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改善建议

2022-11-23李宗清广西玉林达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财务机制

文/李宗清(广西玉林达业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引言

对于企业现代化管理来说,内部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能够保障企业各方面运营活动的良性展开,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进而使得因决策失误所衍生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些年来,中小企业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较之以往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在我国民生事业改善、就业问题解决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已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支撑要素。但是新时期背景下,中小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内控方面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深入剖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优化方案,对于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企业为了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的获取和充分利用,以此保障各方面运营业务活动高效的展开,为企业决策提供完整性、可靠性的会计信息资料,以此达成调整、控制、约束内部业务活动实施,促进企业更快达成运营目标的方法和程序的总和。内部控制基于我国所提出的内部控制规范要点,可以划分为五方面要素,分别是信息沟通、内部监督、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以及内部环境。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是提升中小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的质量。企业在各方面业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手续和程序进行相应的控制,强化复查凭证,形成较为合理的财务处理和业务关系,以此达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效果,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纠正和减少错误,对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是保障中小企业有更加安全和完整的财产权利。假如中小企业能够形成系统完备的内控体系,多元化、无死角的监督控制资产,验收设备、采购等运营活动,就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内部资产缺失的问题,避免不合理挪用和滥用资源等现象,进而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三是规范中小企业业务活动的合法性。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形成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应当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运营发展。通过对内控机制进行强化,基于企业实际对审计程序进行合理地制定,能够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达成互相核查与监督的局面,使得中小企业不会违反国家的相应法律规定,保障各方面业务活动展开过程中的合法性,对于市场秩序的维持也有着积极影响[1]。

四是增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实效性。中小企业通过对内控机制进行强化,能够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配合和牵制,保障部门员工都能够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企业内部互相监督的效果。进而保障企业不同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更具条理性,保障各个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中小企业通过完善内控机制,能够切实提升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效率[2]。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当前,诸多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现状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管理层管理理念和思想陈旧,对于财务内控制度重视程度不高,了解程度不深,进而使得企业财务内控效果弱化。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内部控制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还会有相应的成本支出这样的想法。因此,一些中小企业并未对财务内控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即便有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也是潦草的拟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管理层并未对内控机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有全面地了解,在落实和执行方面欠缺力度,继而影响到内控机制的运行效果。甚至有部分管理者自身就不能很好地遵守所形成的内控机制,员工的执行效率更无从谈起[3]。

二是财务内控机制标准欠缺。当前,有部分中小企业在对内控机制进行建立过程中,存在与国家法律条款冲突的地方。同时,也并未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得形成的制度实用性欠缺,相应地就导致执行效果下降。同时,有部分企业的具体执行内控人员基本上都是以主观意识完成工作,进而使得形成的结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导致管理机制和财务操作混乱,使得中小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的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

三是企业内部机构存在漏洞,混岗现象突出。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并未有较多的职员,工作量较大。同时,又因为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结构和明确的职责划分,经常会有内部人员职务混岗现象出现。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过于考虑成本,财务部门只有一人,制作报表、会计复核、记账等等工作都是由一人完成。出纳人员既要对银行存款、收支明细等财务相关工作进行管理,还需要保管银行印鉴等各方面工作。财务人员和行政职务重叠,比如说安排会议接待客户、合同制作等,这无疑都使得财务专业性弱化。如此,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取得较高的财务管理实效性,也不能优化和完善财务内控体系。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的良性稳健发展来说,内控机制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就当前现状来看,企业在内控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人员较少、规模不大,经常会有一人多岗现象出现,企业因为缺乏明确的制度,进而使得各个岗位职责方面过于模糊,很多岗位指导都由总经理一人负责。不难看出,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漏洞。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在具体设计内控体系时,并未深入地考虑企业运营发展实际,所形成的内部控制机制灵活性和有效性不足,操作过程难度较大。如果企业管理者过于关注灵活性,这样就会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化问题较为突出,并未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所考虑,相应地就难以将内部控制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出来。如果说企业管理者过于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会和成本教育原则相冲突,进而使得企业成本增加。

2.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审计重要性欠缺认知,是现今内部审计机制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虽然有些企业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审计机构,但是并未将其监督功能发挥出来。还有部分企业并未设置相应的内审机构,基本上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该项工作,相应地就使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下降。如果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所能发挥的功能,就无法对财务信息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也不能全面地监督高管层,这势必难以达成内审目标。同时,审计人员不了解相关的经营管理业务,欠缺监督意识,这样企业在展开内部控制工作或实施风险规避时就缺乏相应的信息支撑,内控机制作用发挥更无从谈起。

