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2022-11-23王秀玲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期
关键词:抗旱树种造林

王秀玲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荒峪镇人民政府,河北 迁西 0643000)

我国的抗旱造林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整体来讲,在当下的技术支持下,还是容易出现树木资源浪费的情况,难以达到较好的成效。所以当下还是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提高我国抗旱造林能力,同时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林业工程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生态环境状态,所以抗旱造林技术的创新与改革也是非常迫切的。

1.抗旱造林建设背景

我国地域辽阔,其地质环境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林业建设上面有着较多的困难,当下在林业建设中我国的一些相关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造林行业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另外,因为我国农业的需要,很多地域的一些土地也被用作了耕地,大规模的耕地使得我国植被的面积也在不断减少,这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为了扩大我国的植被面积,抗旱造林也成了林业建设中的重要目标。我国政府也提出了相关的抗旱造林政策,一定程度上来讲抗旱造林能够缓解我国造林业的压力,但是即便如此,在实际的抗旱造林应用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树木的成活率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这也导致较多的树木资源被浪费。若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并不利于我国造林技术的发展,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造林工作应该继续重视,抗旱造林也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方式,综合投入人力资源发展下去。另外要注意的是,抗旱造林也应该结合当下时代的发展进行现代化管理,以求造林行业紧跟时代发展,也要持续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选择

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需求,所以了解到不同树种所需要的环境还是必要的,这样也能够在选择树种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植被。在干旱地区进行造林的过程中,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能够有效地控制植物存活率,也能够减少资源浪费。造林抗旱需要理智合理地去操作,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当下我国抗旱造林还存在着缺陷,也有较多的专家说明了选择合理植被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监管力度不足,也会导致在真正的实施上面有着较多的失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抗旱选种在造林方面也需要较多的突破。

在具体的选种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造林所在环境下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气候等,这些都能影响到植被的适应性。也需要了解到每种植被所需要的自然环境,例如一些针叶类型的树种,像油松、侧柏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进行播种的时候可以着重考虑。如果在树种方面选择错误,就会容易导致大面积的植物死亡,甚至也会导致较多的经济损失,必要时还需进行一些试验,以此去选择一些合适的树种的。

3.抗旱造林技术应用于林业工程中的问题

3.1 土地自身条件以及水资源稀缺

虽然说我国占地面积较大,但是人均土地相较国外而言还有所差距,我国的林业土地占地面积较少,而很多土地还处于贫瘠状态,在这些贫瘠的土地开展林业建设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我国造林工程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贫瘠地区的土地条件较为恶劣,也会容易缺少水资源,土壤状态不适合树木的培养,这就容易因为缺水导致植物死亡,难以真正地生成植被。另外,这些地区的土地也没有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因素,植物生长缓慢。所以说,解决干旱地区土地状态以及水资源问题也是抗旱造林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3.2 造林作业标准化有待提高

造林工程这一项目的实施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长期的发展,干旱地区因为其复杂的地理状态,也需要更多的技术规范。而当下很多相关的负责人对抗旱造林这一工程并不重视,也会容易忽略其平时的技术规范性,导致其林业发展难以推进,也容易造成经济上面的损失。

抗旱造林这一技术也已经发展了较长的时间,所以在工程发展上难免还是会延续着以往一些旧的方法,其技术管理上并未完善,也没有进行创新,随着时代发展难免会有些落后。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现代抗旱造林也应该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其规范化进行创新,找到合适的技术管理方式并进行落实。另外也需要找到与其相符合的林业工程管理模式,工作人员需要对林业发展重视起来,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约束并科学管理也是必要的,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林业工程的发展。

3.3 抗旱造林技术实操状况不佳

我国在林业技术方面并不先进,但是当下因为政府的重视,也在大量地培养相关的人才,并对这个工程不断地找寻创新的方案,如今也算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相关的技术理论虽然还算是成熟,但真正的操作方面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是技术人员在真正的操作中容易出现一些失误,专业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接也有着一定的不足,导致在操作中容易出现技术上的失误。所以相关的工程企业也需要不断地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这也能够提高工程的完成度,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上的失误。

另一方面是企业仅仅注重了工程的过程,然而对于后期的治理并不完善,所种植好的植物未得到保护,这样长时间下去,容易造成树木的枯萎,在干旱贫瘠地区进行种植也是需要注意养分的摄入的,若不重视则难以得到长期的工程效益。所以在林业工程中经常出现短期内有效果但是长时间下去很难看到效益的状态。另外,林业工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加强监督系统,因为工期耗时较长,所以监管人员也时常对这份工作不重视,难以真正地达到效果。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工作素养,保证监督人员拥有较多的耐心,同时能够细心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加强监督。

4.抗旱造林技术应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做好土地整改准备工作

环境问题一向是林业发展的重点所在,尤其在抗旱造林中,环境较为艰苦,想要提升我国抗旱造林的能力,也需要不断地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整改。尤其是土地问题,土地作为种植的最基本条件,更是要针对各个地区的土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土地整改为适合树木生长的条件。树木的生长需要较多的养分,所以需要尽量地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也需要引入大量的水资源,保证树木能够有足够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另外土壤中也会有一些病虫害问题,这些也需要尽量地进行改善,以免种植的树木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4.2 解决干旱问题

首先水资源难题一向是抗旱造林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树木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所以必须要加强其水资源的储备。在这一方面,除了要准备大量的水资源以外,还要注重环境的保湿。例如可以采用保水剂来进行处理,一方面是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能够保证树木灌溉。其次可以利用覆膜技术,这一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周围环境的保湿性,同时也能够加强树木的存活能力。第三是实施鱼鳞坑或围山转整地,提高土壤在雨季的储水能力。

