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2022-11-23黄慧丽

广东蚕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桑蚕桑树桑叶

黄慧丽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黄慧丽

(忻城县蚕业技术指导站广西来宾546200)

文章阐述了桑蚕的生活习性,介绍了广西桑蚕的养殖优势,总结了广西桑蚕高产养殖技术,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桑蚕;广西;高产养殖技术;优势

2021年,广西地区桑园面积超过300万亩,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左右,同时蚕茧产量超过40万 t,占全国总产量的55%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近40%[1]。如今广西桑蚕养殖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完善蚕、桑、茧、丝、绸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率先构建现代化蚕桑产业体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广西桑蚕养殖业取得如此成绩,与当地桑蚕高产养殖技术密不可分,基于此,文章总结广西地区桑蚕养殖技术经验,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1 桑蚕生活习性

桑蚕也被称为家蚕,属于经济性昆虫之一,以桑叶为食[2]。桑蚕整个发育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化蛹前吐丝作茧。桑蚕除了喜食桑叶外,也可以取食榆树叶、蒲公英、莴苣等,但是要想实现桑蚕的高产,必须将桑叶作为饲料,以此补充蚕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养分。只有在食桑之后,蚕才可以吐丝结茧,桑蚕体质越强,其茧质越好。

桑蚕养殖过程中,应始终依据桑蚕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适生条件,为桑蚕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桑蚕在卵期的适宜孵化温度是20 ℃~30 ℃,催青温度不能超过35 ℃;幼虫阶段的桑蚕也被称为蚁蚕,体躯细小,需要经过多次蜕皮,才会进入下一个生长发育期,此时其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2 ℃~28 ℃之间;在化蛹期,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3 ℃~27 ℃之间,蛹期一般为15 d~18 d,蚕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0 ℃;对于羽化后的成虫,其适宜交配的温度是21 ℃~27 ℃,一般交配2 h。

2 广西桑蚕养殖优势

2.1 资源优势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气候温暖,年均气温在20 ℃左右。当地多为山地丘陵,适合桑树生长,并且拥有上百年种桑养蚕历史,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桑树生长期长(桑树的全生长周期可以达到300 d),萌芽早,落叶迟,桑叶充足,养蚕优势明显,可以满足一年内8批~10批桑蚕饲养需求,有利于桑蚕产业化发展。同时,广西可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桑蚕生产和养殖领先,除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还得益于地区专家团队的不懈努力。经过几代家蚕育种,广西推出桂蚕五号、两广二号等新品种,提高了单张蚕种产茧量(约为40 kg),茧丝长达1 100 m。除此之外,该地区建立桑树种质资源圃,培育杂交桑树品种,其适生性强,叶片大而厚,营养丰富,耐旱能力和耐剪伐能力更优,桑叶产量在每亩4 000 kg左右,可以培育出优质的蚕品种。

2.2 政策优势

广西承接东桑西移政策,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3]。同时该区丝绸专业产业园区较多,不断拓宽和延伸产业链条,填补广西丝绸中下游产业链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总体经济效益来看,广西种桑养蚕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较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种桑养蚕给广西农户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经济保障,促进乡村产业稳定发展,通过产业兴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充分发挥“短平快”优势,以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21年,广西已有54个脱贫县发展种桑养蚕,户均收益1.58万元[4],售茧收入呈现“价高量增”的态势,由此可见,广西具备桑蚕养殖的政策优势。

3 广西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3.1 桑园建立及培管

桑园适宜成片集中,以实现桑树规模化经营,不宜在电厂、冶炼厂、水泥厂、砖厂附近建设桑园,并且桑园与果园、稻田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在广西地区尽量培育优质桑树品种,比如强桑一号、桂桑优12、特优二号等。当桑芽长至15 cm~18 cm时,施加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25 kg/亩,通过施春芽肥的方式提高桑树生长势,也可以追施尿素7.5 kg/亩。在夏秋季节施加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8∶10∶6)30 kg/亩,防旱保叶,加强排水。在6月—7月进行夏伐,做到随采叶随伐条,留出下半年35 cm~45 cm的枝条即可,对徒长枝、病虫枝、多余枝进行剪伐,剪伐后露根晒白,并且在来年开春时及时施加有机肥1 500 kg/亩。

