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建设,推进共同富裕

2022-11-23陈琛凝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农业

陈琛凝 陈 婵 石 露

(浙江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对于提升民生福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依托数字赋能未来乡村,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的动能,有力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实现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要在乡村抓紧建设一批物联网、通信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信息化知识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培育适应乡村特点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持续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深度有机融合,加快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等多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有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1年,温州市全面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精神,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紧紧围绕数字化改革中心任务,全力推进三位一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数字化赋能未来乡村建设。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应用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匮乏、政策供给不足等问题,本文从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政策评估机制、推进数字化与乡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与技能、推动数字化专业人才下乡、提高乡村智治能力等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未来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建议。

1.温州市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2021年,温州市在乡村数字化改革各方面都取得不俗成绩。如市未来乡村建设列入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典型案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政村覆盖率90%以上,三资前置全托监管系统获得2021年度农业农村部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推荐;全市15个应用场景,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应用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名单;苍南马站、中魁村入选省首批未来乡村数字化2+4应用场景落地的试点名单;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应用。建设数字农业工厂3个,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22个,培育电子商务专业村337个。

1.1 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初见成效

为了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温州市将加快农业“机器换人”步伐,推进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创建,创新实施“互联网+农机作业”,推进粮食生产领域“机器换人”和全程机械化,加快完成5个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验收。乐清市从2018年起开展农机试点,现预计全年完成25万亩。该合作社共有18台无人机,涉及播种、灌溉、除虫、施肥等功能,试点已覆盖虹桥、南岳、翁垟、雁荡、柳市、北白象等多个乡镇片区。全市这一类无人机“机器换人”已达到国内较为先进的水平,2020年,全市37台无人机累计作业39.9万亩。

1.2 数字赋能扶贫工程,引领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

泰顺县建立“低收入农户帮促系统”。“该系统打通部门数据,将农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扶贫政策等信息集成运用,围绕低收入农户‘我要帮促’一件事。”“每一个低收入农户都有自己专属的码,集成产业帮促、就业帮促、保障帮促、社会帮促为一体,在今年底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有望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现象。自2021年5月份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低收入农户帮促系统”为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农户提供了生活保障、产业帮扶、政策咨询等各类援助。到目前为止,低收入农户的空间地理位置录入率100%;已归集帮促52项数据,其中包括17项重点帮促数据,结对干部“低收入农户帮促系统”使用覆盖率达81%。

1.3 数字赋能三资管理平台,智慧监管显成效

永嘉县在基层公权力监督数字化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1.0版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2.0版的农村限额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3.0版的农村小微权力“一网监督”平台,永嘉数字化监督平台迭代更新。现又增加村级采购、劳务用工、困难救助、印章管理等四大场景,打造了业务链、监督链双向融合的农村小微权力“一网监督”平台,形成1个平台对接6大应用场景的“1+6”一体监督模式。“一网监督”平台成功入选浙江省纪委“揭榜挂帅”项目,《云监管破解集体三资监管难题》也入选了农业农村部20个全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典型案例,成为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乐清针对农村集体“三资”财务审批多头跑、时限长、监管滞后等问题,推行数字化改革,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系统,对村级集体“三资”真正实现实时入账、实时监督、全程管控。目前,乐清全市所有村(经合社)均已完成了农村集体资金线上审批系统建设,形成“数字化运行+全流程监管+无盲区覆盖”的农村集体“三资”数字管家运行,累计完成资金线上审批近2.3万笔,金额达4.2亿余元。

1.4 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石

乐清市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成功创建温州市农业物联网示范市,并建成温州市农业物联网通用平台。以石斛产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数字化改造,加速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成功获评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等荣誉。借力于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益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乐e农)微信小程序,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482个,整合线上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全国知名社区配送电商和电商名优馆,解决农产品卖出问题,实施物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2.数字赋能未来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

虽然农业农村信息化不断推进,但是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首先,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差距明显。截至2020年3月,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6.5%,而在农村地区仅为46.2%。其次,农业农村数字化应用明显滞后。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大数据建设和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处于起步的状态,数据整合共享不充分、开发利用不充足,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占比明显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仍是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短板”。

