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2022-11-23满江冰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粗饲料泌乳牧场

满江冰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满江冰

(明水县畜牧水产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1700)

为探索促进牧场奶牛高产的养殖管理技术要点,文章分析了高产奶牛的生理和生产特征,根据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及护理,对奶牛高产的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奶牛的品种选择、牧场的牛群结构、不同泌乳期的饲喂管理、饮水情况、环境管理情况、日常护理及挤奶操作均会对奶牛的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高产奶牛的年泌乳量可达6 000 kg以上,年产奶量显著高于普通奶牛(<0.05),合理控制牧场的牛群结构、不同阶段奶牛的饲喂管理情况,把握科学挤奶等养殖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率。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乳制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增,消费者对于各类奶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长,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较好。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黑龙江绿野畜牧业有限公司依靠松嫩平原腹地的地理优势,投资1.7亿元,争取补贴资金0.91亿元,组建爱牛牧业,建设投产9 000头奶牛牧场,奶牛存栏量已达1万多头,成功跻身全省奶牛养殖领军行列。奶牛的生产效率直接影响着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率,本文从奶牛的生产特点出发,通过严格把控养殖细节,提高牧场的饲养管理水平,降低养殖过程中各类疾病的发生率,以达到高产养殖的目标,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奶牛的生产特点

奶牛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奶牛对饲料中能量及蛋白质的转化率是肉牛的4倍~5倍[1]。当前国内奶牛的平均泌乳量在6 000 kg以上,管理水平较高的牧场,大部分奶牛可以一年产一次犊,并且使用胎次高达6次及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高产奶牛主要是指在305 d之内,泌乳量能够维持在6 000 kg以上的,并且乳脂率可以维持在3.5%以内的品质优良的奶牛。不同于普通奶牛,高产奶牛的泌乳高峰期出现得较晚,通常出现在产犊后的40 d~50 d,有的奶牛可能还会后移10 d~20 d,且高产奶牛的泌乳量非常高,泌乳期长,采食量和饲料转化利用率均比较高,其机体长期处于代谢旺盛的状态,特别是在泌乳期内其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均高于普通奶牛。此外,高产奶牛的泌乳曲线呈较大的抛物线形,并且具有较小的倾斜角,表明高产奶牛可以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泌乳量,但是要提高泌乳量需要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因此,高产奶牛对于营养物质的需要量较普通奶牛更高。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营养物质补充不及时或不平衡的情况,则将无法维持高产奶牛的生产所需,并会导致其能量丧失。如果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的状态,就会对奶牛的生产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

2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要点

2.1 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

不同品种的奶牛,其生产性能和乳品质也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当前我国常选用的奶牛品种是荷斯坦牛,这类奶牛的原产地在荷兰,通过与我国传统的黄牛进行培育杂交繁育后,形成了中国荷斯坦牛。中国荷斯坦牛是一种泌乳量比较高的乳用型奶牛,在牧场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其平均年泌乳量可达7 000 kg左右,日泌乳量可达28.73 kg/头,其中乳蛋白含量约0.90 kg/头,乳脂肪含量高达1.09 kg/头[2]。此外,黑龙江省明水县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拥有丰富的黑土资源,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10倍,并且地下水属于天然弱碱水,适宜牧草生长,滋养了东北地区70万亩的大草原,拥有发展奶牛养殖业的条件。

除了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以外,还需关注奶牛个体方面的差异。养殖人员可以根据DHI、体系外面、母牛的初配年龄及生产胎次等方面进行选择。第一,根据DHI测定,主要是对奶牛的泌乳量、乳脂率及泌乳高峰期的持续时间3个指标进行重点分析。第二,评价奶牛的体系外貌,主要根据奶牛的体形和外貌特征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高产奶牛的体格较为高大,其后肢部位强壮有力,表现为后躯深,前躯浅,整体呈现为三角形,同时奶牛的乳房发育结实,呈现为垂直的柱形,4个乳区分布较为均匀,且乳头的大小适中。第三,根据奶牛的初配年龄及胎次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奶牛在8月龄~12月龄时就已达到性成熟,但尚未达到体成熟,配种过早容易导致奶牛的泌乳量降低,奶牛适宜的配种年龄一般为16月龄~18月龄,这一时期奶牛的体重已经达到成年奶牛的70%左右,达到体成熟;另外,3~5胎次奶牛的生产性能最佳。

2.2 合理规划牧场牛群结构

为了保障牧场内牛群实现持续稳定的高产,需要实时对场内的牛群结构进行调整,使牛群结构维持在合理状态。通常情况下,牧场成年母牛(即初产后的母牛)比例控制在55%~60%,其中,包含40%左右1~2胎次的母牛、40%左右3~5胎次的母牛及20%左右6胎以上的母牛;青年牛(18~28月龄)的比例控制在13%左右;大育成牛(12月龄~初配)的比例为9%;小育成牛(6~12月龄)的比例控制在9%左右;犊牛(0~6月龄)的比例为9%。此外,奶牛牧场还应及时淘汰年龄较大、胎次较高、体质较弱及久病不愈的奶牛,将淘汰率控制在20%~25%为宜。