4.3 恰当选择树种

在林业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是必要且关键的,树木在环境方面的需求各有不一,而且其抵抗干旱环境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选取成活率较高而且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提升树木的成活率。从这方面来进行树种选择,一方面要注意到树木的抗旱能力,可以选用一些抗旱能力较强的树种,保证其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下依然生长。另一方面也要对树木的生长需求进行较多的了解与分析,在种植之前,要了解到种植地的环境,也就是周围的土壤状态以及气候等等,保证周围的环境不会对植物的存活有所威胁,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抗旱造林的能力。除此之外选取好合适的树种之后也要先进行实验,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大面积种植也会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4.4 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一些有关抗旱造林的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强员工的职业素养,首先在对造林员工进行选拔的时候要不断地加强选拔标准,对其进行严格地考核,例如一些树木的种植特点,环境需求都需要工作人员全面掌握,保证其专业素质。一方面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失误,保证抗旱造林质量。其次也需要加强工程中的监督,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出勤、工作状况进行全面地监督,对相应人员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如果出现不达标可以重新对其进行培训。也可以加强施工人员的竞争性,对于一些完成任务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一些完成状况不达标的人员适当惩处,这样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效率。

抗旱造林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程,它要求施工人员有着较多的耐心,不断地对树木成活状态进行检查,推进工程的进展,若是出现了失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程。所以要使得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加强自身的工作素养,监管者也需要不断地对其造林成果进行检查,而不是让整个造林工程中的流程流于形式化。除此之外,在造林工程中,也需要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认识到抗旱造林的重要性,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能够更好地推动工程发展。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造林宣讲,让施工人员真正地认识到抗旱造林与我国生态环境以及与我们自身紧密的关系。

4.5 提高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综合措施和建议

抗旱造林这一技术需要不断地进行突破,当下在真正的施行过程中沿用着以往的一些旧的方式,也会容易导致和社会脱节。当下的干旱地区对于植物来讲环境恶劣,严重降低了植物的生长能力,所以也需要不断地找到合适的树种,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促进其发展,另外也需要对土壤进行改善。除此之外,抗旱造林技术也需要和其他的一些相关技术进行结合发展,这也是林业工程中的一个突破。其抗旱造林可以与物理学以及数学等进行结合研究,其中的一些植物生长记录、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等等,都可以用数学进行统计,获取到更加可靠的数据。从这些方面来看,抗旱造林也更需要根据需求来进行变化,综合性地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促进抗旱造林效果。

如今在社会发展中自然灾害频发,生活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较多的极端天气的出现也在促使着我们去加强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发展。而这些自然灾害也多是恶劣的环境导致的,恢复树木种植,保护自然环境对于当下来讲是必要的。林业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空的口号,更是人类发展的责任所在。

5.现代化技术在造林进程中的应用

5.1 在苗木检测上的应用

抗旱造林所面临的种植面积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管理工作也非常繁忙,利用现代化技术能够轻松照看生长中的幼苗。例如可以合理使用无人机,能够随时查看幼苗的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管理员屏幕上,方便管理监察。也可以利用一些自动测量的工具,来查看林地内的树木密度,也可以对林地内的土壤状况进行实时监管。另外当下感应仪器也被生产出来,能够对林地内的一些土壤动物甚至是一些微生物进行检查,保证整个抗旱造林的场地内是安全的,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幼苗的健康成长。利用这些检测的仪器可以有效对场地进行实时监察,同时可以检查幼苗的生长状况,也能够及时发现幼苗的问题并解决,提高植物成活率。

5.2 土壤水分监测技术

干旱地区进行树木的种植需要时刻的注意到土壤中的水含量,以保证植物能够有充足的水分。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中子仪法被人们广泛使用,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土壤中打出测量孔,用仪器进行检测就可以了。而原本的烘干法等,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取土点,而且使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中子仪法这一方式简单便捷,能够时刻检查到土壤中的水分,相较于原本的一些烘干法而言更加的实用,现代化技术能够充分地降低抗旱造林的难度,也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造林工程的进步,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必要时也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仪器。

5.3 在林地管理上的应用

现代化的一些技术也能够应用于林地的管理中,例如水资源管理系统。在农业种植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利用这一系统能够有效地节约用水。首先大面积地灌溉在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帮助下能够有效地转换为针对性地滴灌,能够有针对性地将水分配到最合适的地方。另外这一技术也能够有效地将植物的灌溉分区进行细化,对于一些不需要灌溉的地点也会合理地进行分配,能够确保水资源是合理的,不会出现不必要的灌溉,这也让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干旱地区本就缺少水资源,这一技术也能够为抗旱造林提供较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像一些现代化的技术也可以有效地代替人工服务,例如一些废料管理技术,也能够合理地将营养分配到土壤内部,不会导致营养失衡。对于治理病虫害方面,也有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能够预料到病虫害的爆发时间,这也可以给林场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提前做好虫害治理,也能够避免一些病虫害的产生,提高植物成活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旱造林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其中树木选种问题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另外也需要将抗旱造林与当下的现代化技术进行结合,不断创新,找到最合适的能够促进抗旱造林的发展措施。除此之外,也要真正将抗旱造林重视起来,认识到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的关系,加强工程监管,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猜你喜欢

抗旱树种造林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树种的志向
数字
树种的志向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