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

2022-11-23张恒春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期
关键词:园林施工施工单位风景园林

张恒春

(北京年轮园林有限公司,北京 101309)

生态风景园林被称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景观,其结合自然发展规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施工建设出园林结构。生态风景园林的绿化场景与居民的生活环境相匹配,可使居民在生态园林中拥抱大自然,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污染,优化空气质量,且能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降低城市环境压力。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在地理学、社会学与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整合于城市的人文特点、地质条件和气候水土条件,可形成与城市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园林结构。但在生态风景园林的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多技术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解决对策,确保施工整体质量。

1.生态风景园林施工的核心价值与基本特征与建设作用

1.1 核心价值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对于居民和现代化社会建设均有积极意义,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文化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点目标。部分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严格秉承生态保护原则,但对于文化环保的重视度不足。如少数民族地区在城市化建设进展中逐渐丢弃地域文化,过度关注城市化建设速度。为此,各大城市应该兼顾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可将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作为文化保护的有效途径。在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可以纳入地域文化元素,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风景园林施工中可以展示壮乡文化元素,使地域文化以独特的形式存在于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中,进而在观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地域文化。第二,城市化发展使得居民对于城市环境舒适度的要求提升,且城市环境与居民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因此居民高度重视生活环境的优质性。生态风景园林可以满足居民对于城市环境的高要求,这需要在施工环节综合考虑居民的环境需求,使生态风景园林环境紧密贴合于居民需要。

1.2 基本特征

生态风景园林的施工基础是自然环境规律,即利用人工施工展示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生态风景园林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第一,观赏特征,生态风景园林的施工目的是使城市居民在园林中感悟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第二,健康特征,在城市化迅速发展下,交通事业有效发展,使得城市污染问题加剧。生态风景园林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清新空气,清除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且植物多具有输出氧气的作用,可以使居民在园林中感受到空气的新鲜,进而提高身体健康度。此外,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增加,身体长时间处在高压状态下,会损伤其心理与生理健康,生态风景园林可使居民仿若置身于大自然,缓解其心理压力。

1.3 建设作用

生态园林建设的作用主要为:第一,施工期间强化生态系统建设可以高度模拟自然环境,可以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改造自然环境,且能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进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第二,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园林植被,能够优化城市生态价值。生态风景园林建设能够科学设计植物景观,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分布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可以指导城市旅游的开发方向。第三,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可实现城市环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目标。生态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可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观念,促进城市经济的长足发展。生态园林建设期间能够全面考虑城市发展现状,结合城市环境特点发挥生态景观的空气净化和绿化功能,进而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性。生态园林景观在设计环节能够结合建设理念和实际情况提高景观施工技术的可操作性,使人工建设技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如我国北方的气温较低,在城市建设中采用适地适树的建设原则可以提高植被存活率,对城市环境起到调控作用,进而提升城市建设的自然灾害抵抗力。

2.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问题

2.1 施工招标违规现象频发

目前,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已经完全转型为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活动的发展影响下,各个行业的竞争意识显著提升,而风景园林施工单位的招标竞争也日趋强烈。风景园林工程承包方式以竞标为主,企业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可能会以价格论战,即将工程承包给最低价格的施工单位。这种竞标方式存有违规现象,如施工单位为了顺利中标,会选择贿赂甲方,为补偿竞标低价的经济损伤,又会在施工过程中压缩成本,出现偷工减料和聘用技术水平偏低的技术人员等情况。以上现象可严重降低施工质量,损害群众利益。

2.2 施工人员技术有限

国家以及市政部门对于生态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视度比较高,认为城市风景园林建设需要体现绿化环保意识,营造特色化城市园林景观。为此,我国多个城市积极建设园林景观,为园林景观行业提供发展契机,使行业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旺盛使得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因此施工单位大量招聘施工人员,迅速壮大施工队伍。在这种招聘模式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素质普遍较低,缺少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施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偏低。风景园林是一门艺术,需要过硬的施工技术,其对于施工人员的基础性需求为可以看懂图纸,熟练掌握园林施工技术,同时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艺术审美能力,可以突出风景园林的美学特点。现阶段,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队伍多为民工,未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多数施工人员难以充分解读图纸内容,因此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大,效率低。

2.3 施工设计和实践不符

施工设计图纸是风景园林施工的依据,若施工设计图纸不符合实际情况,则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部分施工人员并未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深入分析,仅按照施工单位的相关要求开展建设工作,使得设计图纸脱离于实践,进而导致施工失误。此外,风景园林的建设地点存在地形地貌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极为特殊,难以达成预期的施工要求。原因是复杂性的地形地貌会增加施工难度,如边坡结构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会增加风景园林施工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若施工人员难以采取灵活的施工技术解决地形地貌问题,便会延误风景园林的施工进度。

