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鲜明品格

2022-11-23白海燕

攀登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风马克思主义总书记

白海燕 杨 丽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世情、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党情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民情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了关于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下简称“重要论述”)以家庭、家教、家风为切入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坚持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红色家风,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建设新时代家风文化,倡导建设融马克思主义本色、传统家风文化底色和红色家风亮色为一体的具有中国气质、中国气魄的新时代好家风。“重要论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中国脚跟,在文化交流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在价值观交锋中坚定中国信仰,体现出文化自信的鲜明理论品格,彰显出文化自信的深沉持久力量。

一、底色、底蕴、底气:“重要论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一)底色自信:优秀传统家风文化铺垫新时代家风的文化底色

1.“重要论述”强调家风建设立足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2]新时代好家风建设应该且必须立足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不可能与传统优秀家风文化完全割裂开来。

首先,立足“国之本在家”的传统底色。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古语耳熟能详,“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美德深入心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其次,立足“孝为德之本”传统底色。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精忠报国的精神气质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4],家国情怀一脉相承。再次,立足“教者必以正”传统底色。总书记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与传统文化经典《易经·蒙卦》中“童蒙养正”一样强调崇德向善、厚德载物的人生取向。最后,立足“欲齐其家必修其身”的传统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6]这一论述不无慎独自律、坚守廉洁、修身齐家的传统官德文化渊源。

因此,以家为本的文化传统、孝德立身的道德传统、教者必以正的家教传统、修身齐家的官德传统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文化底色。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新时代家风文化的沃土,家风建设不可能完全抛弃优秀传统文化而“另起炉灶”。

2.“重要论述”强调家风建设“双创”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家风建设不能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完全割裂,不等于也不可能是传统家风的完全复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7]因此,新时代家风建设立足传统底色,打通历史血脉,传承创新,赋予底色基因以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指出了对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做到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才能在家庭中做到真正的“童蒙养正”,才能培育新时代的家国情怀,也才能体现领导干部的“修身齐家”。脱离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脱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爱国爱家”成为抽象,“向上向善”失去方向,“相亲相爱”没有依托,“共建共享”无从谈起,家风建设将空有底色而不能成为美丽画面,传统基因将不能有效激活而死寂沉沉,家风资源只能存封书橱而只古不今。唤醒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基因活力,必须赋予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家风之魂。

3.“重要论述”彰显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底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重要论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视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战略资源的文化自信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在2015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论述家风建设,引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9]诠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家国情怀,突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家风建设内涵。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全体会议上多次论述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甚至引用“莫用三爷,废职亡家”来强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修身齐家的重要性[10],“修身”“齐家”“治国”被赋予突出的时代意蕴。“重要论述”体现对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说明新时代家风建设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基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沃土之上,彰显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文化底色自信。

(二)底蕴自信: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底蕴

1.“重要论述”强调家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11]“重要论述”坚持家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重要论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凝结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体现了家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色。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治国理政实践之中,体现了家风建设根植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属性,在家风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观察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推动“千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2]。再次,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重要论述”强调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谋”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权利观。

2.“重要论述”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自信。“重要论述”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与传承创新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相统一。新时代好家风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家风文化的分析、吸收、改造、转化、发展,是家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与民族特性相统一的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资源底蕴。离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离开修齐治平的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新时代家风建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新时代好家风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的家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立足中国实际、根植中华文化、具有中国特质和气派的家风文化,是以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底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实践。比如,“齐家”成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重要规范,就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化的家风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底蕴。领导干部好家风建设从根本上说到底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领导干部的家风出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共产主义信仰的丧失。“重要论述”特别关注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教育成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廉洁齐家”写进《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作为重要的党内法规内容,“齐家”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家风建设的重要规范。倡导领导干部塑造一种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公私分明的新型无产阶级家庭关系,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立场、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坚持,也是对传统家风文化的扬弃。以理想信念齐家,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实践,也是对民族文化底蕴自信的体现。

(三)底气自信: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底气

1.“重要论述”阐释中国道路的深层坚持力。“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13]这是党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也是“重要论述”的客观时代背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道路的定力来自深层次的文化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4]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满怀深情和信心地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15]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沃土,家风文化正是中华文化的特色瑰宝,修齐治平的传统家风文化孕育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所在,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多年的“特殊基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唤醒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在与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站稳脚跟,坚定中国道路的文化底气,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彰显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2.“重要论述”讲明中国故事的独特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讲清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6]。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就要讲清楚中国人的家庭情结、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修身齐家,童蒙养正,道德教化;忠厚传家,诗礼继世,整齐门内,不坠家风,这是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2014年,习近平主席到访欧洲,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说道:“今年春节前后的40天里,中国航空、铁路、公路承载了大约36亿人次的流动,相当于每天都有9000万人在流动之中。”[17]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人民讲述中国人游子归家、亲人团聚、祭祀祖先、绵延家风的春节习俗,举国大流动正是中国人家庭情结的鲜活体现。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大势中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人固有的家庭亲情情结和家国情怀的深层内核传递给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让中国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亲近。

