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困境研究*
2022-11-23唐启明
唐启明 唐 斌
(云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追求数量,而是追求质量,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达标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在就业之前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周琬謦(2017)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是以行业性为主导、以专业性为主线、以教学性为主流、以实践性为主宰、以地方高校为主体的教育[1]。要使毕业生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侯佛钢,张学敏(2019)认为,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制度趋向学术导向[2]。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不能单纯靠科研能力来评价。许海峰,石伟平(2017)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受到院校、企业、教师自身等因素的影响[3]。本文从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师招聘、培训、职称、考核制度困境方面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致力于促进应用型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困境
1.教师招聘制度的困境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的毕业生和企业优秀的高级人才。高校毕业生拥有较强的学术背景、理论知识、创新思维且数量较多,能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很大的筛选空间。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缺乏到企业实践的经历,应用性和实践性技术技能不足,缺少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4]。企业优秀的高级人才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解决专业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但由于企业的高级人才在达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门槛性标准,而难以被录用。并且,企业高级人才在企业享有高工资待遇,而院校的工资待遇一般低于企业,这也使得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不愿进入院校工作,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想要招聘具有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的困难加大。并且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聘青年教师人员数量少,无法满足院校对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需求[5]。这些招聘制度的困难,让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缺乏的缺口得不到弥补。
2.教师培训制度的困境
(1)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重理论、轻实践,形式单一、封闭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上岗之前的培训着重于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教学管理技巧、院校规章制度等方面,且培训内容局限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培训方法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等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形式。青年教师在担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岗位之时,院校对青年教师的在职培训侧重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培训模式[6]。比如,青年教师学历再提升、教师访学、教学方法改进等,侧重于学术性探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提升,这些在职培训的场所大都以院校内环境为主,且内容陈旧,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不足。院校对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前的培训内容大于入职后,忽视对青年教师入职后培训的内容,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2)青年教师赴企业实践培训困难
应用型本科院校“因产业而生,应产业而长,随产业而兴”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要到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程序。部分应用型高校强调要强化青年教师“双师双能”型建设的号令,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职业培训、主动进入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践。校企合作,就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加强双方的合作教育。但是因为院校的激励政策与相关制度存在模糊,青年教师进入企事业单位得不到制度保障等原因,使得青年教师进入企事业单位实践困难重重,校企合作的默契度不高。一方面,企业没有义务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岗位,并且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时间短,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以浪费。企业追求利益为主,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岗位主要是为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企业认为为青年教师提供岗位,并不能给企业自身带来实际利益。因此,大部分企业愿意接受青年教师到企业参观、讨论、提出建议的机会,而不能接受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3.教师职称制度的困境
(1)职称评审重科研轻实践
教师职称评审标准重科研、轻实践。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称评审标准多直接参考一般普通型本科院校,而一般普通型本科院校的职称评审侧重参考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科研能力、论文发表质量方面,这与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符合度不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希望青年教师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具备解决专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又主要参考教师的科研能力。这就使得青年教师处于两难地步,如果把教学重心放在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就会在职称评审中处于不利位置;若把重心放在科研能力上虽在职称评审拥有优势,但又达不到院校提出的“双师双能”的指导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运用这种职称评审标准,不利于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反而会促使青年教师为了在职称评审上达标过度追求学术性能力的提高,而偏离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初心。
(2)职称评审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评价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称评审制度上会建立量化的考核标准,但是量化的科研能力能够在论文发表质量、学术研究能力方面进行表现,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却难以量化。没有一个确切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量化的标准,整个职称评审对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模糊,这就导致一些青年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在职称评审时得不到相应的肯定。并且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青年教师是否有企业实践经验、与政府企业进行合作没有硬性要求,且院校没有进行相应调查这些行为的真实有效性。
4.教师考核制度的困境
(1)考核制度缺少对实践能力的硬性考核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青年教师考核侧重科研能力的考查,缺少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标准。青年教师考核主要以教学质量、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来考查青年教师考核是否合格,并且学术性能力在考核中占的分值比例高,且这些能力的考核制度较完善,使得青年教师在学术性考核上有据可依。院校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有具体的课时量规定,定时抽查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科研任务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核。相比之下,院校对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存在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内容模糊、缺少硬性的考核问题。青年教师在实践能力的提高体现在青年教师本身具备的专业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无法体现在书面上,现有的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青年教师在专业实践能力上的所付出的时间成本。
(2)考核制度忽视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教学能力考核只注重结果性考核,缺少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支出上,将资金力量投入到增加实验设备、建立实验基地,对研究设备大力支持,而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上的资金支持较低,导致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较少。在考核制度上,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查标准低,没有强制性的硬性要求去促使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并通过考核。青年教师有教学任务量的规定,青年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教学任务上,对实践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并且认为实践培训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3)学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是否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将直接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为了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参考,院校大都设立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学生通过对青年教师的课时量、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网络评估。但是,由于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学生较少了解青年教师课堂之外的专业实践能力水平,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主要凭借主观意识进行打分,并不关注青年教师学科的差异性。因此,在学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学生对青年教师评价所得出来的结果,对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改善不具备有重要意义的参考价值。
二、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1.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核心制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青年教师招聘工作时,不但需要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学术技能,同时还强调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应用型本科学校必须通过定制化的考评要求,来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加以考评。对于一些在毕业后直接参加考试,而进入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而言,由于普遍缺少实践经验,可要求其应该具备最少一年的专业实践以及企业实践经验,并通过考核后才能够真正入职,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应聘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不足。另外,学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到公司内部开展培训,每一次培训过后,还要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成果进行考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提高了青年教师对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认识,长期保持下去,必然也会提高整体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水平。对于那些经由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转入到教师岗位的人员,则必须要求其通过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培训课程,并参加考试合格后,才可正式入职,走进教师岗位。
2.健全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支撑制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组织专业实习比赛,在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青年教师对比赛的参与率,现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比赛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另一个方面,要强化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比赛的作用,建议更加重视专家评估和反馈,为青年教师组织最佳的专业实践培训比赛,并在比赛过程中找到自身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潜在缺陷,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参加比赛对青年教师在促进专业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企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丰富自身经验,积极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将所学技能融入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实际操作中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强、技术含量高的“双师型”青年教师。校企之间建立合作联盟也可以带来双赢模式。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可以从企业中获得市场的第一手信息;对于企业来说,青年教师有着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推动设备的开发和科研项目的研发。
3.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保障制度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育应当重视专业实践性技术能力,对院校优秀青年老师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要求也较高。虽然现阶段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青年老师的思想理论教育与专业学术水平考评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不过,对于优秀青年老师的专业实践性技术能力考核系统却不足严重或者简单粗糙,而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也并未出台相应的优秀青年老师专业实践性技术能力考核指标,与优秀青年老师有关的职务考核也仍然偏重于专业要求,并对专业实际教学水平考核也缺乏具体的规定,这种考核导向方式显然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青年教师的师资队伍构建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必须要加快学校把优秀青年老师实习工作能力考核列入学校教育业务整体考评中的进度,从体制层面上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以确保学校优秀青年老师实习工作能力及质量的迅速进一步提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