2.2 农民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

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普遍“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农村务农劳动力年龄在55岁以上的比例为33.6%,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占91.8%,年龄因素、文化程度限制和使用技能缺乏是农民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信息意识呈现一定的封闭性,既难以满足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条件,又缺乏应用数字技术手段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致使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缓慢。

2.3 农村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要素。从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来看,数字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专业人才仍有巨大缺口,高素质、专业化、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字化专业人才尤其短缺。当前 ,多数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对于掌握数字技术专业领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困难,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4 农村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

虽然乡村振兴战略已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的要求,但是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自上而下的各地试点探索阶段,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组织化程度还相对较低,财政投入力度还不够,人员配备不充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有待建立和理顺。总而言之,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快建立法律、政策、组织、制度、人才、资金等多层面的保障,逐步形成整体的、统一的、具有分类指导作用的乡村数字化改革框架。

3.数字赋能未来乡村的路径建设

3.1 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政策评估机制

推动利用开展农业政策评估,形成动态优化调整农业政策机制,推动涉农政策精准落地。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数字乡村”平台,开展现有农业政策评估工作,找准地区农业政策实施的薄弱点和改进方向,提升政策组合的联动效应;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强化对农业项目资金的全过程监督, 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实效性和安全性。

3.2 推进数字化与乡村生产生活有机融合

3.2.1 生产经营数字化

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在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环节,推行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信息化经营、平台化营销等。建立从农业技术、种子、化肥、农资设备租赁到农业种植过程的防灾抗灾、从农作物的库存、运输、销售及供应链金融和农业保险等农业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体系,积极与“浙农码”平台灵活对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3.2.2 文旅融合数字化

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的数据共享,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推动发展直播“乡村”夜光经济、特色灯光秀等线上线下内容生产新模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关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加强财税政策对数字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丰富公共文化空间体验形式。

3.3 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3.1 提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电网设施,逐步实现 5G 网络重点乡镇覆盖。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乡村传统基础设施。 加快山区、海岛等乡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城乡通信服务标准,提升乡村光纤网络、移动网络建设水平和覆盖质量,确保农村电信普遍服务与城市一致。

3.3.2 建设乡村共享数据网络

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技术平台数字资源体系建设,以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为依托,构建乡村与主体数据联动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乡村产业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产业基地,有力促进农业产业提速增效。构建县、乡、村三级信息工程框架和运行机制,整合数据信息资源,以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抓手,推动数据部门间共享、兼容、公开。以村级“农家书屋”这个平台,构建村级社区服务网点建设。

3.3.3 培育乡村数字信息产业

制定政策有效培育面向乡村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开发适应乡村发展的数字设施装备和应用系统,开展设施农业调控、农产品信息服务、农民健康咨询等业务,拓展乡村数字服务,培育发展乡村数字产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培育等方式,促进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农村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数字产业发展,打造区域数字经济高地。

3.4 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与技能

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调动亿万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各地应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实现“精准育才”,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大力培育掌握数字技术的高素质农业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与技能,弥合农民的“能力鸿沟”。此外,各地还应吸收发达地区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经验,不断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数字技能,培养一支爱农业、懂网络、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3.5 推动数字化专业人才下乡

专业化的信息人才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的推进面临着严峻的人才匮乏困境。对此,各地要注重从外部引进和吸纳数字化专业人才,应根据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贯彻“外部引进”的方针,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此外,各地政府也要加强与农业类高等院校、龙头企业、专业机构等的对接工作, 在人才待遇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现“长久留才”,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数字化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源水平,践行新理念、新思维、新方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高质量发展。

3.6 数字赋能提高乡村智治能力

充分运用“互联网+智能”,在乡村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 突出“治理+数字科技”融合创新,聚力打造乡村基层治理共同体,实现共治共享。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以智慧乡村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多种科技手段,如数字监控、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等,有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乡村治理和村居之间的“1+3+N”综合治理机制。

落实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数字化改革的各种应用场景落地,不断提升全域乡村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全方位、立体化、闭环式“网络+网格”的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以乡村土地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全链条生产、数字便农服务、乡村旅游服务、村庄社会治理等应用数据为基础,开发多种应用信息系统,实现对乡村发展各个环节的整体智治和精密智控。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实施微权力全过程数字化监督工程,推进村务线上办理,有效规范村级重大事项规范决策,进一步强化集体“三资”阳光监管。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数字看G20