3.2 原种催青

催青也叫暖种,就是将活化的蚕卵保护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促使蚕卵内胚子顺利发育,转青孵化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讲,催青时间在9 d~10 d不等。利用原种催青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桑蚕养殖品质,避免蚕卵孵化不良、孵化率低,使得蚕卵孵化整齐,蚁体更加健壮,最终实现蚕茧的优质和高产。因此在催青过程中,养殖技术人员应该认真贯彻落实相应技术,严格按照催青标准执行,比如可以利用两段催青法,在前4 d催青温度控制在24 ℃~25 ℃,后6 d温度控制在28 ℃~29 ℃。两段催青法温湿度及光照控制标准如表1。

表1两段催青温湿度及光照控制标准

前4 d后6 d 温度24 ℃~25 ℃28 ℃~29 ℃ 干湿差3 ℃~3.5 ℃1.5 ℃~2 ℃ 光线自然光线人工感光或者自然光线

除了两段催青法,也可以采用渐进式催青方法,将整个催青时间分为三段,起始温度为15 ℃~17 ℃,时间为1 d~2 d,在第2天或第3天进入中期胚胎发育阶段,第4天以后进入后期胚胎发育阶段,其温湿度及光照控制标准如表2所示。

表2三段催青温湿度及光照控制标准

第1~2天第2~3天第4~10天 温度15 ℃~17 ℃20 ℃~22 ℃24 ℃~26 ℃ 干湿差1.5 ℃~2 ℃2 ℃~2.5 ℃1.5 ℃~2 ℃ 光线自然光线自然光线人工感光或者自然光线

除了控制好温湿度,要想保证正常收蚁,还应该每隔30 h左右对卵面进行消毒,做好黑暗保护,及时剔除转青死蚁,并做好高温保护。如果蚕卵胚胎发育过快,或者蚕种发育不整齐,可以在当天17:30之后及时冷藏,防止蚕种提前出蚁,冷藏前需先置于25 ℃以下环境进行保护过渡,过渡时间为2 h。

3.3 用桑标准

要想确保蚕体健壮,无病高产,产卵量多,卵质充实,还应该根据各蚕龄生长需求,喂养适熟的桑叶。桑叶是桑蚕最重要的营养来源,要想做到“良桑饱食”,技术人员必须优化各蚕龄用叶标准:1龄蚕适合喂适熟偏嫩的桑叶,叶色为黄中带绿,以3叶~4叶位为宜;2龄蚕适合喂绿中带黄的桑叶,叶位在4叶~5叶即可;3龄蚕适合喂适熟的桑叶,颜色为绿色,叶位为5叶~6叶;4龄蚕,适合喂成熟的桑叶,叶片颜色为浓绿色,叶位为中部;5龄蚕适合喂浓绿色的桑叶,叶位为中下部。要严格遵循用桑标准,尤其在进入4龄蚕之后,必须保证蚕体吸收足够的蛋白和高糖,以“量好质高”为原则,喂养时要避免不良桑叶,确保桑叶质量,使得桑蚕充分饱食。基于此,应该确保桑园灌溉水源清洁,严格选叶,并且在桑叶的运输、采摘、贮藏过程中,快装快运,以此保证桑叶新鲜。

3.4 给桑与眠起

在收蚁之后要及时扩座匀座,根据桑蚕的不同品种和发育阶段,按标准分匾,避免因为蚕头拥挤而导致发育不良和食桑不足。养殖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每日给桑计划[5]。给桑前桑叶要浸泡消毒,在小蚕养殖过程中,每日给桑量确保桑叶可以吃到第二天早上即可。根据不同桑蚕生长发育阶段,严格控制给桑量、桑叶厚度,选择合适的给桑期和给桑方法。一般来讲,要想保证桑蚕充分饱食并且不造成桑叶浪费,应该根据蚕体发育程度来确定桑叶大小和整齐度,对于1龄蚕切桑标准为0.25 cm2~1.7 cm2,对于2龄蚕切桑标准为1.7 cm2~4 cm2,对于3龄蚕切桑标准为4 cm2~16 cm2,对于4龄蚕和5龄蚕可以直接饲喂完整桑树叶片。无论是哪一个生长阶段,给桑次数均维持在每日4次左右即可。