2.3 提高饲喂管理水平

充足的营养是奶牛高效泌乳的基础条件,尤其是高产奶牛对营养的需求更高,若日粮搭配不当,奶牛的营养水平摄入不足,则容易引发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的情况,而营养的摄入量过多,又容易造成奶牛过于肥胖,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3]。此外,在不同的生理发展阶段,高产奶牛对营养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要维持奶牛的高效泌乳,需要根据奶牛的生理发展阶段特征,科学合理搭配饲粮。

2.3.1 干奶期的饲喂管理

奶牛的干奶期通常是指奶牛分娩前60 d左右不再产奶后到分娩前的时间,在此期间,养殖场可尽量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主要以饲喂粗饲料为主,但是在奶牛干奶后期需要提高饲喂的营养标准,以弥补上一个产奶周期所缺失的营养,同时也为奶牛下一个泌乳周期做好营养准备。在奶牛的干奶期,牧场可以将干物质的采食量控制在奶牛体重的(1.9±0.1)%,将饲粮中粗蛋白的含量以(11±1)%为宜,将粗纤维的含量提高至20%以上,这一阶段饲粮的精粗比以(25~30)∶(75~70)为宜,此外还要保证奶牛每天的食盐量不少于28 g/头,同时还要多为奶牛提供优质的苜蓿等饲粮。

2.3.2 泌乳初期的饲喂管理

一般情况下,从奶牛分娩结束后到分娩后15 d为泌乳初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奶牛刚经历过分娩过程,体质和各项身体机能均比较弱,饲喂时主要以柔软、易消化的饲粮为主。牧场可将干物质的采食量控制在奶牛体重的(2.75±0.25)%,饲粮中粗蛋白的含量以(18.50±0.50)%为宜,而粗纤维的含量以(15.00±1.00)%为宜,同时,保证摄入食盐的比例占体重的1.00%。奶牛生产结束后3 d可饲喂2 kg/d的玉米、麸皮等饲料,逐步减少青贮和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量,可以有效预防奶牛乳房水肿。到奶牛产后8 d左右时可结合奶牛乳房的健康情况,逐渐提高奶牛精饲料的使用量,精粗饲料的比例控制在40∶60为宜[3]。在奶牛生产过后,要注意钙磷等矿物元素的补充,保证奶牛每天钙的摄入量不少于150 g/头,磷的摄入量则应维持在100 g/头以上,以防止奶牛出现产后瘫痪等疾病。

2.3.3 泌乳盛期的饲喂管理

通常将奶牛产后的16 d~100 d定为泌乳盛期,奶牛在产后的4周~6周时可达到泌乳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奶牛为了动员机体进行储蓄产奶,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因此养殖场要尽量维持奶牛在泌乳盛期的营养与能量水平,并保持奶牛良好的食欲,提高其采食量。在这一阶段奶牛采食干物质的量宜占体重的3.50%,摄入的粗蛋白含量应以(17.00±1.00)%为宜,而粗纤维含量应保持在15.00%左右,奶牛摄入精粗饲料的比例应为60∶40,同样需要保证奶牛钙磷的摄入量,保证奶牛每天摄入的钙含量为130 g/头~150 g/头,磷的摄入量为50 g/头~60 g/头。养殖场可在奶牛分娩结束后的15 d起逐渐增加精饲料量,以每天增加0.45 kg/头为宜,当奶牛每100 kg体重进食(1.25±0.25)kg精饲料时,需停止增加精饲料量。此外,由于泌乳盛期的奶牛采食量较大,可在饲粮中混入适量的小苏打,以维持瘤胃的最适pH值(6.2~6.8),促进奶牛的消化性能。

2.3.4 泌乳中期的饲喂管理

奶牛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泌乳中期,泌乳中期通常是指奶牛产后的102 d~200 d,在这一阶段奶牛的采食量会明显增大,应较前期饲喂较少的精饲料,逐渐增加奶牛粗饲料的饲喂量,并将精粗饲料的比例调整为45∶55。

2.3.5 泌乳后期的饲喂管理

通常将奶牛产后的201 d直到干乳期的这段时间定为泌乳后期,这一生长阶段的奶牛容易将饲料转化为体脂,养殖工作人员可逐渐降低精饲料的饲喂量,增加粗饲料的使用比例,将精粗饲料的比例调整为40∶60,保证奶牛可以适时干乳,防止奶牛出现过于肥胖的情况。此外,饲喂奶牛可以选用的优质粗饲料的种类较多,如玉米青贮、苜蓿、燕麦草、象草、花生秧和稻草等均可作为奶牛理想的粗饲料,饲喂这些饲料可以为奶牛提供较为充足的蛋白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帮助牛群减少热应激等刺激因素,进而促进牛群的健康生长。

2.3.6 为奶牛提供充足的饮水

水分是牛乳的重要组成部分,牛乳中的含水量约87%,为奶牛提供充足的饮水量可以使泌乳量提高6%~19%,特别是在夏季,应保证每头奶牛的饮水量为100 kg/d~150 kg/d,而冬季的饮水量则应维持在50 kg/d~70 kg/d,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养殖场可以安装自动饮水器以保障奶牛充足的饮水。此外,应注意保持养殖场的水源清洁,可选择不被污染的河水或井水等,进行严格的沉淀、消毒后再行使用。

