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2-11-23井文
井 文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将农业产供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1]。但目前存在着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不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农村地区现实的需求存在脱节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分析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路。
1 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意义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有效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贸易,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和新途径。但由于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经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人才,需要适合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现代人才。培育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的创新创业人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要求。加快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2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不规范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培训达到培养当地电子商务人才的目的,但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一是培训方法单一[2]。在政府举办的农村电商培训中,学员一般以讲座的形式聚集在有教学条件的地方。在培训方式上,以教师授课为主,学员动手实操的机会较少。由于部分教师的主要工作区域在城市地区,对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的了解不够,对农村经济和农产品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二是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缺乏系统性。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内容多为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往往具有随意性,未能根据当地学员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培训计划。培训的主要对象除了涉农电商平台、电商公司等,主要的培训对象为农户,而农户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较低,属于初级的浅层次的培养。
2.2 高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问题
一方面,目前中国专门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高职院校较少[3],尽管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不少高校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此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结构固定,涉及农产品销售、农产品经营、艺术等相关内容的课程较少,难以与农村电商行业实现有效对接。因此,一些电子商务人才在农村工作后,对农村电子商务业务并不熟悉,无法胜任农村电子商务的工作,无法解决农村电商的现实需求。并且,许多高校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关注度不够,直接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资源和教材开发严重滞后。
另一方面,在高校师资的分配上,很少有教授学者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发展有真切的了解,由于缺乏农村电子商务实践经验,在授课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农村电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没有一定的农村电子商务实践经验,很难深入了解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而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缺乏对当地农业状况和农产品的深入了解,致使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教学能力。
2.3 农村电商人才引进困难
目前高职学生返乡从事电子商务的热情并不高,这与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初衷相悖。培养农村电商人才的目的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高职学生不愿返乡不仅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村电商人才的短缺,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措施,吸引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返乡从业,但收效甚微。即使通过政策引进一些人才,他们也难以扎根农村,人才流失率高。主要是因为农村在基础设施、创业环境及薪酬待遇等方面,难以满足优秀人才的期望。因此,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电商人才,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3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
3.1 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应主动承担管理责任,加大政策出台和实施力度,发挥政府在电商人才培训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一方面,完善培训体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和方案。根据学员的实际水平,制定符合其认知的培训内容,循序渐进,以便学员能更好的吸收,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在培训方法上,应不断丰富培训方法和培训形式,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培训内容应少一些空泛理论讲解,多一些实际技能培训。确保培训的内容对于学员有实际指导意义,且具有可操作性,以此切实提高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3.2 科学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
高校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应主动立足农村地区需求,制定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纳入总体课程体系规划中,科学设置农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涉及传统的电子商务课程,更要将农村农产品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融合进去。在技能培训方面,既要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又要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除了相应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加大学生到农村的实践,使其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切实的体会和认知。
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打造一支适应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的专业教师队伍,紧密依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加强产学研之间的流动。聘请合作企业管理人员和高级商务行业精英为客座教授、实践指导教师等兼职工作,由于他们具有农村电子商务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学生更具操作化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营造良好人才环境
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高校应与企业密切联系,不断扩展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高校可与涉农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将电商企业引入学校,通过完成电商企业项目、举行学科竞赛等形式,使学生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积极搭建人才引进的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地方地方应出台更加完善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从人才引进的薪酬待遇和福利等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吸引高素质的具有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人愿意返乡创业就业,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同时,在鼓励和支持人才返乡创业时,在金融、教育和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解除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能扎根农村,全身心地到农村返乡创业发展中,成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