在眠起管理中,为了避免蚕眠起不齐,养殖技术人员应该控制好给桑量,以达到就眠齐一[6]。同时还应该提青分批,将迟眠蚕和早眠蚕分开,如果是迟眠蚕,应该给予良桑,促进其就眠。为了保持蚕座清洁干燥,需要适时加眠网,并适时进行除沙,其中1龄蚕眠除1次,2龄蚕~4龄蚕起除、眠除各1次,5龄蚕起除1次、中除1次。如果眠中蚕座冷湿,将导致就眠不齐,影响蚕体健康,可能会产生遗失蚕。还要做好眠中保护,在眠中室内温度应该比平时温度低1 ℃左右,避免日光直射,但是每日光照应该不低于18 h,在座上可以施洒一层薄石灰粉,使得相对湿度在75%左右。

3.5 上蔟和种茧保护

在上蔟之前,养殖技术人员应该摆好蔟具,对蔟室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塑料簇和花簇为宜,按照“适熟稀上”原则,做到熟蚕均匀,避免过生上蔟,以此减少不良蚕和不结茧蚕的出现,上蔟密度一般为350头~400头,分日期、分蔟室上蔟,初期温度保持在25 ℃左右,蔟中应该避免闷热,始终保持通风、均匀弱光,避免强风直吹。在未化蛹时采蚕茧要做到轻采、轻放、轻摊,最适宜的采茧时期为上蔟后48 h~72 h,采茧之后平铺于蚕匾中,每匾2.5 kg左右。之后做好种茧保护,要想获得优良蚕种,技术人员必须根据蚕种的生理特点合理调控室内温湿度,保证蚕体健康发育,减少不良精卵,使得发蛾齐一。要确保种茧室温度始终维持在25 ℃~27 ℃,相对湿度在80%~85%。如果温度过高,将导致叠卵问题,最终产出率降低;如果湿度过大,将导致蚕体发育慢,羽化困难,产卵数量少。

3.6 病虫害防治

3.6.1 微粒子病

在桑蚕养殖和繁育过程中,微粒子疾病潜伏期较长,属于慢性传染病之一,病程较长,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病症表现各有不同。如果是通过卵感染的蚁蚕,其体色较暗,发育迟缓,体型瘦小,迟眠或不眠;2龄蚕和3龄蚕可能出现发育迟缓、表皮无光泽、不蜕皮、身上有斑点、反应迟钝、体壁易破等症状;4龄蚕和5龄蚕则交配能力较差,卵形不整齐,排列不一,不受精卵较多,并且孵化不齐。微粒子病的传染源较为广泛,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脱离物和排泄物[7]。其中脱离物是指蚕茧、病卵壳,排泄物是指蛾尿和蚕粪尿。广西夏秋季节温暖潮湿,更容易暴发微粒子病,到9月后期,气候较为干燥,因此发病较少,交叉感染较少。在日常抚育过程中,要想降低微粒子孢子密度,应该定期对蚕室、蚕座进行消毒,保持蚕室内干燥、通风、清洁,从而降低感染概率。防治微粒子病,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蚕室进行“三消一洗”,在蚕期结束后进行“两消一洗”,比如利用2%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或者利用1%清洗液对蚕室进行消毒。

(2)定期对蚕室进行抽检。每月月中和月末对上蔟室、蚕室、制种室进行定点抽检,检查病毒,及时阻挡病原菌的扩散和传播;每隔2 d对原种养殖环境进行大消毒,同时制定相应的生产消毒防病制度。在日常管理中,人员应该勤换鞋、勤洗手,创造一个清洁干净的养蚕环境,提高防病意识,降低交叉感染概率。