3.“重要论述”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无比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把中华民族最为深厚、最为传统的家风文化情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抓住家风这个立足点,深切地呼应了中华儿女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强烈诉求。民族复兴的信心说到底是对中华民族生命力的自信,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家国情怀的文化熏陶密不可分。“重要论述”强调以好家风托起中国梦,一代一代的好家风传承使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继往开来。中国梦就是千万家庭的家庭梦,中国梦最终体现和落实在千万家庭和谐幸福的梦想追求中,体现和落实在好家风的培育中,体现在千万家庭的出彩生活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18]千家万户好,好就好在千家万户有理想、有信心、有道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新时代好家风。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好家风中传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在千万家庭中凝聚。“重要论述”以中国梦铸牢民族文化自信,以家庭梦培育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凝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力量,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彰显出对中华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底气自信。

二、初心、红心、公心:“重要论述”彰显革命红色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19]。“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20]。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的,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重要论述”彰显出对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的无比自豪感,对新时代弘扬红色家风的坚定决心,尤其强调要重塑领导干部好家风。

(一)不忘初心:“重要论述”充满对红色家风的敬畏和自豪

1.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红色家风的敬畏。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前一段,我再次看了一些抗战家书,的确感人至深。”[21]他引用赵一曼烈士写给孩子的遗书并深情地说道:“这些革命烈士的家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应该编辑成册”[22],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他又讲道自己看了很多宝贵的红色家书,的确是“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23],其中充满了对红色家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敬畏和自豪。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舍生忘死,谱写理想信念的英雄史诗。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忠诚于党、坚守清贫、光明磊落。长征途中军需处长自己冻死,却把棉服用在战士身上。革命烈士遗孀朱引梅自己沿路乞讨煎熬10年也要把黄金交给组织,用生命、忠诚和信念凝炼出红色家风的精神气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都是总书记多次提到的优秀家风楷模,建设年代,他们为了革命理想艰苦奋斗,不忘初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树立了典范标杆。

2.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红色家风的自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家风方面,就是老一辈革命家不容贪腐、不搞特权、廉洁齐家的红色家风传统。早在延安时期,依法判处劳苦功高却公然贪污的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壁死刑。新中国成立后,依法判处曾经为了革命出生入死后来却贪污营私、自绝于人民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不容贪腐,毅然决然,权力为公、为民,决不能越雷池半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子弟也要遵纪守法,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足见红色家风的深刻渊源。在刘少奇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述刘少奇同志教育子女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脱离群众的一以贯之的严律亲属的作风。引用刘少奇对子女讲的话:“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永远跟着党,永远为人民。”[24]从习近平当年写给父亲88岁寿辰的拜寿信中同样可以读出对老一辈红色革命家风由衷的崇敬和自豪,习近平在信中表示要学习父亲做人、做事,称赞父亲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人好家风,都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家风。

3.对“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红色家风的崇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25],毛泽东把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送往农村读“劳动大学”,又把新婚不久的儿子送往朝鲜战场,拒绝为亲戚安排工作,强烈反对亲情、友情、乡情染指和介入权力,以身作则。周恩来的“十条家规”、陈云的“三不准”、习仲勋的“夹着尾巴做人”、焦裕禄的“不看白戏”、谷文昌的“不向国家伸手”都诠释了红色家风的内涵。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奋笔做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26],直抒胸臆表达对焦裕禄的敬意。焦裕禄制定《干部十不准》,正是他从儿子看一场不花钱的“白戏”这样的小事当中看出领导干部严格管理子女的重要性。以身作则,防微杜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干部家风典范。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提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他带头把身边尚未成家的四个孩子全部送到乡下接受锻炼,即便是符合政策的子女留城指标,谷文昌则说:“我是领导干部,不能向组织开口给自己孩子安排工作。”[27]不搞特权,严格家风,率先垂范,这样的家风,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领导干部应该建设的好家风。

(二)永葆红心:“重要论述”饱含弘扬红色家风的坚强决心

1.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告诫全党同志要不忘初心,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做事、为民谋利。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8]一些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尽失,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妻儿亲权谋取私利的工具,大搞特权,家风败坏。这与革命前辈红色家风的优良传统相去甚远,与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的希冀相去甚远。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重温入党誓词,以实际行动表明全党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2019年,在会见于都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的次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一连三问:“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29]一连三问,直逼灵魂,发人深省,充分表达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决心意志和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敬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继承和发扬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30]

2.确保对党忠诚。新时代家风建设要突出对党忠诚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长征途中军需处长的故事:“军需处长自己管着棉服后勤,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把有限的棉服分发给前线战士,自己却冻死在严寒当中。”[31]方志敏烈士从事革命十余年,一向朴素清贫,“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的”[3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33]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增强“看齐”意识。他指出:“领导干部违纪往往是从破坏规矩开始的”[34],而破坏规矩往往又是从家风不严、纵容身边人开始的。他对全党提出警告:“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35]因此,新时代家风建设大力弘扬对党忠诚的红色家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推进从严治党。对红色家风的崇敬和自豪,也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整治贪腐、全面从严治党有着坚定无畏的担当和矢志不移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家风有着清晰的自警意识,对于部分领导干部的贪腐行为,在抓紧制度建设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拧紧人生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在中纪委全体会议上以及在党的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并指出:“家风败坏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36]共产党人正面临着权力的考验和风险,必须不断强调坚持党的信仰、理想、宗旨与信念,不忘党的初心与使命。对于“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违反党的政治纪律者决不姑息,对于“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表里不一”的“两面派、两面人”决不纵容,对那些“不信马列信鬼神”,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丢失得一干二净的人,要坚决清除党的队伍,务必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砥砺公心:“重要论述”凸显建设领导干部好家风的无畏担当

