。此外,各部队还在云贵川地区开展群众、民族、宗教以及敌军工作,壮大了我军影响力,取得了历史主动。
(三)吴起镇会师至会宁会师:建立统一战线,拓展工作范围
1935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政治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这期间,中央红军在川陕甘根据地进行巩固和发展,张国焘率领红四军南下后受挫,随后放弃分裂,与红二军一同北上。中央红军、红二军与红四军三大主力历尽艰险,最终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结束了为期两年的长征。
该时期,中央红军在新根据地不断强化各级政治机关建设,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发展军民关系;北上会师的其他部队亦在途中持续明确政治工作任务,开展政治动员,并沿途争取群众力量。此外,随着日军对华侵略的加剧,1935年12月,中共中央依据国内新的形势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坚持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3]7。会后,红军各部把统一战线贯彻至具体的组织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群众、民族、宗教工作及敌军工作中,实现了军队政治工作方法、载体的创新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长征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红军的领导,使全军统一方向、坚定立场、凝聚力量,克服了王明“左”倾思想、张国焘分裂主义、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严酷的斗争形势,实现了生存、立身和发展,推动了长征的最终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政治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于军队建设的意义重大。
周恩来同志曾在《军队的性质和组织》一文中直言:“军队是工具,不是一个阶级。”[4]370军队是服务于某一阶级政治目的的武装组织,一定阶级的军队总是在代表本阶级的政党领导之下接受其特定的政治主张与思想意志,并成为其掌握国家政权、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同理,“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5]468。无产阶级军队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政治目的,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有力工具。与剥削阶级军队的局限性和欺骗性不同,无产阶级军队的政治工作公开表明自身属性,坚决遵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自觉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斗。因此,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无产阶级人民军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意志、执行党的任务,才能有效保证自身阶级属性,提升全军凝聚力、战斗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6]409。“党指挥枪”的绝对原则使全党全军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思想和环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阶级属性,开辟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超越时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任何时刻都应受到重视。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实事求是地开展、丰富和创新军队政治工作,效果显著。从长征伊始到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的政治工作面临着“由适应阵地战的工作方式向适应运动战的工作方式的转变”[7]316,全军采用战时特殊的政治工作方式,抗击“左”倾思想,充实政治机关力量,力图突出重围。从遵义会议到吴起镇会师,全军在适应运动战后大力发展支部建设和团结教育,并立足实际在云贵川地区积极开展群众、民族、宗教和敌军工作。从吴起镇会师到会宁会师,中央红军、红二军和红四军围绕巩固与北上的不同任务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工作,在组织、思想、群众、民族、宗教乃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多个方面推动军队政治工作进一步发展完善。
长征时期红军政治工作的优异成果表明,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所在,于全党全军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要把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才能科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展军队政治工作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8]9,有利于创新军队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在变化的时局中研究新形势,解决新困难。全党全军应始终依据革命需求开展具体行动,克服教条主义和唯心主义,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灵活、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合规律、合目的的基础上拓展军队政治工作的外延,丰富其内容组成,并通过统筹联动各部分具体工作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整体威力。
(三)注重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
长征中,红军途经雪山、草地、高山和大河,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质资料以及严峻的作战形势。行军过程中,一些官兵身心俱疲、战斗力下降。对此,中国共产党关怀红军官兵的身心发展状况,注重发现和解决官兵面临的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以防非战斗减员。总政治部先后印发《关于为解决粮食困难进行政治动员的指示》《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等文件,要求关心官兵的物质生活,全力筹措补充行军物资,确保粮食供应;坚持对官兵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阐释战况、宣传动员,消除官兵消极心理,激发战斗情绪。各部队积极开展阶级友爱教育,全军官兵上下一心、以强带弱,在互助中攻坚克难,走向胜利。
长征时期的红军政治工作表明,广大官兵是构成军队的基础和军队建设的主体,其身心发展状况与军队实力的强弱息息相关。官兵在执行训练、作战、执勤等任务和开展学习、生活的实践时,会遇到各类实际问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官兵又会因思维方式的差异产生各类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官兵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军队实力的增强。因此要及时发现、解决官兵遭遇的各种问题,提升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在物质上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与作战条件,能够强健官兵的体魄、优化作战能力。在精神上加强对官兵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能够坚定其方向立场,解除心理障碍,纾解不良情绪。积极为官兵排忧解难是优化党军关系与官兵关系的必要举措,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深化官兵友谊、营造和谐民主的军队氛围,推动官兵理论、实践的全面发展。
三、长征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经验的当代启示
(一)在人民军队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不论是长征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人民军队中的建设都是一个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9]21。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亦表明,军队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为军队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是开展新时代军队政治工作的关键。
加强党在人民军队中的政治建设,一是要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要确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人民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等相关制度,为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的政治建设打好基础,提供支撑。二是要开展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全党全军要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初心使命教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军思想,坚定党内政治立场和思想倾向不动摇。三是要维护党内良好政治生态,依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新时代政治建军作出的部署,坚持“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10]53,深入推进军队党风建设和反腐斗争,全面管党治党,建设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与时俱进地开展现代化军队的政治工作
当今世界局势变化多端,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的军队政治工作应继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4。
首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面对文化多元交融的世界局势,要强化意识形态建设,使全军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9]18,“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3]18。
其次要实现军队政治工作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加强网络政工建设总体筹划,推进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发挥与敌方进行法律战、心理战、舆论战的重要作用,提升信息战应战能力。优化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提升宣传教育和理论学习的开展效果。
最后要完善军队政治工作的政策制度建设。健全军队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任职制度,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军队政治工作条例、党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法规制度,推动军队政治工作法治化。进行编制体制的调整改革,建设新时代机构精干、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此外,还应积极参考地方及外军政治性工作的有益经验,加强对军队政治工作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扩展军队政治工作的外延,提升军队政治工作的水平。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军队政治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11]90,是军队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军官兵是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开展对象和基本出发点,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关注官兵身心健康,促进官兵理论、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新时代的军队政治工作,首先应在坚持政治首位原则的同时对全军实施人本管理。要保障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巩固军队内部的平等与团结。要拉近上下级距离、发展长辈朋辈之间的关系,在军内形成团结互助、官兵一致的优良氛围,提高基层军队的温度实感。
其次,应紧贴官兵实际。要时刻关注官兵的身心健康,满足官兵的生活需求,帮助官兵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官兵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要尊重官兵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适当增加军队政治工作中的科技和人文含量,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广大官兵是构成人民军队的基石,每名官兵都是独立平等的“主体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开展军队政治工作、进行军队思政教育时,要克服把官兵视为纯粹客体的片面、割裂观点,充分发挥工作者、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工作对象、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提升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民主性。
实现军队政治工作与人本思想的结合,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新时代军队政治工作的必经之路。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长征时期的军队政治工作使红军实现了生存、立身、发展和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推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时代,全军应深入学习、继承和发展长征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优化军队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与方法原则,提升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向“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民军队”的远大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