3.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现今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配置财务人员方面都缺乏合理性。有部分中小企业只有一名财务人员,另外人员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专业能力方面都不突出,或者由老板直接兼任出纳。同时,有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财务人员重视程度不高,不能引导财务工作人员对新的税收政策进行学习,进而使得企业丧失了一些应有的优惠政策,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也正是因为正常企业会计人员素养不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那个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就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现状,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结合企业实际,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在构建内控体系时,应当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营实际有全面的考量,如此,才能够形成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内控机制。首先,应当对内控环境进行完善,对批准制度进行严格授权建立。对于企业所打造的内控机制来说,内控环境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才能保障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构建起完善的授权批准机制,同时也应当清晰地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有效灵活地执行内控制度。其次,应当合理地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这也能够切实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度。通过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内控机制,能够使得企业更好地对内部风险进行规避,更快达成运营管理目标。再次,优化资产保全机制,有效地对外部风险进行防范。企业资产是内部控制的关键,也是内控管理的最终效果。最后,应当对用人制度进行优化,强化信息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人员可以说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才能够保障全体人员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在内部对信息化管理进行推行,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中小企业在具体展开内控管理工作时,首先应当充分凸显出灵活性和有效性,引导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财务部门应当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阐述给其他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换位思考。工作内控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业务工作的良性展开,有效管控各方面运营和财产风险,并非是对业务进行控制。其次,企业管理者也应当意识到“抓大放小”,并非是排除一些较小的风险,应当清晰地识别风险,关键是要能够辨别哪个重哪个轻。假如说在内控方面并未和业务部门达成一致,这时就应当对关键风险点进行把控。假如说总经理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业务部门也较为理性,就能够有效地管控风险。再次,要顺势而为,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市场大环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内控机制应当顺应市场的变化。财务部门也应当把握住合理的时机展开工作。最后,应当形成内外管理机制,财务部门应当合理地评估业务部门能够获取怎样的收益,过程中会有怎样的风险,如此才能够使得企业内控机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效能。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起较为全面的KPI考核项目,将并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提炼出来并细分,以此保障企业每名员工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考核。同时也应当全面考虑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对KPI体系各项指标进行优化。企业应当对考核主体进行合理选择。首先,应当保障考核主体能够积极地接触观察者,这样才能够对被考核人员的工作情况有全面了解,并形成有效的考核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展开考核和评估。其次,企业应当对KPI权重进行优化,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之中设定权重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假如说权重过高,有可能使得员工出现“抓大头、扔小头”的现象,忽略其他指标,另外也会使得考核风险加大,进而影响到考核的整体效果,最后,企业应当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绩效考核意识,这对于企业内控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企业具备良好的绩效考核能够推动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展开,保障内控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健全内控监督体系

企业想要深度挖掘内控的作用和价值,就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应当形成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其独立性。另外,也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执行的内部控制状况和规避风险情况进行合理的监督和评价,关注风险的识别、发现、化解,快速地发现问题,并向管理层及时提报,以此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进行系统的检查监督。其次,形成企业内部合理的自查报告机制。强调业内所有部门都应当明确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点,并制作自查清单,以年度或半年度的时间节点,上报给财务部。财务部在核查过程中,应当考虑企业各部门的业务展开状况。最后,应当形成完善的内控反馈机制,强调需要有必备的反馈环节,同时进行相应的跟踪检查。

(三)提升财务人员素养

因为在企业的各方面运营活动中都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对于企业内控人员来说,财务人员素养的作用性不容忽视。所以,想要保障财务人员素养的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者就应当对员工素养引起足够的重视,组建知识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专业队伍。同时,也需要针对财务人员展开必要的分析财务报表和会计专业知识培训,引导和鼓励财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各方面培训和学习,以此保障其知识素养的提升。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和行业内的业务骨干进行交流,以此了解企业业务运营模式,企业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盈利,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点有哪些,需要针对性地控制哪些风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各方面管理工作。最后也需要保障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是财务人员综合素养不容忽视的一方面,也是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的关键性要素。

五、结论

本研究首先对中小企业内控的概念以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企业运营发展实际,对现今中小企业在内控控制方面的问题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此保障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展开各方面业务活动,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保障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财务机制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