2.4 注重牛舍的建造

奶牛只有在优质的饲养环境中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在建造牛舍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建造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远离居民区的开阔地区。保持牛舍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牛群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并控制好奶牛的饲养密度,以4 m2/头为宜,同时还应为奶牛配备足够的运动场地,合适的饲槽和水槽等,为牛群的运动、采食和饮水提供便利的条件。

2.5 控制好牛舍的温湿度

由于奶牛对于高温非常敏感,特别是当夏季天气较为炎热时,会影响到奶牛机体的热平衡机制,导致奶牛发生热应激,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繁殖性能,同时还会对奶牛的免疫机能造成损伤,增加奶牛患病的概率。奶牛饲舍的温度以12 ℃~15 ℃为宜,饲养场应密切关注奶牛生长环境的温度,可使用全程数字化监控程序实时监测奶牛生长环境的温度,以便于及时进行温度调控。当环境温度超过32 ℃时,可使用喷淋器进行洒水降温,喷淋器的水压应控制在0.2 MPa,强度控制在3.6 mm/s,喷嘴最好距离奶牛背部约60 cm,每次喷淋降温的时间可控制在10 min左右[4]。对于奶牛的运动场地,可增设遮阳棚等装置。

2.6 科学挤奶

奶牛的健康情况对泌乳情况有着较大影响,尤其要避免奶牛发生乳房炎等疾病。牧场工作人员在进行挤奶之前,首先,需要将使用的器具进行无菌处理,并使用干燥清洁的毛巾将奶牛的乳头部位擦拭干净,清除掉其表面的粪污杂物等。其次,要做好乳头、乳房的消毒工作,可使用浓度为2%的碘甘油溶液药浴乳头,有效杀灭奶牛乳头表面的病原微生物,防止致病原入侵造成感染,在消毒过程中,需要对乳头周边及乳房基部等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在消毒结束30 s后应使用无菌干燥的毛巾对4个乳头由远及近进行擦拭,一次结束后反转毛巾再擦拭一遍,注意每头奶牛需单独使用1块毛巾,以防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然后,在正式挤奶之前,需要将奶牛的前3把奶弃掉,并仔细观察所挤出的奶品质,如果在其中发现有乳凝块,则需继续挤奶直至第9~10把,如果此时仍然存在凝乳块,则可初步诊断为奶牛乳房炎,此时应立即停止挤奶,并对奶牛进行治疗。此外,在正式挤奶之前还应仔细检查奶牛的乳房、乳头等部位是否存在外伤,使用挤奶器等一定要调节好使用的压强和频率,避免吸入空气,出现抽空、漏气或者过度挤奶等情况,以防对奶牛乳房和乳头造成损伤。最后,挤奶结束后需进行消毒,在奶牛挤奶结束后仍需使用浓度为2%的碘甘油溶液对乳头进行浸泡消毒,同时使用无菌干毛巾进行擦拭,此后再将奶杯用清水冲洗干净,浸入浓度为0.3%的氯酸钠溶液当中进行消毒处理,以防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2.7 加强奶牛的日常护理

为防止奶牛出现过于肥胖的情况,有助于维持奶牛更高的繁殖生产效率。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证奶牛充足的运动量,每天奶牛至少保证运动1 h以上,降低奶牛的隐性发情及持久黄体等疾病的发生率。有报道称,围产期的奶牛在每天的上午9点和下午4点各进行1h的3 km/h以下速度的运动,可以有效缓解高产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发生率[5]。此外,还要保持牛体的清洁,养殖场工作人员需要经常为奶牛进行牛体刷拭,以促进奶牛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还可保持奶牛体表的清洁。

3 结语

奶牛高产养殖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品种、个体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饲粮营养供应情况、饮水健康、挤奶及日常的护理情况等,养殖人员需明确奶牛高产养殖的各项技术要点,并增强自身工作的责任心,为奶牛营造舒适、干净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奶牛的生产能力,并延长奶牛的使用年限。

[1]吉木斯,奥力格尔玛,哈斯其木格.高产奶牛的选择及饲养管理技术[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2(6):49-52.

[2]张梦华,尤震晨,魏趁,等.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和新疆褐牛生产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21,57(5):246-252.

[3]沈国春,崔明珠.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J].养殖与饲料,2007(4):17-18.

[4]杨润,阿衣努尔·阿不力孜,帕热克·爱尼娃尔.奶牛高产养殖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乳业,2021(12):70-73.

[5]江婧,马莉,骆巧,等.产前运动对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21,48(9):3183-319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11

S823

A

2095-1205(2022)06-32-03

满江冰(1977- ),女,汉族,黑龙江明水人,本科,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为畜牧业推广。

猜你喜欢

粗饲料泌乳牧场
母乳钠离子浓度变化与泌乳启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粗饲料在猪养殖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如何降低乌骨羊养殖成本?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海上牧场
奶牛粗饲料的加工与应用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叮当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