“重要论述”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忠诚,以为党公心搞好家风建设。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担当者,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红色家风,把党的先进性、无私性体现在家风建设当中,以理想信念治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和党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的原则要求,不在精神上缺钙,不在私利上纠结,更不在小圈子里打转。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党要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推进伟大事业,需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船重千钧,更需要可靠的掌舵人。

“重要论述”始终强调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表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掌舵人,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37]事实上,亲情关、家庭关是领导干部特别需要跨越的“关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踏踏实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满足百姓对公平公正社会公信力的诉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落实在家风建设上就是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不搞特权,以廉洁自律齐家,以领导干部好家风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

“重要论述” 强调领导干部要担负起管理家人的责任,管好配偶、子女等身边人。纵容家属幕后敛财,表面上看起来是爱护家人,实则是把家庭推向堕落的深渊。领导干部严管家人才是真正的爱护家人,关键的问题还是自身的言传身教。因此,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领导干部家风典范,充分发挥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对全社会家风建设的模范引领作用,带领千家万户培育好家风,以领导干部好家风引领好民风。

三、整体性、创造性、先进性:“重要论述”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一)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整体性

“重要论述”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优秀传统家风特质、弘扬红色革命家风内涵,与当代家庭实际生活相适应并体现“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内涵要求的好家风建设。“只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而没有对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是不完整的,而且也是不可能的。”[38]“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本色、优秀传统家风底色和红色家风一体化的新时代家风建设,以文化的有机整体性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首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制度所决定的。家风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要论述”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推进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理论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家风建设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才能坚持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廉洁性,以零容忍的态度推进反腐败向纵深发展,实现权为民所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价值追求。其次,正是大力弘扬红色家风,以理想信念铸牢全党文化自信,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宗旨,领导干部好家风建设才能取得成效,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情怀。再次,正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文化传统,促进中国梦与家庭梦的有机统一,才能凝聚民族文化自信,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色自信。因此,“重要论述”诠释了家风建设的文化有机整体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创造性

“重要论述”是对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好家风建设是“双创”的基本原则。“重要论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家教家风中落实、落细、落小,就是通过千万家庭的好家风建设凝聚磅礴力量。如果文化只仅仅停留在经典文献上,仅仅被少数专家和学者所理解、所掌握,或藏在图书馆而远没有进入人民的寻常生活,就不能发挥文化独有的作用,文化自信就会变成一句口号。“重要论述”强调家风建设,正是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大众文化中的落实,是对人民群众、千万家庭创造创新活力的自信。其次,对仍有警示、教育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是“双创”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方法。古代封建官吏讲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传统家族主义伦理观念有时成为权力寻租、领导干部不良家风的始作俑者。“重要论述”针对性提出领导干部廉洁齐家思想,强调领导干部的好家风建设,要以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为楷模,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与企业家商人交往,应该成为君子之交,强调“领导干部做好‘亲’‘清’二字”[39],领导干部要做到对民营企业家多关注、多帮助的“亲”字要求,又要做到保持清白、绝不谋私的“清”字要求。领导干部抵御“围猎”,建设良好家风的“心学”修养就是要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古人的“心学”创造性转化为党员干部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廉洁自律的家风修养。“重要论述”守护民族精神之根,致力于中华文化不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体现文化创新创造的信心。

(三)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引领性

“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我国13多亿人口、56个民族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40]。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的先进价值理念,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具有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民主、自由”的真实性,集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于一体是引领文化自信的密码。实际上,一个民族的特性更多地表现在它日常的世俗文化之中,人们的喜怒哀乐、亲情与人情都与民间文化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根往往更深地扎在这种文化之中。“重要论述”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家风家教联系起来,就是抓到了文化的根基。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民性引领。“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41]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呼唤先进文化的引领整合。“重要论述”正是主动回应这种价值引领诉求的自觉自信之举。新时代好家风建设,针对利益冲突、认知分歧、思想矛盾的舆情现状,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明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到底追求什么、反对什么,朝着什么方向走,不能朝什么方向走,给予全体人民以价值坐标,铸牢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总之,“重要论述”倡导新时代立足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焕发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红色家风夯实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以理想信念铸牢全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新时代千万家庭好家风,凝聚全民文化自信。好家风托起中国梦,好家风挺起好党风,好家风撑起好民风,“重要论述”彰显出鲜明的文化自信理论品格。

猜你喜欢

家风马克思主义总书记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习总书记“下团组”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