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
——以安徽省铜陵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为例
2022-11-23周志美
周志美
(中共枞阳县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并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进行部署。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相关方面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 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且同质化严重
目前乡村的产业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主,基础、结构普遍较为薄弱和落后。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基数小,主导产业不足,个体私营企业量少质低的现象突出。全市各乡镇的一二三产业近年来虽然有所优化,但同质化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产业发展缺乏特色,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1]。
1.2 农业产业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着三次产业整合程度低、层次浅,农业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仍然不足,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示范园等平台建设滞后,农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例如,铜陵市义安区作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近年来虽然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目前其产业融合主要还是围绕生姜、凤丹、粮油的初加工,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
1.3 产业发展缺乏持久动力
一是发展要素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建设用地指标趋紧、资金短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二是发展内生动力缺乏。在自主发展权、行政执法权、人事管理权等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较多。三是大多乡村产业市场化机制建设不够完善。乡村产业尤其是扶贫产业大多在政府行政主导下生长,人财物产供销未能形成灵活的市场机制[2]。
1.4 农村软硬环境有待于持续改善
人居环境、交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的冷链仓储、网络等方面还比较薄弱,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城乡差距明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机制和氛围尚未建立和完善。
2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
2.1 摸清实情,精准施策
首先是对当地的乡村实际情况摸清吃透。如铜陵的农业大县枞阳县,产业方面,枞阳东部要围绕万华无醛生态秸秆板、绿色大家居智造产业园建链补链强链,重点引进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四高”项目,全力培育秸秆综合利用及家居智造产业。服务业方面,要以农产品物流园为平台,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横埠物流中心。南部以G347为主轴,建设以育种和现代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北部以引江济淮工程为主轴,充分发挥枞阳作为唯一取水口的优势,倾力打造枞阳临江产业园。中部以白荡湖为主轴,创建以浮山为龙头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其次,精准选出最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着力在“优、绿、特、强、新、实”六个字上做文章,发挥要素的集聚效应,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3]。
2.2 集聚要素,促进发展
首先,要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带头人的重要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或带头人通过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载体,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其次,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一方面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振兴基金。另一方面,要整合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行动、农业产业化等涉农项目资源,发挥财政资金聚集效应。最后,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在行政审批简化、税收政策优惠、科学市场监管等方面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短板,吸引更多外来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3 坚持改革,激活活力
深化改革,盘活、激活、放活乡村各类资产资源。一是向“三块地”改革要活力。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改革,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度;二是推进经营主体改革力度。选择基础较好地区,创建省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持续开展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示范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引领,进一步推动铜陵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三是探索解决村庄“空心化”改革。总结推广铜官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经验。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和闲置住宅资源,还同步解决了人地分离后的房产、土地管理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四是工作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用工业化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比照抓工业“链长制”成功做法,建立健全县(区)乡(镇)村(居)三级乡村产业发展“链长制”,强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2.4 坚守绿色,永续发展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铜陵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区域,生态优势是最大的后发优势,因此,铜陵要在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共同体框架下,深挖铜陵文化资源富矿,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提升旅游通达能力,以安徽供销枞阳农产品综合物流产业园为平台,进一步畅通铜陵与长三角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参与长三角旅游互动,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大发展,铜陵有条件成为长三角地区最佳文旅休闲康养目的地,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2.5 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当前,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加强考核机制建设。将乡村产业发展纳入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区)直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包乡镇、包主体、包基地、包农户的领导干部职级晋升和农技人员职称聘评、工资绩效挂钩。
3 结语
总之,要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境,为此,该文在分析了乡村产业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推动乡村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