(3)在给叶过程中要做好桑叶的全程消毒。可采用0.4%漂白粉澄清液对桑叶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得低于15 min,也可以利用桑叶自动化消毒清洗设备,提高消毒效果,及时切断桑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

3.6.2 野外昆虫

野外昆虫主要有蚂蚁、蝇类,同时在给食桑叶过程中桑叶可能带有象鼻虫、桑尺蛾、斜纹夜蛾等多种害虫[8]。喂养桑蚕过程中,野外昆虫的出现将提高桑蚕感染微粒子病的概率,同时也会影响桑蚕品质,部分昆虫很可能会把蚕体吃掉。因此在桑蚕养殖阶段,首先,技术人员应该及时检查蚕室附近有没有蚂蚁窝,尤其是较为隐蔽的角落,应该做好防蚁处理。其次,在夏季高温多雨时节,蝇蛆幼虫可能潜入蚕体中潜伏发育,最后导致桑蚕死亡,因此养殖户必须做好防范措施,避免蚕体直接接触蝇蛆,可在上方用纱网覆盖,确保养蚕过程安全又透气。最后,在桑树种植过程中,对于病虫害防治,要避免使用敌敌畏和乐果等化学药剂,以防后续蚕食桑之后发生农药中毒,尽量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此外,养殖人员还应做好冬季桑园清洁工作,通过冬伐和夏伐,及时焚烧残叶和病枝落叶,去掉枯萎枝。在给桑之前要及时除掉虫口叶,并对桑叶浸泡消毒,避免蚕食下感染,及时切断食下传染路径。

4 结语

为了实现桑蚕的高产养殖,技术人员应该认真落实相关技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催青,根据蚕体的不同品种和发育阶段,合理进行给桑和除沙,同时避免因为蚕头拥挤而导致发育不良和食桑不足;保证桑叶新鲜,使得蚕体充分饷食;及时对蔟室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清洁;切断桑蚕微粒子病和其他虫害的传染途径,最终提高桑蚕的质量和产量。

在桑蚕养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建立桑树园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桑园示范基地,并对现代桑蚕生产技术进行示范推广,积极拓展桑蚕资源新功能,对桑叶、桑枝、桑果、桑蚕、蚕蛹、蚕丝进行多功能开发,拓宽产业链,通过“良种+良法”模式,最大化提升桑蚕养殖经济效益。

[1]杨琪玉.广西蚕桑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EB/OL].(2022-04-11).http://www.bbrtv.com/3g/index.php?action=show_news&contentid=724967.

[2]廖森泰.“桑蚕资源食药用价值挖掘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入选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J].蚕学通讯,2021,41(1):18.

[3]王永强.抗血液型脓病家蚕新品种“明·湖×春·江”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蚕专业组现场考察[J].蚕学通讯,2021,41(4):56-57.

[4]虞崇江陆俣伽马靖羽.广西蚕桑产业的脱贫富民密码[EB/OL].(2021-12-06).http://www.moa.gov.cn/xw/qg/202112/t20211206_6383836.htm.

[5]杨虎,沈浩.桑蚕在推动休闲农村旅游地理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评《中国旅游地理》[J].中国油脂,2021,46(7):158.

[6]张永红,邵榆岚,苏振国,等.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云南野桑蚕进化分析[J].蚕业科学,2020,46(6):716-724.

[7]黄丽霞,徐丹丹.基于eCognition的广西桑蚕业生产布局动态监测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以河池市宜州区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2020(8):40-44.

[8]李安华,周世西,陆海姣,等.广西贫困地区桑蚕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实践与展望:以那坡县为例[J].蚕学通讯,2020,40(2):36-4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02

S883

A

2095-1205(2022)06-05-03

黄慧丽(1990- ),女,壮族,广西来宾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桑蚕产业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桑蚕桑树桑叶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桑树下的快乐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关于科学桑蚕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
桑树和蚕
奶奶家的桑树
桑叶迷宫
浅析桑蚕生产产业的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