2.4 园林种植技术重视度低

风景园林工程的组成部分包括土方、水利、筑山与种植绿化工程,在施工建设中,种植绿化工程尤为重要。现阶段,风景园林的种植绿化工程多被认定为栽花种树,未采取规划设计方案。对园林种植技术的忽视导致植被栽植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变化,甚至在植被选苗阶段无法保证质量,使苗木成活率大幅度下降。在景观绿化期间,幼苗质量存在较多问题,如幼苗茎冠宽度与高度规格与设计标准是否符合;幼苗修剪与大小标准是否明确;幼苗运输中有无断裂根等情况;幼苗有无病虫害等。此外,风景园林施工建设期间,预先选栽的植物对于施工地土壤环境提出较高要求,工程土建容易二次污染施工地周围环境,使土壤的颗粒体积过大,造成土块板结等情况,这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与透水性,于土壤表层生成滞水层,植物栽培后无法扎根,其根系生长艰难,使其因根系缺氧而腐烂,存活率较低。为此,需要根据所选栽的植物评价土壤条件,测定土壤的pH值,结合幼苗的适应环境,选择种植在偏碱性或是偏酸性土壤中,可以实现植物与土壤pH值的适配性。

2.5 缺乏后续维护与管理技术

风景园林的后续维护和管理周期较长,是施工后期的主要难点。由于施工后期缺乏维护与管理技术,且施工期间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施工后期园林植被出现病害和死亡的情况较多。在通常情况下,苗木种植初期的绿化效果佳,原因是苗木本身的营养成分可以使其存活数日,但是为采取后续维护与管理技术,便会使苗木遭受各类病害最终死亡。目前,苗木保养工作的负责人多为民工,其未掌握植被维护技能,专业知识缺乏,不具有植被养护意识,可能导致园林杂草丛生,使苗木病虫害情况多发。

2.6 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风景园林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使施工工作未得到有效监管,园林施工的流程欠规范,施工进度难以预期完成,进而导致施工效率低下与施工质量问题。部分施工人员在园林建设中凭借经验展开园林建设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施工情况。同时,管理者并未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采购与使用环节,未深入分析植物选择合理性,造成园林建设质量较低等现象。

3.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严控施工招标标准

在招标前,企业需对园林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采取分解预算制度,预估出每个施工环节的最低与最高成本,进而确定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合理对比不同施工单位的竞标价格。确定重点招标单位的价格标准为接近成本低价且高于成本底价,综合评估施工单位的资质,合理选择施工单位。此外,需要对施工单位的成立背景、整体实力、施工信誉和人员素质进行评估,保证其综合实力过硬,可以胜任风景园林施工工作。

3.2 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其综合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普遍存在低水平与低质量的园林施工工程。为此,需要严把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关,筛选出高质量、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需要根据风景园林的施工需求和施工复杂性改进施工技术,不断学习新型的园林施工学术理论,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保证园林的建设质量。比如,在园林建筑施工层面上,可借助预应力技术确定施工位置,标准化建设园林建筑物,防止出现施工误差等情况,确保施工过程的精准度。园林建设工程庞大,且现代化园林建设的要求不断更新,需要施工队伍强化技术创新,紧随时代步伐,实现高质量施工目标。

3.3 施工设计结合实践

风景园林的施工单位需要紧密合作于设计单位,采取沟通协作机制。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现代风景园林的功能、建设需求和设计理念合理设计园林图纸,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操作条件进行设计,这就需要设计人员预先到实地进行考察工作,和施工人员间进行沟通,而后着手园林图纸设计工作,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和建设需求变化,设计人员需要及时且合理地调整设计方案,实现施工方案的持续性改进。在保证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基础上,风景园林施工需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若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可与设计人员沟通,共同拟定施工方案。此外,在风景园林开始施工前,施工单位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反馈给设计人员,明确园林施工的主要难点。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施工人员水平适度调整施工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施工效率,避免因复杂地形地貌使工程延期交付。

3.4 优化园林种植技术

首先,需要做好选苗工作,在园林绿化施工后,应及时采购幼苗。要求幼苗采购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可以利用生态学知识与生物学知识严格甄别幼苗的健康状态,防止购入病虫害幼苗。同时需要加强运输管理,在运输期间保护植物根系,防止幼苗损害,可采取植株保护措施。其次,进行土壤处理,植物能够预期生长是风景园林竣工的关键因素,通过土壤处理可以保证植物生长质量。一,通过土壤勘察技术对土壤进行全面且系统地勘察,评估土壤的污染情况,结合污染程度采取处理措施。二,收集土壤采取土壤实验,检测土壤的水分与养分指标,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土壤处理。

3.5 加强后续维护与管理

园林绿化管理可以保证风景园林施工质量,主要包括养护以及管理层面。需要苗木保养者经常性的除虫与除草,适时修剪园林内的植物花卉,定时维护与施肥。在气候干燥天气炎热的条件下,需要及时灌溉苗木;天气寒冷时需要对苗木进行保暖处理。苗木管理的重点是记录其生长状态和问题,及时反馈生长问题,邀请植物专家提出管理措施,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3.6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管理者需要将施工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提升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确施工工作规范和操作标准,确保施工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同时需要采取监管制度,设置监督人员负责管理施工现场,评估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纠正不规范操作行为,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4.结束语

生态风景园林可以优化城市环境,营造大自然状态的城市环境,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目前,生态风景园林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技术有限、种植技术缺乏重视、后续维护与管理技术缺失等问题,需要施工人员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自身的种植技术,完善管理体系与后续维护、管理技术,保证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可以预期完成。

猜你喜欢

园林施工施工单位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新疆园林施工管理及后期养护技术的要点分析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施工中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园林施工管理与施工难点分析
施工企业项目招标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